■楊 梅(綿陽師范學(xué)院傳媒學(xué)院)
羌族中人的民各格項外活重動視及民其歌特在殊社的交社活會動功能。在山林田野勞作中,在繡花織布的農(nóng)閑時,在篝火冉冉的聚會中,正值青春大好時光的男女,借演唱民歌互訴衷腸、表白心意,在群體活動中反而將平時不便說出來的話暢快地傾訴了出來,帶給雙方不盡的便利、樂趣。唱民歌不僅是少男少女們的權(quán)利,也是所有向往美好生活、贊美美好生活的人們的權(quán)利,民歌成為一種生機勃勃的文化現(xiàn)象。
羌族民歌作為藝術(shù)媒介,演唱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和羌族人民的社會生產(chǎn)勞動的實踐有著緊密聯(lián)系,充分體現(xiàn)演唱者的學(xué)識、語言組織能力、演唱水平、應(yīng)變能力、性格、品德、涵養(yǎng)。唱民歌不僅能愉悅身心,并能促成一對對情侶沖破封建觀念的荊棘,大膽相愛。唱民歌是年輕人與年輕人相互溝通的社交方式之一,演唱(對唱)民歌,在合作中人們產(chǎn)生了友誼或愛情,它是聯(lián)系男女之間情感的一條秘密紐帶。此外,羌族民歌對當(dāng)時缺少文娛活動的人們來說具有神奇的吸引力,是羌民們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羌族民歌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婚戀文化,羌民們將民歌從春夏唱到秋冬,民歌內(nèi)容的發(fā)展變化反映了羌族婚戀文化發(fā)展變化。羌族人民格外重視民歌對情緒的表達和對情感的渲染和升華,民歌成為人們談戀愛過程中必需的手段和工具,民歌成為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載體。民歌的一部分內(nèi)容反映了青年男女在婚姻制度的壓迫下喘不過氣來的精神狀態(tài),于是羌族民歌文化就有了隱忍的性格。如《看到冤家過了河》:“看到冤家過了河,輕輕關(guān)門不用鎖;喊聲冤家等到我,有句話兒給你說。一說爹媽愛罵我,二說男人不相合;不是冤家掛到我,月亮晚黑跳了河?!比纭渡岵坏眯闹行「绺纭罚骸疤柭淦抡贞幠_,妹兒愿死不愿活,心想哪里尋短路,舍不得心中小哥哥?!?/p>
再如《我在家中難活人》:“(女)叫聲小哥奴的人,我在家中難活人,公婆一天打九道,男人拿刀要殺人。(男)叫聲賢妹我的肝,有吃沒喝要喜歡,這些年歲已淺淡,得一天來過一天。叫聲賢妹你莫哭,男人打你我也愁,哪天混到陰灣里,棒棒打他狗骨頭。(女)叫聲小哥奴的人,你拿主意莫打人,團房四鄰曉得了,把你燒灰掩四門。扒你皮子繃鼓打,取你牙齒做鼓釘,取你腳桿做鼓槌,取你手桿做鼓框。”
羌族民歌是民間智慧和鄉(xiāng)土知識的結(jié)合體,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羌人頭腦中反映的產(chǎn)物,是生生不息的羌族文化的活態(tài)呈現(xiàn)。同時,羌族民歌是多元文化的載體,多種社會現(xiàn)象共存于羌族民歌,或者是情感的載體,或是道德的載體,或是語言藝術(shù)的載體,或是音樂的載體,或是羌族文化的載體。這種復(fù)雜的社會性,也促使羌族男女自覺或不自覺地提高即興演唱民歌的本領(lǐng)。如羌族民歌《想起賢妹說的話》:“吃了煙來快起來,坐斷板凳不發(fā)財。起來趕快去薅草,穿得暖來吃得飽。清早起來就上山,拿起鋤頭吃袋煙。想起賢妹說的話,鋤頭不往土里鉆?!?/p>
