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嵐
421002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內科,湖南衡陽
腦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主要影響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早期康復護理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更大。本次試驗旨在研究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報告如下。
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腦梗死患者100例,均已確診,同時患者及家屬均對試驗知情并同意,根據護理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5~78歲,平均(63.35±5.44)歲。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6~77歲,平均(64.02±5.38)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方法:兩組治療方法相同,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早期康復護理,(1)可按摩患側肢體,從肢體近心端到遠心端,3次/d,每次方向相反,如此反復。(2)鍛煉患者的四肢,在關節(jié)附近進行通過手指活動帶動上肢活動,下肢活動利用搭橋訓練進而伸展髖關節(jié)。(3)站立訓練,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站立鍛煉,其次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步行訓練,可充分利用患者的全身肌肉,幫助患者實施原地踏步或者向前運動訓練。(4)臥位和坐位的訓練,患者在床上處于臥位或坐位時,可通過抬高床頭的位置來舒展身體,或通過練習不同時間的坐位,鍛煉腹部和背部肌肉等。
表1 兩組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表1 兩組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組別 n FMA評分 MBI評分觀察組 50 78.36±8.65 80.36±6.15對照組 50 56.25±8.48 60.25±8.47 t 12.98 13.59 P 0.00 0.00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采取運動評分量表(FMA)和指數評分表(MBI)進行評分。另外,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為十分滿意和較滿意之和。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試驗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FMA和MBI評分相比,觀察組更高,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96.00%,對照組80.00%,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腦梗死患者大多出現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進而影響生活質量。而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可盡早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幫助患者盡早康復[1]。早期康復護理可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通過患肢按摩、四肢訓練、站立訓練、步行訓練以及臥位和站立訓練,鍛煉患者的四肢以及全身肌肉,使患者能夠盡早康復[2]。其中護理人員通過對患側肢體的定期按摩,以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進而幫助患者康復;四肢訓練和利用各關節(jié)的運動,使四肢得到充足的鍛煉,坐位、臥位以及站立訓練都可幫助患者的四肢和軀干、肌肉得到充足的鍛煉,伸展脊柱,使患者盡早康復。此外,步行訓練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鍛煉原地踏步或向前走或向后走,直到患者可自行獨立行走[3]。因此,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措施,早期康復護理可在早期干預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而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另外,在本次試驗中,采取早期康復護理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的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更好,同時護理滿意度也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可改善身心功能,提高日?;顒幽芰Γ够颊弑M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