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解
指導(dǎo)專家·王祥羽(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
面筋是面制品,它屬于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有少量淀粉、脂肪等。其主要成分蛋白質(zhì)由麥膠蛋白與麥谷蛋白質(zhì)等構(gòu)成,高于瘦豬肉、雞肉、蛋和大部分豆制品。
常見的面筋有水面筋、油面筋、管狀面筋、烤麩等。水面筋每百克營養(yǎng)成分含量為:蛋白質(zhì)23.5克,碳水化合物11.4克;油面筋每百克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26.9克,碳水化合物39.1%,均高于水面筋。
說起菜筋,我們往往會想到蔬菜里的膳食纖維。所謂膳食纖維,包括所有不能在小腸中被吸收、能夠進入大腸中的食物成分,主要是各種可吸收淀粉以外的碳水化合物。而蔬菜中的“筋”是植物的維管束,即植物的“血管”系統(tǒng)。有了這些“筋”,不代表纖維含量就一定高。比如:大白菜雖然有筋,但是沒有筋的大部分部位纖維含量很低,因此大白菜平均纖維含量只有0.8%。而沒有這些“筋”的食物,纖維含量未必低,甚至可能很高,各種豆類、豆莢都是高纖維食物。
對于嫩莖葉類蔬菜來說,一般野生蔬菜纖維含量比栽培蔬菜高。不溶性膳食纖維往往讓人感覺有點“粗”,要改變這種感覺也不難,因為無論纖維含量多高的食材,只要用油燜過就會變軟。多吃膳食纖維固然是好事,可是有這么多飽和脂肪酸陪著,好處也就被壞處所淹沒了,因此要注意烹飪方法。
肉筋,準確來說是動物的肌腱,即骨頭和肌肉連接的部位。在不同動物身上,肉筋在不同的部位,例如:豬肉筋位于豬小腿鍵肉上,牛的肉筋在肋骨部分,多用來烤肉,吃起來很有嚼勁。人們經(jīng)常食用的牛肉筋,和牛百頁、牛腦髓并稱為“牛中三寶”,而且以牛后腿的筋為佳。
肉筋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纖維蛋白,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它有增強細胞生理代謝,使皮膚更富有彈性和韌性,以及強筋壯骨的功效。但是相對于肉筋而言,牛肉味道鮮美,口感更加適中,氨基酸組成合理,是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主要良好來源,更加適合孩子和老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