羌族民歌體現(xiàn)了羌族人民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方式。在民歌文化的氛圍中,羌族成年男女通過對唱民歌的接觸方式,既滿足了感官的審美需要,又滿足了心靈的共鳴和增進了解對方的功利需要。人們可以通過感知羌族民歌去了解羌族的文化,這種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并且真誠地表現(xiàn)了對生活的感受的民間文化藝術(shù),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礦藏。當(dāng)然這種文化的發(fā)展,其形式是代代口口相傳,特征是具有傳承性、變異性、功能性、娛樂性,其外圍的環(huán)境條件又是和歷史人文、政治、社會經(jīng)濟等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
如羌族民歌《我與妹兒鐵了心》:“黃柏樹兒葉兒尖,好耍就在這幾天。紅爺是個催命鬼,日子看在九月間。黃柏樹兒白根根,我與妹兒鐵了心。拇指咬破喝血酒,舌頭底下開年庚。黃柏樹兒葉子油,小引媳婦沒梳頭。臘肉掛在桿桿上,慢滴慢滴在流油。柏樹桶兒杉樹梁,雙手拉到桶梁梁。屋里還有半缸水,假裝挑水去看郎。柏木桶兒三道箍,實在不愛我丈夫。幾時等到男人死,是巖是坎跳一步。人家男人像男人,我家男人像妥神。幾時等到妥神死,一步跑出鬼門關(guān)。柏樹桶兒杉樹梁,實在不愛這婆娘。何日等到婆娘死,心愛妹子來填房。人家男人像秀才,我家男人會爬巖。土地老爺許個愿,叮叮咚咚滾下來?!?/p>
羌族民歌的內(nèi)容也體現(xiàn)著羌族人民的反抗文化。歷史上,羌族曾為了自由,與惡勢力進行過大小無數(shù)次的斗爭,體現(xiàn)了羌族人民性格里流淌著追求進步的血液。這種力量也在羌族民歌里有所展示,是羌族民歌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你要纏來你就纏》:“(女)你要纏來你就纏,莫消今年推明年,奴家是個搬家戶,不知桃花落哪山。你要纏奴要小心,奴的父親急性子,三言兩語冒了火,手拿鋼刀要殺人。(男)有心爬樹不怕高,有意纏你不怕刀,腦殼放在床頭上,任你老子砍幾刀?!?/p>
如《郎騎牛兒過家門》:“郎騎牛兒過家門,雙手拉住牛鼻繩,叫我死來我就死,叫我丟繩萬不能。妹十七來哥十九,二人商量在挖藕,郎說藕斷絲不斷,妹說叫丟偏不丟?!痹偃纭渡p來死要纏》:“生要纏來死要纏,生死不離姐面前;死后變個麻溜兒,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在面前。開水罐罐漸漸熬,我為賢妹想成癆,活著把你纏不上,死在陰間睡不著?!?/p>
羌族民歌文化的積淀和傳播,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從形式,都以地域性為中心,這就構(gòu)成了羌族民歌區(qū)別于其他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羌族生活在地域險惡、交通封閉的深山老林之中,但他們的性格大多質(zhì)樸勇敢,有著對新鮮事物的探索熱情,文化從不封閉。
羌族民歌追求生命的鮮活度,從民歌演唱的內(nèi)容可以管窺羌族的地域文化。如《端等媒人過禮來》:“姐家門前一樹槐,槐樹下面好做鞋,大鞋小鞋都做好,端等媒人送禮來。背起背篼去撿柴,一走走到頭道巖,沒見媒人過禮來;一走走到二道巖,碰到媒人走過來,媒人哥哥前面走,柴撿好了我回來。”再如《尼姑思春》:“嘆一聲,小尼姑,夢中傷慘,算命子算我過不了三九歲,爹媽送我當(dāng)了小尼姑。嘆一聲,小尼姑,真是慘然,兩眼兒掛滿了淚珠珠,帶發(fā)修行千般苦,心中盼著少年郎、心中盼著少年郎,真是慘然!”
