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邦, 王若民, 陳國宏, 張 健, 張 潔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斷裂是材料或構件力學性能的基本表征。斷裂力學是固體力學的一個新的分支。借助于理論實驗和數(shù)值分析相結合[1- 4]的研究方法,斷裂力學已在航空航天、 機械、 材料、電力能源等工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抱箍是用一種材料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種材料的構件。作為電力金具緊固件之一,抱箍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種類較多[5,6]。因此,作為主變壓器裸露在外金屬附件,如果抱箍發(fā)生斷裂,會嚴重影響設備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
本文以某主變有載調壓開關連桿上發(fā)生斷裂的抱箍為例,對抱箍采取宏觀檢查、化學成分、金相分析,分析抱箍發(fā)生斷裂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對抱箍進行宏觀觀察,從圖1、圖2可以看出,失效位置的開裂部位位于抱箍圓周,裂紋沿軸向,貫穿內外表面,開裂方向與螺栓緊固受力一致。圖3為抱箍斷口形貌圖,宏觀上看,斷口附近形變極少,沒有明顯塑性變形,呈脆性斷裂特征。
圖1 抱箍開裂現(xiàn)場
在SPECTRO TEST全定量光譜儀上對開裂抱箍進行光譜分析,結果見表1,抱箍為復雜黃銅材質。其中Al和Mn等Zn當量元素含量均超過1%,Cu含量僅為56%左右,低于GB/T 1176中黃銅的含Cu量[7],相應含Zn量偏高,為非標黃銅。
表1 光譜分析結果
對該抱箍進行顯微組織分析,腐蝕劑采用氯化高鐵鹽酸水溶液。抱箍斷口金相照片見圖4,試樣為典型的鑄造組織,為單相組織,未出現(xiàn)常見的α+β兩相組織,晶粒度為3~5級別。
黃銅為銅鋅二元合金,加入少量Pb形成鉛黃銅,但Pb幾乎不固溶于銅鋅二元合金,以游離狀態(tài)孤立地分布固溶體中,以改善切屑性能為目的。銅中加入不同含量Zn后顯微組織會發(fā)生改變,從而獲得不同性能的合金。黃銅的室溫組織有三種:Zn含量(Zn%)<35%時,為單相α組織,隨著Zn增加,強度和塑性同時得到改善。Zn含量(Zn%)在36~45%時,為α+β兩相組織,隨著Zn%的增加,β相隨之出現(xiàn)并增多,塑性會急劇下降,強度則一直增加,并當Zn含量(Zn%)≈45%時,強度達到頂峰。Zn含量(Zn%)>45%,α相全部消失,組織為單相β組織,強度、塑性都會急劇下降,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γ相,一種硬而脆的復雜立方晶格固溶體,性能極差,基本無法塑性變形[8]。
本例中抱箍的Zn含量分別為40.01%,金相組織為單相組織,從銅鋅合金二元相圖分析,在該Zn含量附近的單相組織為β相。前文指出Zn含量(Zn%)>45%,組織為單相β組織,正是由于該合金組織含有Al、Sn、Pb和Fe等Zn當量元素,使得該抱箍的Zn當量系數(shù)超過了45%,因此組織呈單相β組織。開裂的抱箍的顯微組織為單相β相+灰色游離的鐵和鉛,強度、塑性較差,工業(yè)上應該避免出現(xiàn)類似組織。
圖4 抱箍顯微組織
抱箍是用一種材料抱住另一種材料的構件,屬于緊固件的一種。目前有載調壓開關連桿上抱箍多用黃銅鑄造,造價便宜,但容易存在以下問題:一是Zn當量系數(shù)超標,材料含有大量Zn當量元素,導致出現(xiàn)有害顯微組織,本例的情況即是如此,單相β組織導致材料強度、塑性均下降,在緊固螺栓的作用下發(fā)生開裂;二是Pb元素超標,多余Pb在晶界呈網狀分布,致使合金力學性能下降;三是鑄造工藝容易產生氣孔、疏松等缺陷。
目前已經有部分廠家開始采用紫銅板沖壓成型的工藝,可以避免上述鉛黃銅不規(guī)范生產引入的各種缺陷,但對沖壓質量要求較高,特別是在截面突變區(qū)域要注意圓滑過渡,避免留下沖壓臺階,加劇應力集中,省內也曾發(fā)生過紫銅抱箍線夾因成型質量差發(fā)生開裂的事件。
另外,抱箍一般用緊固螺栓緊固,安裝時要按照抱箍的螺栓規(guī)格和預緊力要求使用力矩扳手進行緊固,避免不規(guī)范施工引起變形開裂。
(1)該對抱箍開裂的主要原因是材質不合格,黃銅內含有大量Zn當量元素,導致Zn含量過高,出現(xiàn)單相β組織,使得強度和塑性較差,在緊固螺栓的作用下出現(xiàn)開裂。
(2)對入網的抱箍開展質量檢測,黃銅為重點檢測材質,紫銅抱箍重點檢測其成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