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宗來
摘要:楠竹,又名毛竹、貓頭竹、孟宗竹,屬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楠竹是貴州省竹類中資源最豐富,材質最好,分布最廣,用途多樣,經濟價值最大的的竹種。楠竹類繁殖不同于樹木。其物種傳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過地下莖的分生來實現(xiàn)。因此,楠竹栽培管理技術不同于一般樹木。
關鍵詞:;楠竹;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
1. 楠竹造林
1.1 造林地的選擇:根據(jù)楠竹的生態(tài)學特性要求,在楠竹分布區(qū)域,一般應選擇海拔800m以下的山窩、山麓和山腰緩坡地段作為造林地。干燥多風的山脊、山坡和易積水的平洼地,均不宜發(fā)展楠竹。竹區(qū)群眾有“松戴帽,杉樹腰,楠竹窩”之說。楠竹對土壤的要求如下:
1.1.1 地層深厚,達50cm左右,肥沃、濕潤。
1.1.2 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
1.1.3 呈酸性,pH值4.5—7.0為宜。適宜土壤有,壤土、沙壤土(俗稱烏沙土),輕黏土。堿性土和鹽堿土不宜栽楠竹。
1.2 造林整地: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整地好壞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和成林快慢。
1.2.1 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三種,視具體地形,人力、財力而選擇。一般在平緩地段(坡度20°以下)造林應力爭全面整地。
1.2.2 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為20—35/株畝。株行距可選擇6mX6m,6mX5mt 4mX5m.也可視地形隨機布點。
1.2.3 栽植穴規(guī)格。長1.5m—1.7m,寬0.8—1m,深0.5m左右。挖成長方形或橢圓形。
1.3 造林季節(jié):整地宜在6—7月份進行。栽植則宜于冬季 和早春(即12—2月),且宜早不宜遲。
1.4 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兩種造林方式。
1.4.1 移竹造林。就是在竹林中選擇分枝低,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直徑3—6cm,2—3年生的竹株作為母竹,連同竹鞭挖掘移栽。
1.4.2 實生苗造林。挖取2—3年生的實生苗,每3—5株一叢,帶有竹鞭,多帶土,剪去頂梢及枝葉1/3左右,進行栽植。
2. 楠竹林撫育管理
2.1 新造林地撫育管理:楠竹栽植后,頭3—4年需要進行撫育管理。主要抓除草松土,適時施肥、護筍養(yǎng)竹??梢愿鷵?、搞林宵間作。除草每年需要進行兩次,第一次在5—6月份進行。第二次在8—9月完成。撫育要達到消除草荒、松疏土壤的目的。
貴州省錦屏縣林業(yè)局茅坪楠竹林場1965年采用移竹造林方式,營造30畝楠竹林。造林后堅持抓撫育管理。到1970年就郁閉成林。目前,竹林已發(fā)展到2160余畝,畝平均立竹達469株,平均眉圍32.2cm,成為錦屏縣楠竹經營模式林。
2.2 楠竹成林撫育管理: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條。
2.2.1 護筍養(yǎng)竹。護筍養(yǎng)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產量的關鍵措施。做到不挖鞭筍和冬筍,保護春筍,及時疏退筍。鞭筍俗稱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統(tǒng)構造者。挖掘鞭筍,不僅直接妨礙新鞭延,而且?guī)Р淮文瓿龉S量減少,成竹質量差。一般認為冬筍不能成竹。茅坪下寨筍是能成竹的,因此應嚴禁挖取冬筍。春筍出土后,林內應禁止放牧。在清明、谷雨出筍盛期,要及時疏除退筍。退筍明顯特征是,早晨筍尖無“露水”和殼上的毛枯萎。