羌族由于生存環(huán)境和生活經(jīng)歷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的差異,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的特性和地域文化的特色。如《隔河望見姐穿麻》:“隔河看見姐穿麻,不知背的哪個娃?隔河隔嶺跑起去,才知黃牛甩尾巴。”如《再打幾棒也值得》:“(男)昨晚打妹我在聽,實實打得我傷心?;馃┢挛揖锐{,扁挑傷腰難傷心。(女)他要打奴有奴挨,情哥切記莫攏來。打不死奴有命在,等奴好了你又來。”再如《喊聲妹兒等到我》:“(男)清早起來就爬坡,喊聲妹兒等到我,妹兒聽到有人喊,走的少來坐得多。(女)清早起來就上梁,背起背篼去找郎,遍山遍嶺都找遍,不知小郎在哪方?情哥是個活二流,不做莊稼去擔(dān)油,一個撲爬油倒了,怪張怪李怪石頭。(男)一出門來驚戰(zhàn)戰(zhàn),帶子落在妹床邊,心想回去取帶子,又怕妹兒把門關(guān)。(女)叫聲情哥我的肝,從你走后我望天,鐵打心子都磨爛,眼睛都把路望穿?!?/p>
羌族民歌具有文化的雙重意義,一方面是充滿生機的本土民歌文化發(fā)展,另一方面是對外來漢文化的吸納與包容,這里面沒有文化對峙和文化仇視。漢文化的修辭手法在羌族民歌中運用嫻熟,這種文化的借用,體現(xiàn)了羌族人民豁達大度、海納百川的民族文化。如《繡香包》片段:“冬月香包是冬天,槐樹下面會七仙,仙姬送子槐樹下,夫妻二人不團圓。臘月香包奴繡完,懷抱潼江陳玉蘭,玉蘭抱到潼江死,夫妻相會又團圓?!?/p>
羌族民歌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生活,包含著羌族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心性,其質(zhì)樸純真的內(nèi)容與靈活多變的風(fēng)格,充滿著羌民族的“野”和漢文化的“雅”,豐富了羌族人民的精神生活,體現(xiàn)了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的特色,其來自大自然的特性是現(xiàn)代文明所替代不了的。
文化不僅表現(xiàn)在語言以及一些日常的認知活動中,其表述方式同時也潛藏于各種形式的神話、宗教、儀式、藝術(shù)、民俗等文化現(xiàn)象中。英國人類學(xué)家泰勒在他所著的《原始文化》一書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xué)意義來講,是一個復(fù)合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shù)、道德、法律、習(xí)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xí)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xí)慣。”人們用文化來解釋關(guān)系到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再如波裔英籍人類學(xué)家馬林諾夫斯基說:“文化,即工具的整體及社會群體、人類思想、信仰及風(fēng)俗的規(guī)章,構(gòu)成了人賴以更好地對付在其滿足需要的過程中適應(yīng)環(huán)境時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的偉大器具?!?/p>
可以說,文化是伴隨著人的需要而產(chǎn)生。羌族婚姻觀念經(jīng)歷了長期復(fù)雜的歷史變化過程,受社會政治形態(tài)和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制約。在《說親詞》中唱道:“自古男女皆婚配,此制本是木姐興。所有規(guī)矩她制定,后人不敢有減增。”
舊時男性可一夫多妻,寡婦再嫁受歧視;童養(yǎng)媳、沖喜婚、親上親、換換親等習(xí)俗是正統(tǒng);男婚女嫁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被視作有悖于封建禮教而加以歧視禁止。在舊社會,民歌是青年男女表達感情的傳遞工具。這個時期有大量的羌族民歌表達了青年男女純潔大膽的戀愛情懷,抒發(fā)了受包辦婚姻壓迫,相愛卻不能結(jié)合的痛苦。如《郎騎牛兒過家門》:“郎騎牛兒過家門,雙手拉住牛鼻繩,叫我死來我就死,叫我丟繩萬不能。妹十七來哥十九,二人商量在挖藕,郎說藕斷絲不斷,妹說叫丟偏不丟。”此首民歌真實地反映了年齡相仿的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包辦婚姻的斗志。
