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引言:化學與我們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是自然學科中的一門課程,這門學科主要通過化學反應來讓同學們觀察事物的變化狀態(tài),是我們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化學問題都可以利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比如酸雨、食物的發(fā)酵等等。因此,化學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的觀念來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本文主要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組織學生探究問題、適時開展拓展訓練這三個方面對高中化學的教學進行了探究。
問題的提出是促進學生思維探索的關鍵,有了問題學生才會主動地進行思考,并且讓學生自主地投入到問題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比如正式開始學習某一部分知識之前,我一定會讓同學們事先進行預習,預習的過程不僅是讓學生能夠大致了解在課堂上需要講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同學們通過預習的過程先學習,看哪些知識是自己自學不能理解的,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著重進行標記,在課堂上重點聽課,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舉個簡單的例子:氧化還原反應的預習中,同學們就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銅和氧氣反應的方程式為2Cu+O2=2CuO,同學們就會產(chǎn)生疑問:什么是氧化物?銅氧化之后是什么樣子的?把這些問題記在本子上,然后帶入課堂中,教師在給同學們進行實驗演示的過程中,同學們通過細心的觀察,就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有了疑問,同學們在課堂上也能更好地跟著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進行思考。而有一些同學在預習中遇到問題就會結合著相關資料去尋找答案,這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讓同學們對化學的學習有更強的主動性。
探究的過程是幫助學生尋找答案的過程,有了疑問就要對問題積極的進行探究,可以使同學們自主探究,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者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去積極的搜索資料,建立解決問題的思路,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每個人的想法和認知都有所不同,面對同樣的問題也都會有不一樣的解題思路,讓同學們把這些思路結合在一起,可以讓同學們更好的培養(yǎng)自己的發(fā)散性思維,最終通過合作的努力來找出問題的答案。這個環(huán)節(jié)通常是由師生溝通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互動解決問題的過程,遇到問題也可以師生共同討論,可以在各個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解離子反應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通過給學生們進行實驗,然后讓同學們觀察實驗的現(xiàn)象,隨后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們遇到了問題就要積極的參與到討論的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小組合作再共同對于實驗過程進行重現(xiàn),更加細致的研究硫酸銅溶液分別與氯化鈉和氯化鋇進行反應的現(xiàn)象,如果還是有不懂的問題,就可以讓教師帶領的同學進行學習,或者是讓化學學習成績和能力相對比較優(yōu)異的同學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問題。
化學的學習也需要在日常教學的基礎之上進行大量的拓展,這是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并且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舉一反三的一個必備過程。在幫助學生進行拓展訓練時,主要是讓教師帶領著同學們做一些相關的高中化學知識的基礎,然后在這些基礎之上進行拓展,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書本中的基礎知識來給同學們編出一些更有針對性的練習題,測試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同學們的學習狀態(tài)不一樣,學習能力也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在給同學們選擇習題進行拓展練習的時候,都還應該有難度上的分層,要讓不同學習情況的同學們都能夠有效地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加強對于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并且實現(xiàn)靈活運用的教學目的,讓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得到加強。在實驗中也能體現(xiàn)出拓展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實驗室制取氯氣的時候,我們常常使用的都是二氧化錳和濃鹽酸,但是實際上,這兩種材料制取氯氣并不是最佳的選擇,我們可以進行拓展實驗,把二氧化碳換成氯酸鉀會有更高的原子利用率,也會減少濃鹽酸的使用量,制得的氯氣的量是相同的。這也是出于環(huán)保的角度考慮,這樣的實驗能讓同學們老師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真正的實現(xiàn)在課堂上以同學們?yōu)橹鞯慕虒W模式,促進同學們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希望同學們能在質(zhì)疑的環(huán)境中進行大膽的探索,在熟悉的基礎上進行豐富的拓展,通過掌握知識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層層遞進,突破傳統(tǒng)教育的局限性,為個人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為教師提供新的教育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