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繼石
摘 要 學校封閉式管理是現(xiàn)在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西部農(nóng)村,受地域和學生人數(shù)的影響,教育資源整合是一條比較好的發(fā)展之路,農(nóng)村寄宿學校必須是封閉式管理。封閉式管理就是相對制約學生的日常行為,使其在一定范圍內(nèi),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學習和生活。家長把孩子送進這類學校,認為可以讓孩子不跟外界接觸,不受外界的影響,覺得放心,而學校則希望通過封閉式管理營造一個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專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也有利于安全的管理。封閉式管理其實是有其利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的順利實施。學校封閉式管理的確有著好的一面,它讓學生們學會自制,讓家長們十分放心。但是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封閉管理正如溫室,雖然遮擋了風雨,可也遮擋了陽光雨露,而人在成長中更需要經(jīng)歷風雨才能成才。我們要讓封閉管理的學校盡可能發(fā)揮其利,避免其弊。
關鍵詞 教育資源整合 寄宿制學校 封閉式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來,由于農(nóng)村小學學生人數(shù)減少,教育質量下降,為了使教育盡可能均衡發(fā)展,我縣開始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小學生集中到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集中辦學,也就開始了“寄宿制”封閉式管理之旅。
何謂“封閉式管理”?簡而言之,就是相對制約學生的日常行為,使其在一定范圍內(nèi),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學習和生活。家長把孩子送進這類學校,認為可以讓孩子不跟外界接觸,不受外界的影響,覺得放心,而學校則希望通過封閉式管理營造一個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專心學習,提高升學率,也有利于安全的管理。“寄宿制”學校常常是封閉式管理。
封閉式管理究竟是否值得提倡,還是就此廢除呢?它對學生究竟有如何的影響呢?就目前研究結果看,既有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終身發(fā)展的長處,也存在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弊端,現(xiàn)結合我縣實際情況,來剖析一下利弊,使學校封閉式管理更有效。
1學校封閉式管理的弊端
(1)不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們教育目的是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熱愛生活,能夠適應變化多端的社會生活的主體,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學生離開校園必須能夠獨立地生存發(fā)展。而中小學階段正是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關鍵時期,學生長期被封閉在學校這個小天地里,減少了接觸社會的機會。在封閉式管理下,學生三點一線的生活脫離了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偏離了“教育必須與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學校教育只有和社會生活加強溝通,才能讓學生所學不至于脫離社會實際。但封閉式管理卻限制了學生的活動自由和活動空間,一周、兩周甚至一月不出校門,而且校內(nèi)設備簡陋,面積狹窄,導致高分低能者應運而生。同時,封閉式教育推行的加班加點、時間加汗水的教育方式,有的純粹是為了追求升學率,嚴重摧殘學生的身心,嚴重背離了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多年前就提出鄉(xiāng)村學校的教師要有“農(nóng)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強調(diào)要解放小孩子的大腦、雙手、眼睛、嘴、空間、時間,只有做到這“六個解放”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封閉式管理與這“六個解放”是格格不入的。中小學階段正是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關鍵時期,學生長期被封閉在學校這個小天地里,尤其是農(nóng)村的孩子,知識面本身就較窄,接觸的東西再被條條框框所限制,其結果可想而知。因此人為的減少可接觸社會的機會,不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其實有時仍很看重分數(shù),在減負不減質的情況下,素質教育開始有時變相了。分分分這一學生的命根,使得學生的思維模式固化,課余知識少得可憐,易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學生成了機械地接受知識者,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能力來源于實踐,能力來源于社會。脫離了實踐,就好像魚兒離開了水,種子離開了生存的土壤,這怎能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呢。多年前的事例仍響徹耳邊:考上大學的孩子竟然不知道怎樣吃水煮蛋。
(3)易導致親情的缺失,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永遠應該占據(jù)最主要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筆者觀察到,由于實行資源整合,村小被撤并到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小小年紀的孩子即要離開父母到鎮(zhèn)上求學,面對洗衣、吃飯、學習,孩子都要自行處理,離開了父母的呵護,孩子開始感到無所適從,有些甚至開始封閉自己。撇開小學不說,再來說說中學,初中階段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在這時形成。十四五歲是孩子的第二個斷乳期,如引導不當或指點不到位都可能對孩子今后的成長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少年兒童天性是開朗活潑的,他們對什么都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熱情。可當封閉式的管理落到他們身上,他們會覺得困惑、煩悶,一貫能幫他們解決難題的父母亦不在身邊,久而久之,他們不愿再跟父母親近,不再跟他們聊學校生活,更不愿披露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甚至聽不得半句重話,動不動就以離家出走相威脅,存在嚴重的厭學心理。筆者曾多次聽到學生的家長反映:我的孩子現(xiàn)在不愛說話了,有什么事都憋在心里,弄得我對他的教育覺得真是無從下手,力不從心。
(4)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一方面,學生課余活動時間少,缺乏適宜強度的體育鍛煉;另一方面,學校食堂條件差,很難做到主副食營養(yǎng)均衡。孩子的社會需求、心理需求和個性發(fā)展需求得不到充分的重視。