再如《姐家去了姐家來》:“(男)姐家去了姐家來,死到姐家要姐埋;要姐堂屋打金井,要姐階檐做墳臺。(女)情哥說話不是人,開腔就拿命賴人;團轉(zhuǎn)四鄰聽到了,把你甩到亂葬墳。(男)亂葬墳就亂葬墳,亂葬墳里能住人;埋了多少黃花女,葬了多少有情人?!?/p>
可見,封建專制的買賣婚姻制度是造成許多不幸婚姻的罪魁禍?zhǔn)?。如《郎騎牛兒過家門》:“郎騎牛兒過家門,雙手拉住牛鼻繩,叫我死來我就死,叫我丟繩萬不能。妹十七來哥十九,二人商量在挖藕,郎說藕斷絲不斷,妹說叫丟偏不丟?!贝耸酌窀枵鎸嵉胤从沉四挲g相仿的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包辦婚姻的斗志。再如《姐家去了姐家來》:“(男)姐家去了姐家來,死到姐家要姐埋;要姐堂屋打金井,要姐階檐做墳臺。(女)情哥說話不是人,開腔就拿命賴人;團轉(zhuǎn)四鄰聽到了,把你甩到亂葬墳。(男)亂葬墳就亂葬墳,亂葬墳里能住人;埋了多少黃花女,葬了多少有情人。”可見,封建專制的買賣婚姻制度是造成許多不幸婚姻的罪魁禍?zhǔn)住?/p>
在反映買賣婚姻制度的《嫁女歌》中新娘唱道:“我的哥哥我的妹,往天背我過大河,今天背我過大門。這個門檻二尺三,過了門檻受熬煎;這個門檻二尺五,過了門檻要受苦;這個門檻二尺八,過了門檻受王法?!贝饲羁痰乇砻髁饲技夜媚锖ε录薜侥蟹皆獾脚按瑢Ψ饨ㄙI賣婚姻充滿了恐懼、擔(dān)憂和憎惡。
而《六月麥子正揚花》:“六月麥子正揚花,丈夫還是奶娃娃,哪天等得丈夫大,落了葉子謝了花?!焙汀妒藲q的奴三歲的郎》:“十八歲的奴三歲的郎,銅盆洗腳抱上床,睡到半夜要奶吃,我是你婆娘不是你娘。不是公婆管死我,一腳把你踢下床。十八的奴三歲的郎,好個情妹妹喲,這一輩子咋下場!”羌族年輕女子嫁給童子俗稱“等郎妹”,這兩首民歌則揭露了長期存在于羌族婚姻制度中的陋習(xí)——童子婚,反映了羌族婦女對殘忍無人性的童養(yǎng)媳制度的怨恨。而《爹糊涂,娘糊涂》:“爹糊涂,娘糊涂,要給我來娶媳婦。娶個媳婦大七歲,媳婦跟我兩頭睡。我伸腳來她蜷腳,媳婦天天哄著我。糊涂爹,糊涂娘,這個日子過不長?!眲t反映了男方埋怨對父母專制安排婚姻的憤懣、苦惱與無奈。
與不能和心上人比翼雙飛的痛苦相比,心靈的折磨比沉重的體力負荷使羌族女子更加憔悴。如反映封建買賣婚姻婚后生活的《核桃開花吊吊長》:“核桃開花吊吊長,離開情郎離爹娘;白天給人煮茶飯,黑了給人管牛羊;滿圈牛羊都關(guān)好,打起火把進磨房;腰磨推了三千轉(zhuǎn),頭昏眼花腿打顫;苦蕎推了三五斗,甜蕎又推四五筐;甜蕎和進苦蕎里,傷傷心心哭一場?!?/p>
舊時羌族信奉不解除婚約和離婚的婚姻制度,可以指腹為婚,男7~10歲,女12~18歲就可以而且應(yīng)當(dāng)結(jié)婚。一旦成親就無法反悔,所謂“訂了就定了,十斤酒換一斤酒都不行”。如果雙方性格、思想、愛好不合,造成婚姻不幸,但又不能解除痛苦婚姻,那就是一輩子的精神枷鎖。
如反映不幸婚姻的《有了好妻沒好夫》:“一個黃桶三道箍,有了好妻沒好夫。早知這門一回事,真該進廟當(dāng)尼姑?!背酥?,反映了羌族婚姻需走說媒過場習(xí)俗的《端等媒人過禮來》:“姐家門前一樹槐,槐樹下面好做鞋。大鞋小鞋都做好,端等媒人送禮來。背起背篼去撿柴,一走走到頭道巖,沒見媒人過禮來;一走走到二道巖,碰到媒人走過來,媒人哥哥前面走,柴撿好了我回來?!?/p>
這一時期,羌區(qū)社會發(fā)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羌區(qū)人民真正翻身當(dāng)主人,受到國家的重視,落后的、阻礙社會進步的老思想和老觀念逐步瓦解。羌族優(yōu)秀的自由婚戀觀念突破了落后婚嫁觀念的束縛。加之,毗鄰羌區(qū)的兄弟民族的新式婚姻觀念對羌族人民傳統(tǒng)婚姻觀念也有沖擊,青年男女得以實現(xiàn)婚戀自由。
綜上所述,羌族民歌作為音樂與語言的綜合體,長情地表達了羌族人民的情商、創(chuàng)造力、領(lǐng)悟力和文化底蘊,在眾多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中確實具有其他藝術(shù)無法比擬的特殊溝通功能。羌族民歌的美育作用正是這種質(zhì)的規(guī)定性,才使羌族民歌美育的規(guī)范訓(xùn)練和情感陶冶成為可能,從而在潛移默化的象征通約中,升華社會前進和民族昂首的生命意境和價值認同。
注釋:
①九月間:意指婚期定在九月。
②此句意指對天發(fā)誓。
③葉子油:指葉片綠油油。
④小引媳婦:指童養(yǎng)媳。
⑤妥神:方言,即精神萎靡、要死不活的樣子。
⑥撲爬:方言,即摔了一跤。
⑦木姐:羌族敘述長詩《木姐珠與斗安珠》的女主角,傳說是羌族的祖先。
⑧童子婚:羌族婚俗之一,是未成年的兒童與已成年女子結(jié)婚,故又稱“女大于男”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