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潔是我的發(fā)小,她小時候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從小學(xué)到高中,一路成績總是遙遙領(lǐng)先,名副其實的學(xué)霸一枚。
按理來說,有這樣的人做發(fā)小,是一件很光彩、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用現(xiàn)在的話說,她就是那個我媽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我這樣跟你說吧。那時我上四年級吧,記得有次考試,我屬于超常發(fā)揮,一不小心考了班上第二名,語文和數(shù)學(xué)都得了八十多分,當(dāng)我一蹦三跳地跑回家,準(zhǔn)備把這個喜訊告訴我媽的時候,我竟然發(fā)現(xiàn)潔站在我家門口,我聽我媽問她:“潔啊,這次考了多少分?”
“阿姨,我數(shù)學(xué)考了一百分,語文考了……”潔說話的聲音甜甜的,柔柔的,可是,當(dāng)時在我聽來,卻如炸雷一般,因為還沒聽她說完,我已經(jīng)看見我媽正在找雞毛撣子。那可是平時我媽一直用來教育我的武器。
我撒腿就跑,一直跑到氣喘吁吁。這件事過后,很多天我都沒理潔,感覺她這人一點都不地道,作為朋友,考試都不想著我點,考那么高干嗎?
就是這樣的一個潔,很多年后的高考,卻栽了跟頭。第一年考試,因為感冒潔失利了;第二年復(fù)讀,潔只考了個三本;她不甘心,老師和父母也不相信,讓她再讀一年。第三年,潔連三本線都沒上。
我見到潔是在暑假放假回家,去找她,想和她聊聊。可是,此時的潔已經(jīng)語無倫次,前言不搭后語。我很詫異,回家和媽媽說起,媽媽說她父母已經(jīng)準(zhǔn)備帶她去看病了。我還沒說話,旁邊的奶奶說:“多好的一個孩子啊,咋就讓燈滅了呢?”我問奶奶,燈滅了是什么意思?奶奶說,是精氣神,人沒精氣神了,燈就滅了。
那時,我對這句話還是不太理解。很多年后,在奶奶去世的那天,跪在她的靈前,我突然想通了這句話。
奶奶28歲時爺爺去世的。她一個小腳女人,苦巴巴地拉扯著六個孩子,吃的苦比天人的星星還要多。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講起奶奶的故事,為了讓孩子們活下去,她早上天不亮就出發(fā),去離我們村五十公里的地方購買一些鹽啊、柿子等那邊的特產(chǎn),然后晚上趕回來,第二天再在我們早勝集市上賣出去,兩天下來可以賺到四五元錢。用這些錢,她支撐了一個家。等到大伯18歲,剛剛成為一個壯勞動力的時候,有人來村子里招工,大家都勸她,別讓大伯去,讓他留在家里幫你干活。她說:“我豈能為了二兩麥子斷送了我娃的前程?!?/p>
大伯很順利地招了工,以后有了不錯的公職??墒且驗榘职趾投迥暧祝娜兆舆^得更加辛苦。一場大雨讓家里遭了水災(zāi),娘幾個甚至沒了安身立命之處。而也就在此時,我的大姑,因為屢屢遭受家庭暴力,而婚姻破裂,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回了家,嗷嗷待哺的幾張嘴并沒有嚇住她。她對大姑說:“放心,有娘在,你啥都別怕,天塌下來娘給你頂?!?/p>
很多年后,我問她,怎么撐過這些的?她說:“人只要燈不滅,沒有啥怕的?!?/p>
奶奶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農(nóng)村婦女,她去世很多年了。但是,我常常想起這句話,一個人不論什么時候,只要心中有一盞燈,就不會害怕漫漫長路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