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
摘要:《平凡的世界》的經(jīng)典在于其作品充滿內(nèi)涵,作者帶領讀者領略了那個年代的平凡的人物和生活,并以其坦率、直接、充滿力量的反諷敘事,展現(xiàn)了路遙對實現(xiàn)世界和人性世界的深度反思,是當代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重要里程碑。
關鍵詞:平凡的世界;反諷敘事;路遙
引言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經(jīng)典代表作品之一,其寓意深遠,這篇長篇小說描繪的是一些平凡人物近十年的生活世界,包含了各種復雜的矛盾糾葛,愛情、挫折、勞動、追求、痛苦等,生動的揭示了普羅大眾在八十年代,那個國人剛從文革浩劫中解放出來一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全面展示了人們想感情的巨大轉(zhuǎn)變,至今對于我們?nèi)匀痪哂猩钸h的影響。
一、反諷敘事
反諷這一概念是源于西方文學理論,但是對其并沒有明確的定義,這個詞來自“蘇格拉底式反諷”最早出現(xiàn)于古希臘語,但是從古希臘開始,反諷的意義就處于不斷地演化過程中,一直到十八世紀末期,德國的浪漫主義者認為反諷是作者創(chuàng)作原則中的一種哲學態(tài)度,表明了作者的客觀立場和態(tài)度。后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反諷,并對反諷的內(nèi)涵進行擴充,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反諷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多,包括情境反諷、時間反諷、浪漫反諷等,這些無一不需要通過敘述現(xiàn)實進行反諷,由此可見反諷敘事的重要性,本文著重討論《平凡的世界》的反諷敘事[1]。
二、《平凡的世界》中反諷敘事藝術(shù)
(一)對權(quán)力的反諷敘事
從路遙“新時期”所寫的第一部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一直到本文所討論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他的一系列作品都貫徹著他的反思意識和反諷意向。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國家正處于一個撥亂反正的關鍵時期,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國人在精神上充滿了迷茫和困頓,這個時候只有堅持改革,未來的生活才有希望,這個時期的文學也充滿了使命感。路遙是堅定的“改革派”,他的很多小說,都充滿了對改革的熱情期盼,同時也展現(xiàn)了對“極左”政治的深刻反思。申沛昌曾經(jīng)評價路遙是一個“酷愛文學又關注政治的人”[2]。他的反諷敘事,帶給讀者的往往不是閱讀的直接愉悅感,而是通過讀者先體會生活的磨難和痛苦,再由于不甘屈服,然后奮斗,克服苦難和痛苦最后帶來的快感,其作品包含了豐富的時代變遷和歷史內(nèi)涵,展現(xiàn)了生命的熱情和生生不息。這不但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同時也對當時八十年代后期國民的精神有著正向指引作用。
路遙的諷刺是相當辛辣的,他的作品嚴厲的批判了那些對權(quán)力崇拜,將權(quán)力看的高于一切的,鄙視尋常生活的人,在他的作品里權(quán)力腐敗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書中對權(quán)力的反諷敘事也顯示了路遙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書中描繪了“文革”時期權(quán)力腐敗的典型特征,即道德主張與道德行為相互脫節(jié)。除此之外,《平凡的世界》還批判了“文革”時期權(quán)力的暴力主義傾向,路遙的反諷已經(jīng)超脫了具體事件,直指當時的政治觀念體系,單從書中人物孫玉亭的心理變化就讓人體會到了鄉(xiāng)村權(quán)力斗爭的復雜多變。
(二)對“唯意志論”的反諷敘事
《平凡的世界》中所描繪的十年時間,正是社會被“極左”政治危害,從一個幾近崩潰的邊緣向正常社會狀態(tài)回歸的艱難路程。而“極左”政治的本質(zhì)就是極端的唯意志論,這種論點嚴重缺乏科學理論依據(jù)和理性,盲目的夸大了人的能力。在《平凡的世界》這篇長篇小說里,路遙將所描繪的現(xiàn)實看作是多次唯意志論運動的延伸和結(jié)果,為了探尋事件的起因,他試圖對歷史反思。路遙以其坦率、直接,充滿力量的論述揭示了現(xiàn)實困境是由于唯意志論引起的,并對對唯意志論政治進行了反諷;他站在基層民眾的立場直言不諱的批評了那些巨大災難;他直接以筆者的身份毫不遮掩的真誠的表達了痛惜的情感[3]。同時文中描繪的人們由于修建“躍進”水庫而要遷徙他鄉(xiāng)的情景更加強化了反諷效果。文中作者通過“氣勢”、“壯舉”、“餓著肚子”等語言生動描繪了唯意志論影響下勞苦大眾運動式的勞動形式,以嘲笑的風格對唯意志論進行了反諷。
(三)“對照”反諷敘事
在《平凡的世界》里,很多人特別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農(nóng)民階層,通常過得都是一種缺乏尊嚴的生活,他們饑貧交加的同時還面臨著恐嚇和威脅。作者通過“對照”的修辭手法對比殘酷的社會生活和書中人物孫少平的內(nèi)心寫照,包括“新”和“舊”、切身的“饑餓”和虛無縹緲的“宣傳”等,都一一揭示了基層農(nóng)民生活條件的惡化以及生活水平的下降,而學生肉體的饑餓和學校凌亂的教育對比更加顯示了“極左”政治嚴重脫離實際。路遙通過寫作力求捍衛(wèi)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平等,雖然他更多的同情是給予可了低層勞動人民,但是他對待所有人在人格和感情上的尊重是一樣的。
(四)落后意識的反諷敘事
在《平凡的世界》里人們普遍缺乏自由,受到困擾的不僅僅是參加“集體生產(chǎn)”的農(nóng)民,城市的青年人也面臨著一樣的問題。長久以來,公權(quán)力毫無底線的侵入了人們的個人生活,包括公民個人的衣著打扮等微小細節(jié)等都會受到公權(quán)力的干涉。八十年代,這種干涉尤其嚴重。作者通過書中人物田福軍說出了打著“精神文明”的旗幟,對私人生活自由過度干涉,根本不是真正的精神文明而是截然相反的東西[4]。
三、結(jié)語
《平凡的世界》所描繪的正是八十年代中國大多數(shù)人處于困境和迷茫中,但是還是不停地尋求進步的平凡人的縮影,作者通過表層結(jié)構(gòu)的敘事進行了深層的反諷,其對當時生存悲劇、文化悲劇、社會悲劇以及理想悲劇的描繪中,揭示了那個特有年代人們生存的真相。
參考文獻:
[1]林慧頻.倫理道德下的愛情光環(huán)——論《平凡的世界》的愛情婚姻觀[J].當代小說(下半月).2017 (08):56-58.
[2]林國麗,王天華.小說《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情感建構(gòu)[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03):101-105.
[3]郭永玉,胡小勇.特質(zhì)、動機和敘事:人格研究的三種范式及其整合[J].心理科學.2015 (06):1489-1495.
[4]武菲菲.乍暖還寒——“平凡的世界”現(xiàn)象與“重寫文學史”[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06):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