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雷,1968年10月出生,甘肅人。現任西北師范大學《絲綢之路》雜志社社長、主編。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駐院作家,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蘭州市“金城文化名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發(fā)表中短篇小說《陡城》《野糜川》《饑餓》等,出版長篇小說《肚皮鼓》《敦煌百年祭》《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遠》《敦煌遺書》《野馬,塵?!贰队硗鯐返龋霭嫖幕瘜V队袢A帛彩》《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筆記》《敦煌文化的現代書寫》(與趙錄旺等合著)。曾與趙曉琴合著文化旅游專著《走遍中國·甘肅寧夏》,在《中國比較文學》《蘭州大學學報》《甘肅社會科學》等報刊發(fā)表學術文章十多篇。與胡瀟合著動漫電影劇本《飛天》獲2010年甘肅省委宣傳部重點文藝作品資助項目。小說、電影作品曾多次獲獎。
2018年1月8日下午,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陜西西安大明宮丹鳳門演說中提到幾位對中法交流做出貢獻的法國漢學家,其中就有法國漢學界泰斗汪德邁。馬克龍說:“正是這些先驅以及其他的一些專家讓我們對復雜的中國思想有所了解?!?/p>
汪德邁1928年1月7日出生于法國北部與比利時交界的地方。1945年至1950年,他就讀于巴黎東方語言學院,學習漢語與越南文,同時在巴黎索邦大學學習法律和哲學。之后相繼獲漢語本科文憑、哲學碩士學位、法律博士學位和法學碩士學位。1975年,他以《中國古代政治結構與禮儀——王道》論文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汪德邁師從法蘭西學院著名漢學家戴密微, 日本京都大學吉川辛次郎、小川環(huán)樹、重澤俊郎,香港大學饒宗頤先生,后再返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師從內田智莫等教授。1961年到1964年,在香港三年中,汪德邁非??炭嗟馗堊陬U先生學習。1966年開始,汪德邁執(zhí)教于法國南方??怂勾髮W,首創(chuàng)中文教學機構。1973年至1979年,汪德邁任巴黎第七大學中文教授并任系主任。1989年12月,他光榮當選為法國遠東研究院院長,后在法國高等實驗研究院教授儒家思想史,在遠東研究院院長任上工作直至退休。汪德邁是法蘭西學士院古銘文與文學學院通信院士,他致力于甲骨文、儒家與法家思想、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國思想史以及漢字文化圈國家文化史研究,對中國書法也頗有研究。1980年,他在法蘭西學士院獲得被譽為國際漢學界諾貝爾獎的儒蓮獎、法蘭西學士院銘文與美文學院最重要的奧馬樂獎、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法國教育金星榮譽勛位等榮譽稱號。2016年8月,汪德邁在北京榮獲由中國國家新聞總署頒發(fā)的第十屆“中華圖書特殊奉獻獎”。
就在馬克龍發(fā)表演講的前一天,1月7日,恰好是汪德邁先生九十華誕,馬克龍總統(tǒng)的肯定給汪先生送上了這份壽誕厚禮。法國阿爾多瓦大學和索邦大學遠東研究院李曉紅研究員為了給這位幾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中法文化交流大地上的老園丁、老教授一個驚喜,和來自中國、美國、法國的崇敬和追隨汪德邁先生的學術界的七位教授精心準備,決定用中國書法寫賀壽聯,用微信視頻為老人祝壽。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會長劉正教授,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鄭煒明教授,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歐明俊教授,鄭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劉志偉教授,中山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彭玉平教授,法籍華裔著名藝術家、中國南京藝術學院和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名譽教授李中耀等先生等都親自撰寫賀壽聯,有的學者還寫成書法。
參與這項文化活動的鄭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劉志偉教授與我聯系,希望《絲綢之路》雜志能正式刊登這些賀聯。我覺得這是好事情,于公,法國是歐洲漢學中心、文化高地,漢學薪火相傳,大師輩出,《絲綢之路》能夠有機會參與頌贊汪老為漢學研究、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的活動,非常榮幸;于私,我在2009年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野馬,塵?!窌r,通讀過兩遍汪德邁先生老師、著名漢學家戴密微取材于敦煌藏經洞卷子著述的《吐蕃僧諍記》。那段時間,我手不釋卷,外出、休閑時也裝在包里,隨時翻閱。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絲綢之路》未能調整出版面刊登賀壽文、賀壽聯及書法作品。2018年4月9日,我到北京參加培訓,打算過兩天看望耿昇先生,孰料,4月10日晚,忽聞《吐蕃僧諍記》的譯者耿先生于是日上午不幸猝世!我渾身無力,在床上靜靜躺了很久……耿昇先生是法國鐵十字勛章獲得者,譯著頗多。法國漢學薪火相傳,大師輩出,耿昇作為一代翻譯大家、中外交流關系史研究專家,譯介了不少他們的重要著作。2012年,我與耿先生相識于新疆天山南麓長途旅行中,此后交情日益深厚,經常聯系。2017年6月,耿先生到西寧開會,希望能夠見面,可是我倆公務繁忙未能謀面。2017年9月,我在北京出差,與耿先生小聚,聊了很多話題,并相約2018年邀請他和夫人考察從蘭州到景泰一帶的黃河文化。沒想到,那次見面已是永訣!
