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文
一、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氛圍:讓課堂充滿樂趣
案例一:在教Book 7, Unit 8 Shopping for food時, 一上課我就例行和孩子們輕松“拉家常”: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How are you?...突然我又問:Are you hungry?聽懂并回答這個問題對孩子們來說當然是小事一樁,但他們顯然有些愕然,因為剛開始上第一節(jié)課啊,他們都在家里吃了早餐才來學校的,何況我平時也沒問過這問題。不過在短暫的一愣后,很多孩子都說No, I'm not.我旋即說Oh, you are so lucky! I don't have breakfast. I feel very hungry now. What can I eat? 孩子們很熱情地用他們學過的食物來幫我:You can eat a hot dog/pizza……然后我說Oh,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e so nice. What else can I eat? How about shopping for food?學生們都說Yeah! Good idea!然后我從類似超市商品貨架的教具上一一拿出來,學生們在之后的活動中熱情高漲地學會了一些新的食物英語名稱,如a sandwich, a packet of fries, a bowl of noodles等等。
評析:由簡單的日常對話,自然導入課題,進而水到渠成地呼應了標題,通過孩子們的樂于助人及好奇心,讓他們自然而樂意地學會了相關知識點。課堂教學中,成功的導入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大腦興奮中樞,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迅速進入角色。導入講究“新”、“多樣化”,要充分運用教師的智慧,“導”出課堂的魅力空間,激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成功的導入,不愧是一門藝術,既營造了學習氣氛,又為課堂教學添光彩。
案例二:在教 Book 8 Unit 8 Helping tourists時,因為涉及到方向。我把孩子們的課桌分成幾大塊,模擬成幾個小街區(qū),同時在每一個街區(qū)上立了鮮明的紙牌。全班同學實際因為這幾大街區(qū)而被分成了不同的幾個組合。而屬于各個街區(qū)的孩子分別拿著我事先寫好的地點英文名,同時還邀請了幾個同學手執(zhí)英文路牌站在各個街區(qū)間。另外,其余的孩子被安排作游客或指路人等,這樣基本每個孩子都有事情做,并且熱情地投入各自的角色中,通過相互默契的配合,既加強了孩子間的合作又鞏固了生活中相關內(nèi)容的知識。
評析:我拋棄了一貫的對話或角色扮演等相對機械的傳統(tǒng)模式,而是就地取材,靈活地對孩子的座位進行自由組合編排,使之成為“街區(qū)”,相信孩子們一定覺得非常新鮮,學生在聽課的同時仿佛置身于真實的街區(qū),無疑使他們產(chǎn)生了一種自由感,自然營造了一種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這有利于減輕孩子們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英語學習變成一種樂趣,從而使他們的自主性得以發(fā)揮。小學生年齡小,個性活潑好動,喜歡追求新鮮事物,采取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可以吸引學生、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誠然,教學形式并不是盲目求新、求多的,而是必須與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契合的,課堂氣氛要力求充滿情趣,使知識、趣味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享受英語。
二、自主探究的著眼點:讓學生學會閱讀
案例:短小精悍的閱讀其實在一年級就已經(jīng)涉獵,進入五六年級閱讀更是大篇幅并且形式多樣了。因此,引導四年級的孩子如何正確的閱讀是很必要的。在介紹總結(jié)了閱讀的幾種主要題材后,針對不同題材或不同目標達成要求設定了不同的程序。比如,傳統(tǒng)的閱讀后選擇或判斷,可以直接進入文本閱讀,根據(jù)捕捉到的信息進行答題,如有必要,可進行二讀、三讀。而對于閱讀后要求回答問題的文本,則應優(yōu)先考慮問題,應先“掃描”各個問題,了然心中,然后帶著問題進入閱讀,在文本中捕捉有效信息點或關鍵詞句等,如有必要可遵循此程序進行二讀、三讀。
評析:作為一門語言,閱讀的地位自然無可替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孩子詞匯量、語言接受能力等自然有所區(qū)別,而引導孩子如何正確地閱讀是尤為必要的,就如同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為他們指引了方向,為今后英語學習的縱伸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也是英語學習信心的保證。如何讓學生熱愛閱讀、自主閱讀,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關鍵,可作為著眼點。
三、讓自主探究融入生活
案例:在教My robot和My room時,我就布置同學們回家畫畫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并且配合自己的英語語句,向別人描述自己的畫。在教On the farm時,我讓學生分成八個小組,用What's your favourtie animal? I like …句型了解情況,并完成調(diào)查表。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又增強了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遇到有趣的小故事時,我也讓學生自由組合排練進行小表演;到節(jié)日時,讓學生制作英文卡片,并寫上祝福的話語; 在接觸到Watch you head!時,我讓學生到附近的天虹商場觀察手扶步梯旁的警告牌,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并搜集其他英語警告語。對中高年級學生,我還讓他們到街上把各個銀行等地點的中英文名稱,以及廣告牌中英文抄下來,在課堂上分享兩種語言的妙處。在學了Good manners后,學生就在垃圾柜上貼了標語Please throw rubbish in the bin. 每隔一段時間,教室的英語文化總能給大家?guī)硇碌捏@喜。學生們營造了良好的教室英語氛圍,每天都沉浸在英語學習樂趣的海洋之中。當然,只要有英語的存在,就有學習英語的可能。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多看課外讀物及一些媒體咨訊,如《小學生英語聽力一百篇》,《小學生英語閱讀一百篇》,Disney English,Gogo's English, 英語流利說、百詞斬、少兒趣配音等等。學校的英語知識專欄、英語角、英語廣播、各式的英語知識競賽也讓學生學習英語樂此不疲 。
評析: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有效的作業(yè)是不拘泥于形式的,通過這些實踐知識,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就越來越濃了。反之,如果孩子們在課堂上興致勃勃地學習了英語知識,可是課后就脫離了這個環(huán)境,會使他們感覺到英語學而無用,因此,課外要多開展一些英語活動,讓他們的英語知識能學以致用。黑板報及教室布置也可以成為他們施展拳腳的最佳平臺,所以孩子們在每期的黑板報可以融匯新學知識,教室墻壁上也貼了英語名言警句、優(yōu)秀作文以及標語等等。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多途徑地學習英語,而自主探究英語的學習也就自然融入生活之中了。
(作者單位:深圳市福田區(qū)梅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