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的,濃厚的興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礎,有興趣才有熱情積極努力去做。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活潑好動,一方面,他們對知識有渴求,另一方面,他們又貪玩好動,缺乏學習的自律性。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是我在一直探索的問題。教學中我大膽嘗試,不斷尋求適合我的學生的教學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我覺得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語文學科的學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聽、說、讀、寫是學生應具備的四項基本技能,語文課本里的很多文章是文質兼美的閱讀作品,可以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文本的精神內涵,語文學科在學生的學習中應該排在第一的位置,可是現(xiàn)在的學生應試心理特別強,覺得語文不如數理化抓分快,平時很少在語文學科上多花費時間,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那我們怎樣將學生的熱情點燃,讓他們愛上語文呢?我覺得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文本學習中,這樣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例如:在朗讀一些課文時,可以配上旋律適當的音樂,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帶到情境當中,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與作者情感達到共鳴,能更加深刻理解文本內容,積極主動學習新課;此外,課前導入要吸引學生,能夠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充滿好奇與期待,這樣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完成當堂課的學習。
二、舉辦活動激發(fā)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每天只按部就班地傳授基礎字詞知識、了解作者、分析文本,在課堂中只是不斷地發(fā)問,提出諸多問題,讓學生逐一回答,這樣古板的教學模式已然不適合現(xiàn)在的學生,他們會覺得很沒意思。想要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低年級同學可開展講故事比賽、手抄報展覽、書法比賽、制作讀書卡等活動;高年級同學可進行讀書匯報會、辯論會、新聞發(fā)布會、搞社會調查等活動,這必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很多老師可能會覺得搞活動會耽誤教學進度,影響學生學習,其實不然。語文學習應該校內外結合,課上課下結合,不能只局限于課本進行教學,要知道生活中處處是語文。每學期我都會根據我的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開展三、四項活動,基本是每月開展一次。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漢字書寫大賽、詩詞大會、成語接龍、小楷展覽、周記評比……努力做到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才華。學生的熱情被點燃,每一天都非常期待語文課,我的教學也取得了極佳的效果。
三、通過競爭激發(fā)興趣
目前,流行著一句話:“在競爭中謀求發(fā)展。”這句話點明了競爭的重要性,通過競爭可以激發(fā)起積極進取的熱情。在教學中,為了激活課堂氣氛,我努力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常常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競爭條件。在班里把同學們分成8個小組,每小組5個人,好中差平均分配,然后無論是測試、課堂提問,還是舉辦各種活動,都以各小組公平競爭的方式進行。每周或每月算出各個小組成員的總分,評出優(yōu)秀的小組及優(yōu)秀個人,有了這樣的競爭機制,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增長了許多。每個小組都想爭第一,誰都不想影響小組的總分,這樣每位同學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且還形成互相幫助的良好氛圍,同學們本著“競爭、合作、共贏”的理念,共同進步,共同提高。作文寫不好的就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積累一些寫作素材,努力提高寫作水平;朗讀差的同學每天在自己擠時間練習,同組里表現(xiàn)好的同學會給他們做指導;鋼楷寫得不好的,也主動請老師或同學指導,練習書法。這樣,全班同學的熱情都被調動起來。
競爭實際是一種激勵措施,教師要做好把控,讓同學們的競爭建立在公平正當的基礎之上,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無論是課前預習、課堂表現(xiàn),還是課后的鞏固復習,都以小組為單位,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發(fā)展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運用網絡、多媒體激發(fā)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進步,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手段也在不斷地更新,我們縣城學校十幾年前就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幾年前學校又配備了電子白板輔助教學。教師備課可以使用電腦,制作課件,有效利用圖片、音頻、視頻資源;學生可以自己上網查找資料,在課堂上展示,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又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使抽象的科學知識更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更容易理解文本內容,教師口干舌燥的講解用一張圖片就輕松解決了。比如,在教竺可楨老先生的《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一文時,我上網搜了一些有關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的資料,形成各種奇怪現(xiàn)象的科學原理演示圖解,同學們很直觀地了解了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并且通過生動的表象也很透徹地明白了產生這些現(xiàn)象的本質原因。我想如果沒有這些生動的圖片、視頻和直觀的演示,同學們會覺得課文很枯燥無味,對課文里的科學原理也很難理解,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當同學們看到大屏幕上展現(xiàn)出的圖片時,非常興奮,也很震撼。
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我會搜集一些資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的情境。例如:在進行“作一次主持人”這一口語交際訓練時,我為同學們播放了幾段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貝寧等的視頻資料,讓他們了解當一位優(yōu)秀的主持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然后又播放了一臺晚會幾個節(jié)目的片斷,讓同學們以主持人的身份,寫出精彩的串聯(lián)詞,有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設計開場白、串聯(lián)詞的時候有依據了,如果教師只是口述情景或講述主要內容,然后讓同學們設計那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當時同學們都積極踴躍地活動起來了,都躍躍欲試,想上臺展示,有幾名同學的串聯(lián)詞非常精彩,主持得像模像樣。
作為語文教師,怎樣使自己的教學對學生有吸引力,能夠讓學生有足夠的熱情來學習語文,我想,最好的辦法是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靈活巧妙地實施教學活動,轉變觀念,改變方法,讓語文課堂充滿色彩與活力,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期待和熱情,產生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