2學校封閉式管理的利
作為一種教育管理模式,封閉式管理其實是有其利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的順利實施。
(1)有利于保證充裕的學習時間。封閉式管理可以讓教師專業(yè)化,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課外書、利用網(wǎng)絡、藝術培訓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成立各種興趣小組,讓學生在閑暇的時間里學有所獲。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發(fā)展。封閉式管理能夠保證學生作業(yè)和學習時間,如將原本耗在上學、放學途中以及閑呆在家里的零散時間,變成學生可以自主安排學習內(nèi)容的整塊時間。這對于時間觀念稍差和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學生來說更為必要。有學校統(tǒng)計,實行封閉式管理后,學生每天學習時間增加2小時以上,而學校的教學成績和升學率也會顯著上升。
(2)有利于學生紀律觀念的形成。必要的紀律是學習的保障,封閉式管理對學生的起床、睡覺、吃飯、學習等一切在校的活動都有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學生按照各項規(guī)章制度進行活動,科學地規(guī)劃生活,逐步形成嚴謹?shù)膶W習作風和雷厲風行的生活作風,能夠養(yǎng)成嚴明的紀律觀念,對其以后的學習工作亦有很大的幫助。
(3)有利于鍛煉自主能力以及團隊精神。 眾所周知,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養(yǎng)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固執(zhí)、沒有責任感等性格,這實為家庭教育的一大失敗,對孩子今后的成長亦極為不利。如果實行寄宿制、按照統(tǒng)一要求生活作息,就有效地鏟除了“催生小皇帝的土壤”;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自主管理衣食住行,自主安排學習生活,自主處理人際關系,自主安排消費理財?shù)确矫娴淖晕夜芾砟芰?。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紀律嚴明的組織性活動,如:校運會、班級競賽、唱歌比賽、做操比賽等,培養(yǎng)學生的平等意識、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形成友好融洽、相互關愛的氛圍,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校正心理缺陷,培養(yǎng)責任感,形成健全人格。
(4)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絕大部分孩子生活在家人的溺愛之下,家人忽視了對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有些家庭由于忙于生計,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監(jiān)護管理,亦只有兩種結果:一是疏于管理,二是無法管理。有些家庭成員文化素質低,缺乏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法;孩子本身年齡特點:自控力很差,學校外邊的錄像室、網(wǎng)吧、游戲室等娛樂場所以及復雜的社會動態(tài)對學生們都充滿著誘惑和沖擊,處理不好學生很容易沉溺校外玩樂或受到干擾,以致荒廢學業(yè)。而封閉式管理卻可以很大程度上屏蔽這些誘惑,隔絕干擾,讓學生“一心只讀圣賢書”。
(5)有利于學生的安全管理。安全不保,何談教育。大多數(shù)學生意外傷害事故都是發(fā)生在上學、放學的途中;農(nóng)村中小學生由于監(jiān)護人疏于管理,容易在家中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如騎車、游泳、爬樹摔傷,甚至因打架斗毆引起家庭糾紛;社會閑雜人員在路途中圍堵、毆打、勒索學生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學校周邊的“三無”食品對學生的健康也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封閉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定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以安全保障。
3如何使學校封閉式管理更有效
學校封閉式管理是現(xiàn)在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西部農(nóng)村,受地域和學生人數(shù)的影響,教育資源整合是一條比較好的發(fā)展之路,農(nóng)村寄宿學校必須是封閉式管理。不可否認,學校封閉式管理的確有著好的一面,它讓學生們學會自制,讓家長們十分放心。但是它不利的一面卻也是不容忽視的,封閉管理正如溫室,雖然遮擋了風雨,可也遮擋了陽光雨露,而人在成長中更需要經(jīng)歷風雨才能成才。新課程理念、人文思想和國際化大潮如此澎湃的今天,我們只有尋求更好的契合點,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筆者認為管理的理念要更新,教師的觀念要改變,要讓學校成為師生共同的樂園、學園、家園,成為師生成長的園地。
教師要改變觀念,學生住校需要生活指導老師,現(xiàn)在有的教師認為生活指導老師就是阿姨,沒有什么可教給學生的,管理好他們的生活就行了。這是錯誤的想法,學生在學校的生活是需要管理好,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安全和在學校的課余時間如何安排,如何讓學生在學校生活得更有意義,更快樂,心理更健康,這需要生活指導老師去認真研究、學習,并認真做好工作,因為生活指導老師肩負著學生家長和教師雙重任務。另外,“農(nóng)村小學寄宿制學校的管理”這個新課題需要生活指導老師參與研究,現(xiàn)在我縣多所寄宿制學校都參與廣西教育科學規(guī)劃B類重點課題“整合優(yōu)化教育資源 實現(xiàn)農(nóng)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我校的生活指導老師全部參與了其中一個子課題(內(nèi)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經(jīng)結題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學校管理層也要給生活指導老師更多的學習機會,指導和支持他們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學校就像自己的家一樣,在學校也能體驗到各種社會活動,積累生活經(jīng)驗。多進行家校聯(lián)系,保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致,讓家長盡可能利用孩子回家的機會多陪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親情感。對于留守兒童,老師要多給予關注,特別是在心靈上的關愛。讓封閉管理的學校盡可能發(fā)揮其利,避免其弊,使管理更有效,為教育資源整合、教育均衡發(fā)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何仁金.學?!?封閉式管理” 封掉了什么[J].教師之友,2001(01).
[2] 王守恒,查曉虎.教育學教程[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