2.2.2 劈林。就是砍除竹林內的雜草灌木,并留置于林地腐爛為肥料。目的在于:①減少林地養(yǎng)分和水分的水消耗,增加林地肥力。②消除病蟲害的寄生棲息場所,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劈林應在6-7月進行。這時氣溫高,溫度大,雜草灌木幼嫩。易于腐爛。有條件的地方可在9月份再進行一次劈林,俗稱劈“白露林”。
2.2.3 深翻墾復。用鋤頭在竹林內挖松土壤。目的在于松疏土壤,給竹鞭行龍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竹鞭孕筍量。①墾復時間。以7—8月份為佳,俗稱“7月挖金,8月挖銀?!雹趬◤蜕疃龋阂筮_到10—15cm為宜。③墾復要求:挖除林地柴兜和石頭,以及死鞭和老鞭。切忌傷害新壯鞭和筍芽。茅坪下寨村試驗證明,墾復可提高新竹量20-30%。
2.2.4 適時施肥。楠竹生長快,產量高,每年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養(yǎng)分。為保證楠竹林穩(wěn)定、高產,必須適時施肥,補充土壤養(yǎng)分不足。①施肥時間。每年追施兩次。第一次在清明節(jié)前一個月(即4月)施筍前肥。第二次是在9月施崔芽肥。②施肥量。第一次以化學肥為主。每畝施用尿素10Kg,或碳氨20Kg及適量磷肥。第二次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用土渣肥1000Kg,或餅肥50—100Kg。③施肥方法。有機肥應以溝肥為主。即沿水平等高線方向,按1-1.5m的間距,開10X15cm的施肥溝,將肥均勻施于溝內,并蓋土?;士裳ㄊ蛉鍪?,也可溝施。
2.2.5 合理采伐。①采伐原則:楠竹砍伐的原則是年砍伐量不能超過年生長量,做到“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見空留。”嚴格執(zhí)行“五砍五不砍”,即“砍密不砍稀。砍劣不砍優(yōu),砍老竹不砍嫩竹,砍冬竹不砍春竹,砍林內竹不砍林緣竹?!北3趾侠淼闹颀g結構,一、二度竹占50%,三度竹占30%,四、五度竹占20%。②采伐季節(jié)。在楠竹生長季節(jié),因生理代謝旺盛,伐竹會引起大量“傷流”。這不僅損傷了竹林“元氣”,而且嚴重影響出筍量和成竹質量。因此,楠竹應在冬季采伐,春夏季節(jié)(立夏至立秋)應嚴禁砍竹,因為這期間正是竹林生長旺盛期;而冬季至早春才能砍伐。一般大小年竹林,兩年砍一次。花年竹林每年冬季砍伐,要注意盡量砍去來年即將換葉的小年竹株,不要砍竹葉濃綠的正在孕筍的大年竹株。③采伐強度??撤姸仁紫仁芸撤ピ瓌t的限制,同時要根據(jù)立地條件的不同,竹株大小等現(xiàn)狀考慮。合理的采伐量應依據(jù)竹林采伐后應保留的合理株數(shù)。一般情況下,采伐量應視當年新竹量確定,做到采伐量不超過生長量。一般竹林應保留200株/畝以上的立竹度。豐產林應達到300—350株/畝。因楠竹林有大小年之分,采伐時,應砍竹葉發(fā)黃來年即將換葉的竹株,而不能砍伐竹葉茂密正在“孕筍”的竹株。忌砍林緣竹。
3. 楠竹病蟲害防治
3.1 楠竹害蟲
竹蝗。又名蝗蟲、蚱蜢、飛蝗、黃脊竹蝗。常大面積危害,以成蟲、若蟲取食竹葉,致使竹林枯敗。防治方法:①人工挖卵;可于11月份組織群眾至產卵多的地點挖卵塊。②在跳蝻出土10天內,于早上露水未干,用敵殺死噴撒。③誘殺:用50Kg尿加1斤敵殺死,攔勻,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每畝放5—10堆誘殺。
竹斑蛾:又名竹毛蟲。以幼蟲食葉危害。防治方法:①消滅越冬蟲繭。冬季組織群眾在林內搜集蟲繭消毀之。②用蘇云金桿菌,每毫升含2億孢子的濃度在竹林內噴灑。
竹筍泉蠅:以幼蟲蛀食竹筍,使內部腐爛,造成退筍。防治方法:①挖除受害根退筍,殺死幼蟲。②加強竹林撫育,消除棲息場所,保持林地衛(wèi)生。
3.2 楠竹病害
竹水枯?。喊l(fā)病初,竹梢有部分葉子卷縮,變成枯黃,最后成灰白色脫落。接著有小枝逐漸枯死,最后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節(jié)間有水,色黃而氣臭。目前沒有好的防治措施,只有加強竹林撫育管理。
楠竹枯梢病:常發(fā)生在一年生新竹上,最初側枝葉色變色,而后葉片開始卷曲并逐漸脫落。輕者竹梢枯死、重者全株枯死。在防治上,首先要清除病株,減小浸染源。對病株要及時燒毀,不能留作它用。其次是加強竹林撫育,保護林地衛(wèi)生。
參考文獻
[1]黔東南州林業(yè)科技推廣《楠竹和麻竹的栽培與管理》
(作者單位:貴州省錦屏縣林業(y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