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畫畫這件事是一個非常辛苦且快樂的事情,它要求繪畫者有極高的繪畫天賦,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要有吃苦耐勞不斷學習進取的精神,要有刻苦磨練的意志,并非別人眼里寥寥幾筆,隨意涂抹幾下那么簡單。
自唐吳道子、李思訓、李昭道至宋李成、范寬、郭熙、米芾、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到元代的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到明朝的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再到清朝石濤、八大、四僧、四王,乃至當代的李可染、陸儼少、傅抱石、黃賓虹等諸大家的作品,我們都要深入地研究學習和臨摹,還要長時間地深入生活中去進行寫生及創(chuàng)作。
我從傳統(tǒng)學習中找到了適合我的繪畫表達方式,如沈周的筆墨及皴法、黃賓虹的積墨、石濤流動而柔美的線條、龔賢的厚重整體。在每年幾次寫生的過程中總結體會到了“藝術源于生活”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找到適合于自己作品的元素,作品才會有思想、有情趣、有意境。否則會平淡無味、沒有自己,更不用談什么意境情趣了。
多年的創(chuàng)作給我的深刻體會是:深入學習傳統(tǒng)、師法古人、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不管是書法、理論、儒釋道等哲學乃至西方的色彩形式,都要學習探索,從中吸取養(yǎng)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唯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作品的高度,才能讓作品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
每個畫者都應隨時代的腳步而前行,在繼承古法的同時深入生活,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盡心盡力,才能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自己滿意且大眾滿意的優(yōu)秀作品來。
盧化剛
1974年生于山東萊蕪?,F(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山東省工筆畫學會副秘書長、北京淵林畫院副院長、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山東省國畫院理事、山東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農(nóng)工民主黨萊蕪書畫院院長、萊蕪國畫院常務副院長、萊蕪畫院副院長、萊蕪市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師叢丁雪峰、陳鈺銘先生。2006年進修于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高研班,2008年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班學習,2013年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班進修。
作品曾參加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2008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錦繡中原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八荒通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紀念吳冠中美術館開館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上海浦東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三個一百工程首屆全國中國畫學術展”等展覽并多次獲獎和入選。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報刊發(fā)表并做專題報道。出版有《盧化剛山水畫集》《中國當代藝術名家盧化剛國畫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