培訓結束后,正好劉志偉教授在河南鞏義市舉辦“杜甫與中國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得知汪徳邁教授與其學生李曉紅也參加,盡管那段時間心情頗為沉重,我還是決定參會,打算當面向汪徳邁教授致歉、解釋。
2018年4月20日,我到達被稱為中國“兩河流域”(伊河、洛河)中的重要城市——鞏義。21日早晨,乘車前往會場。在車上,我聽見李曉紅教授朗聲問:“誰是馮玉雷,我想見見他!”我急忙自我介紹。她起身讓我坐到汪德邁先生旁邊,然后微笑著問刊發(fā)賀壽文一事,我與汪德邁先生問好,然后簡單解釋。李曉紅教授不失時機給我和汪德邁先生拍了一張珍貴的合影,接著就進入了文化方面的話題。
接連三天,我們在伊洛河畔的杜甫草堂、青龍山下、慈云寺交流考察,非常融洽。很多時候,上下車、參觀、考察都是我和李曉紅教授攙扶汪公。休息間隙,通過李教授翻譯,我們交談。我最想談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短旃ら_物》在崇禎十年初版發(fā)行后很快引起學術界和刻書界注意。大約17世紀末傳到日本。19世紀30年代,有人把它摘譯成法文,之后不同文版摘譯本在歐洲流行開來,對歐洲社會生產和科學研究產生過重要影響。1837年,漢學家儒蓮把《授時通考》的“蠶桑篇”、《天工開物·乃服》的蠶桑部分譯成法文并以《蠶桑輯要》書名刊載,轟動整個歐洲,達爾文閱讀了儒蓮譯著,稱為權威性著作,他還把中國養(yǎng)蠶技術中有關內容作為人工選擇、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例證。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1989年,《天工開物》一書在全世界發(fā)行16個版本,印刷38次,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摘譯本尚未統(tǒng)計入內。從《天工開物》可管窺法國漢學家的睿智和在歐洲文化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關于這部書在歐洲的流行、研究情況,我有太多問題想請教汪公,但礙于他的聽力、體力和匆匆忙忙的環(huán)境,只能是星星點點,并且圍繞汪公主導話題進行。
汪公年過九十,但精神依然飽滿。他對中國文化有很深的情結。李曉紅教授說起一件事,去年她打算贈一件法國風衣作為生日禮物,汪公堅辭不受,后來,她改送中國風衣,汪公愉快接受。與會期間,汪公一直穿著那件風衣。他對中華文明熱愛之深沉,由此可見一斑!
短暫幾天接觸中,深感大師之大在于人格魅力,在于氣度不凡,也在于嚴謹細節(jié)和儒雅風度。學問做到極處,經意或不經意,流溢的都是學養(yǎng)、修養(yǎng)和涵養(yǎng)!
河南學術會議結束后,汪公又赴南京開展學術活動。我到二里頭等文化遺址考察,但還是通過李曉紅教授的微信關注汪公。4月27日,我轉發(fā)汪公活動微信,并且感慨說:“真正的藝術家都經歷過內心的千山萬水!任何歷史是由許多波瀾壯闊的細節(jié)構成。”西華盛頓大學教授俞寧留言說:“欣聞汪德邁老先生在李曉紅教授伴隨下離開鄭州。這標志著這次大會圓滿成功!以汪老高齡,我一直替辦會的河南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劉志偉教授捏著一把汗。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歲學術大師,志偉留宿、留飯、留講學、留考察整整一周。風險大,功德無量!可見志偉教授的心理素質、承受能力很強!”
我也經常與李曉紅教授微信互動,對她悉心照料汪公表達由衷敬意,她真摯地說:“馮先生,幾天接觸,為先生的學識所折服,對先生對汪老的敬重所感動,小小一件事,先生念念不忘,此次中原同行讓我感觸良多。謝謝了!”
他們回國后,忽然想起法國漢學名著《吐蕃僧諍記》把戴密微、耿昇、汪德邁、李曉紅等人聯系起來,也與我的長篇小說《野馬,塵?!仿撓灯饋?,何不請汪公題簽呢?我向李教授表達此意后,她愉快答應,很快就發(fā)來汪公的法文題詞,并且由她轉譯成中文:
“Ceci est un épisode sauvage du galop de l'histoire chinoise sous les Tang(這是中國唐代歷史上的一次狂野的馳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