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供、審題指導及點評: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中學 羅梓嘉
【2018—2019學年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中學高二年級12月月考語文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1.當代著名作家池莉說:“一個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聰明人,一生沒做好一件事。”
2.比利時畫家雷杜德一生只畫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記錄了170種玫瑰的姿容,繪成了被譽為“玫瑰圣經”的《玫瑰圖譜》,至今無人逾越。
3.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建樹廣泛的通才形象:蘇東坡是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
綜合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審題指導
面對多則材料類的作文題,審題立意時首先要仔細品讀作文各則材料中的關鍵點,然后將這些關鍵點的內涵進行關聯(lián),建構一種辯證的邏輯關系。
第一則材料有兩個要點:“人一生可做的事很多”以及“很多人一生沒有做好一件事”。第二則材料的內涵是“一生專注做好一件事”。第三則材料的內涵是“一生可以做好很多事”。所以,綜合三則材料,我們可以思考兩個問題:一生沒有做好一件事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其實,“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反映的深層內涵是“專”與“通”的關系。而從“?!迸c“通”的關系角度入手,可以提煉出多個觀點,如:無“?!焙握劇巴ā?,“通”是為了更好的“?!?,等等。
不少同學在審題時沒有綜合材料,立意時只抓住第二則的“?!被虻谌齽t的“通”來談,這都有失偏頗。其實,我們可以在“通”與“?!敝写_定一個側重點,并思考兩者的辯證關系,進而確定立意;也可以在“通”與“專”之中尋找共同點,提煉觀點,展開分析。不過,切忌“通”“?!睂Π胝劊缬械耐瑢W立意為“社會既需要通才也需要專才”,就是犯了沒有側重點、缺乏思辨的毛病,這樣的觀點不證自明,等于沒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