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芹
高考試卷一經發(fā)布,各種評價紛紛接踵而來。說“試卷出的真不好,都是陳題老題”的人很多。但是,品味之后的數學試卷會回答:不要以貌取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認真研磨試卷我們可以這樣概括它: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就像隆冬過去,人們早已熟悉習慣枝丫枯黃,土色滄桑,但是用心生活勞作的人卻知道,枯草間滿是破土的新綠,老枝頭滿是蓄勢待發(fā)的新芽。這是一份看似無意實則匠心的作品。
⒈突出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 填空題的前10題、解答題前兩題,都緊扣教材,是考生非常熟悉的基礎題,是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其余的題目除了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又加強了對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問題的分析轉化能力的考查。考查中對學科主干知識如函數、三角函數、向量、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數列等更是有所側重。試卷涉及到《考試說明》中的絕大部分知識點,期中包括全部8個C級考點,38個B級考點中的31個,25個A級考點中的9個,貼近教學實際,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與方法皆突出通解通法,注重對中學數學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
⒉重視數學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的考查 試卷對考生的數學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進行了全面的檢測。知識、背景、方法常見的基礎題體現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中等難度題和難題則突出體現了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查。
⒊注重數學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考查 如試卷第18題,這是一道典型的實際應用問題,背景清晰明了,考查的實質是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但又在這個問題的基礎上稍有拓展,要結合實際觀察、判斷并改變解決問題的方式,能充分體現出考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如試卷第20題,本題前兩問是對考生基本問題的解決及基本能力的考查,最后一問是考試說明中的“難題”。除了考查考生數學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理解、轉化之外,還要求考生能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發(fā)現線索,運用轉化與化歸、分類討論等思想,構造模型解決問題。這樣的考查有利于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潛能。
⒈編排合理,依綱扣本 試卷不僅在試題順序上用心編排,遵循考試心理規(guī)律,利于考生正常發(fā)揮,而且在試題內容的選擇、設計上更是體現了很強的科學性及目標性。大部分試題來源于教材例題、習題或變式拓展,這種做法無疑有利于引導中學數學教學回歸教材,也有利于引導學生夯實基礎。
⒉注重思想,關注素養(yǎng)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數學科(江蘇卷)的命題指導思想明確指出:命題“注重對中學數學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2019年江蘇卷很好地落實了這一宗旨,如第10、11、12、14、20題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第11、14、19、20題滲透的函數與方程的思想,第10、11、12、14、17、18、19、20題滲透的轉化與化歸的思想,第13、14、18、19、20題所滲透的分類討論思想等等。
試卷對考生基本能力、綜合能力、應用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考查,無疑就充分表明了高考命題對考生素養(yǎng)的關注程度。
⒈教育雖現代,題海依然在,發(fā)展不變通,題海變死海 教育現代化是發(fā)展的必然,改革則是發(fā)展的必經之路,但其中有些做法似乎偏離了數學課堂的主旨:大量的題目排山倒海而來,尤其是作為高中沖刺階段的高三,儼然已經成了被各類教輔資料、各種紛雜試卷牽著的傀儡,終日漂浮在題海之上。
在這種關鍵時刻,如果我們沒有有效措施和手段,那么數學教育工作只能一步步淪為“偽教育”的俘虜。一旦風起云涌,那隨之而來的就是壓迫和窒息,“題?!弊儭八篮!币彩潜厝?。
這些現象非常需要我們冷靜下來分析,結合教學實踐探索高三數學復習的教學策略。只有把這些問題真正思考清楚了,數學教學才有可能變得自然流暢,從而使高三數學復習教學真正回歸到有序有效又有靈魂的軌道上來。
⒉教育要回歸本源,數學教學應回歸自然 實際上,不僅是今年的試卷指向明確,近幾年的試卷方向基本都很明確,江蘇教育始終在努力嘗試讓“教育回歸本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躍先生在《數學學習與智慧發(fā)展》中著重指出,全面深化課改的新要求,要回歸數學教育的本來面目。我們期待通過研究、實踐,實現高三數學復習教學朝著回歸自然、真實有效的目標前進。
⒊平海種樹,靜等陌上花開 教育的本質是幫助人成長,教學的本質是幫助人學習。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一直被稱為“園丁”,而學生就是園丁身邊的一棵棵樹,每棵樹是它自己在生長,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應是維護和促進這種生長,而不是侵入,不是拔苗助長,更不能將這些樹陷入汪洋大海中。故而我們要把我們人為造出的“?!碧钇剑€每棵樹生長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