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杰
日前,英國政府發(fā)布了第44期《香港問題半年報告》,一如既往地以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自1997年7月的第一份報告出臺后,以評估“一國兩制”實施為借口,時刻監(jiān)視香港局勢的動向,每隔半年就向議會遞交一份報告,已成英國外交部的“慣常職責”。
香港曾經被英國占領,那是當時中國無力抵抗經過工業(yè)革命后,用槍炮武裝起來的英國所造成的割讓結果。1997年香港回歸后,英國并沒有打算放棄干涉,而是借助《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巧妙地以自由法治為借口不時拉扯香港和大陸的向心力,導致今天有些香港人士傾心于英國給香港勾畫的政治幻景。
從歷史上看,英國式民主是經歷數百年緩慢發(fā)展的結果,且有它不可復制的獨特性。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君主和貴族曾在很長時間里掌握著國家權力,財產是衡量一切的標準,普通民眾并沒有參與政治的權利。英國表面上的民主是1928年之后的事情,那時英國女性才獲得同男性一樣的選舉權。即便這樣,各種特權依然存在,君主和有些貴族依然是世襲的。到布萊爾執(zhí)政時期,為了彰顯民主,便廢除了600多名世襲議員的資格。至少可以說,英國的自由民主目前仍處在不斷塑造之中。
實際上,英國嘗到了被自由民主手段誤導而帶來的焦躁和痛苦?!懊摎W”這場政治劇目正是英國引進全民公投這種直接民主手段所造就的。時任首相卡梅倫同意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蘇格蘭沒有獨立出去只是英國一時走運罷了,但此事遠未結束。接著英國便嘗到了這種民主帶來的災難,英國脫歐公投沒有按照卡梅倫的路數走。從2016年全民公投至今,英國陷入到脫歐泥潭之中,更換首相、提前大選、議會發(fā)起對政府的不信任案、針對脫歐協議頻繁舉行投票等,這些幾乎消耗掉了英國政治精英的全部精力,關鍵是脫歐出路仍未找到。英國人脫離了他們長久以來堅持的政治審慎,在推行新式民主上嘗到了苦頭。
然而,英國人并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們拿著自己都懷疑的自由民主標準討論香港事務。在過去促發(fā)香港“占中”事件上,英國人推波助瀾。2013年9月,英國時任外交國務大臣施維爾公開撰文表示,對于香港事務,“英國隨時準備以任何方式提供支持”。2014年7月,在香港內部就政改方案展開激烈爭論時,英國議會啟動了對香港民主進程的調查。英國的支持態(tài)度無疑加劇了香港社會的內部矛盾,間接促進了“占中”事件的發(fā)生。
在剛剛發(fā)布的這份半年報告中,缺失反思精神的英國人仍沉浸在自己建構的政治幻象中。外交大臣亨特密切關注“對香港民族黨的禁令、對選舉候選人的政治篩選”等事件,認為“香港的高度自治正在被削弱”。英國人暫時忘卻了自己家中在失火,他們抽空以隔岸觀火的心態(tài)品頭論足著香港事務,從來不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也沒有心思去認真解決問題。
中國從來沒有對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問題發(fā)表看法,也從未支持它們從英國分裂出去。按照一些英格蘭人的思維習慣:隨著國力的增強,中國該支持北愛爾蘭從英國分裂出去,因為它原本就是愛爾蘭的一部分,而愛爾蘭在歷史上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中國還可策劃一下與蘇格蘭合作共同開發(fā)北海油田,并可派航母去自由航行一下。
但是,中國堅持不干涉內政的外交傳統(tǒng),以政治審慎處理國家間關系,因為中國人明白“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的道理。在這一點上,英國需要認真反思自己,更應該向中國學習?!?/p>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研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