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之,王 玲, 黨芳志, 劉 陽
(商洛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陜西 商洛 726000)
香菇(Lentinulaedodes)是世界上主要的栽培食用菌,我國人工栽培香菇至少有800 a歷史[1~3]。商洛食用菌以香菇為主,占食用菌總量的88%,生產量高居陜西省第一[4]。多年來的連續(xù)栽培加之大部分菇農不了解菌種的特性而盲目引種[5],造成當?shù)氐闹髟云贩N生產性能退化,給生產帶來一定的損失。長久以來本地的育種工作處于空白狀態(tài),生產上菇農大多依靠引進河南西峽的主栽品種進行栽培,由于地域氣候條件的差異加上原封不動的照搬管理技術造成原本的菌種優(yōu)勢無法發(fā)揮出來,因此商洛市本地香菇育種和種質資源的改良工作迫在眉睫。為了選出產量穩(wěn)定、品質優(yōu)良、生產周期短且適宜商洛本地栽培的優(yōu)良菌種,從全國引進6個地域間隔遠、生產特性有差異的香菇品種,在本地進行品種栽培試驗,對6個香菇品種的菌絲生物學特性和親緣關系做初步的試驗和分析,以期為商洛香菇優(yōu)良品種的選育做出可供參考的依據(jù)。
供試菌株共6個,分別為908,9608,香豐13號,937,申香10號,吉香2號。其中908,9608為商洛地區(qū)主栽品種;申香10號,吉香2號為北京吉蕈園引進菌株;937,香豐13號為山東壽光食用菌研究所引進菌株。
表1 不同香菇供試菌株及來源
PDA培養(yǎng)基:200 g去皮馬鈴薯、20 g葡萄糖、18 g瓊脂,蒸餾水1 000 mL。
1.3.1 不同香菇菌株溫度敏感性測試試驗 將6支供試香菇菌株的菌種塊接在PDA平板培養(yǎng)基上,分別在20℃、22℃、24℃、26℃、28℃、30℃、32℃、34℃、36℃溫度下培養(yǎng),每個溫度設置5個重復,測定各溫度下各菌株菌絲的生長速度;
1.3.2 不同香菇菌絲生長特性測試試驗 將6支供試菌株活化后,分別取直徑4 mm的菌種塊,接種于20 mLPDA培養(yǎng)基的平皿中,每個菌株設置8個重復,在26℃恒溫箱中培養(yǎng),測量菌絲生長速度、觀察菌絲顏色、長勢、菌絲的濃密程度和氣生菌絲的發(fā)達程度并記錄菌絲長滿時間;
1.3.3 不同香菇菌株之間親緣關系鑒定試驗 將供試菌株菌種塊兩兩一組接入20 mLPDA培養(yǎng)基的平皿中,共21個組合,每個組合設置3次重復,置于26℃恒溫箱中培養(yǎng),觀察平皿上菌絲交接處的反應,判斷菌株之間的親緣關系。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香菇菌株的菌絲生長速度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化趨勢保持一致。溫度在20℃至28℃,菌絲生長速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加快。28℃菌絲生長速度達到最高,6個菌株中申香10號菌絲生長速度最快為0.71 cm·d-1,908、937菌絲生長速度最慢為0.56 cm·d-1。當培養(yǎng)溫度超過28℃以后菌絲生長速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明顯降低。當培養(yǎng)溫度為34℃時,接種塊處菌絲不萌發(fā),但將溫度恢復為26℃繼續(xù)培養(yǎng)3 d后,菌種塊逐漸恢復萌發(fā),但菌絲生長速度緩慢,菌絲非常纖細且氣生菌絲稀疏,生長點處分支很少。當培養(yǎng)溫度為36℃時,接種塊處菌絲不萌發(fā),恢復26℃繼續(xù)培養(yǎng)5 d依然未見萌發(fā)。
表2 不同香菇菌株在不同溫度下菌絲生長速度情況
注:“/”表示菌種塊未萌發(fā),無菌絲生長速度數(shù)據(jù)。
6個香菇菌株的菌絲生長特性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同一溫度下,不同香菇菌株的菌絲生長速度之間存在差異。吉香2號菌絲生長速度最慢,為0.43 cm·d-1,長滿時間為15 d,菌絲潔白、濃密,氣生菌絲發(fā)達,與908、9608菌株菌絲生長速度差異顯著,與香豐13號、937、申香10號菌株菌絲生長速度差異極顯著;908,9608,香豐13號,937四個香菇菌株的菌絲生長速度之間差異不明顯;申香10號菌絲生長速度最快,為0.59 cm·d-1,長滿時間13 d,菌絲潔白,較濃密,氣生菌絲較發(fā)達,與937菌株菌絲生長速度差異顯著,與908、9608、香豐13號、吉香2號四個香菇菌株的菌絲生長速度差異極顯著。
表3 供試香菇菌株母種菌絲生長速度差異性分析
注:小寫字母表示P<0.05水平上的差異顯著性,大寫字母表示P<0.01水平上的差異顯著性(Duncan法)。數(shù)據(jù)為8個重復的平均值。
由表4得出,不同菌株菌絲之間拮抗程度不同。申香10號和908、申香10號和香豐13號兩組菌株之間拮抗作用最強烈,拮抗類型為隆起,在平皿上表現(xiàn)為兩者菌絲交界處,有明顯的白色拮抗線,說明二者親緣關系較遠。908和香豐13號菌株之間拮抗作用較弱,菌絲交界處可見一條白色分界線,但拮抗線不明顯,說明二者親緣關系較近。908和9608菌株之間拮抗作用最弱,兩個菌株的菌絲交界處相互交叉生長,僅背面可見一條不清晰的分界線,兩者親緣關系最為接近。
圖1 不同香菇菌株菌絲濃密程度 圖 2 不同香菇菌株氣生菌絲發(fā)達程度
表4 供試香菇菌株之間菌絲的拮抗作用
注:=菌株之間無拮抗;+菌絲之間有拮抗,+越多拮抗越強烈。
不同香菇菌株溫度敏感性測試試驗表明:在20℃到28℃之間,當培養(yǎng)溫度低于28℃時,隨著溫度升高菌絲生長速度不斷加快,原因為培養(yǎng)溫度的升高,提高了細胞內的酶活性,使細胞內的代謝反應快速、活躍;當培養(yǎng)溫度為26℃時,各菌株菌絲粗壯、濃密、且菌絲分支多,當培養(yǎng)溫度為28℃時,各菌株菌絲生長速度全部達到最大生長速度,雖然此時菌絲生長速度最快,但由于細胞內分解反應大于合成反應,培養(yǎng)基內營養(yǎng)物質消耗過快,使菌絲細弱無力,菌絲稀疏、氣生菌絲弱,因此為了培養(yǎng)健壯的菌絲選擇26℃為最適宜的培養(yǎng)溫度;當培養(yǎng)溫度高于28℃時,隨著溫度升高菌絲生長速度不斷降低,34℃時菌種塊不再萌發(fā),但經過溫度恢復26℃繼續(xù)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菌種塊能夠重新萌發(fā),但菌絲生長速度不僅非常緩慢而且菌絲纖細無力,說明32℃為香菇菌絲萌發(fā)的最高溫度;當培養(yǎng)溫度為36℃時,菌絲不萌發(fā)且溫度恢復26℃以后也未見萌發(fā),可見此溫度為香菇菌絲的致死溫度。
不同香菇菌絲生長速度測定試驗表明:不同香菇菌絲在最適溫度下培養(yǎng),菌絲生長速度之間差異顯著。吉香2號菌絲生長速度最慢,與其它菌株差異顯著。申香10號菌絲生長速度最快,與其它菌株差異顯著。其余菌株菌絲生長速度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從6個菌株的菌絲生長速度可以看出,申香10號菌種活性最高,能夠快速適應培養(yǎng)條件和外界環(huán)境,迅速萌發(fā)、生長,吉香2號菌種萌發(fā)最晚,菌絲生長速度遲緩,菌絲在新培養(yǎng)基上的恢復和適應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
不同香菇菌株之間親緣關系測定試驗表明:申香10號和908、申香10號和香豐13號兩組菌株菌絲交接處呈明顯白色隆起,產生明顯的營養(yǎng)不親和現(xiàn)象,說明兩者屬于不同菌株,個體間的親緣關系遠,相互間遺傳基礎差異大,更易于選出性狀超越雙親和適應性更強的新品種。908和9608菌絲交接區(qū)相互交叉生長,背面可見一條不清晰的分界線,說明兩者親緣關系較近,雜交后代分離范圍較窄,可排除以二者作為親本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