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記者 李旭 郭新磊 王涵 王蓉
3月19日至20日,中國法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全國法學法律界的一次盛會。
過去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法學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團結引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動新時代法學會工作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
法學會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是黨和政府聯(lián)系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橋梁紐帶。牢牢把握政治性這一靈魂,做好對法學法律界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是貫通法學會的“一條紅線”。
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研究中心,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規(guī)劃”等重大課題,組織編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綱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叢書……
5年來,中國法學會堅持以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統(tǒng)一思想認識、凝聚最大共識,通過論壇、年會、研討會、課題研究、專題調研等形式,充分發(fā)揮法學會意識形態(tài)重要陣地作用,組織引導法學法律工作者,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法學會工作的根本保證。2017年3月,河南省法學研究行業(yè)黨委成立。2018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法學研究行業(yè)第一次黨代會召開。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法學會系統(tǒng)探索基層黨建新做法,不斷完善黨建帶會建制度機制。目前,中國法學會所屬55個研究會全部建立黨的組織,1000余個地方法學會成立了黨組,吉林、山西、河南、廣西等地實現(xiàn)市縣法學會黨組全覆蓋,政治建會成效明顯,為筑牢法學法律界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發(fā)揮了“定盤星”的作用。
>>中國法學會第七屆會長王樂泉 孫守森攝
2017年5月,包含37項改革舉措的《中國法學會改革方案》正式印發(fā),標志著法學會系統(tǒng)改革全面鋪開。
圍繞增強“三性”、去除“四化”,法學會基層基礎不斷夯實、工作覆蓋不斷擴大、改革成效不斷呈現(xiàn)——
法學會個人會員由19.8萬人增至72萬人,團體會員由9632個增至21000多個;地(市、州)法學會從318個增至410個,縣級法學會從475個增至2639個,四級法學會組織體系基本形成。
優(yōu)化所屬研究會體系結構,將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拓展為董必武法學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法制文學研究會拓展為法治文化研究會,信息法學研究會拓展為網(wǎng)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
省級、副省級法學會所屬研究會達到970多個,立足當?shù)?、研究當?shù)?、服務當?shù)兀纬闪艘淮笈敖拥貧狻钡难芯砍晒?,有力服務了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
在地方,各級法學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舉措也緊跟時代推陳出新,以領導干部為重點組織“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活動,推動法治宣講進入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面向青少年的“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足跡遍布全國。
據(jù)統(tǒng)計,全國法學會系統(tǒng)共成立相關法律服務機構約27萬個,廣覆蓋、有特色、常態(tài)化的“公益性”法律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在哈爾濱,法律診所為基層群眾提供“五診式”法律服務;在廣東,中立法律服務社以第三方身份參與矛盾化解;“法治文化街巷”“法治文化長廊”更是遍地開花……
通過改革,實現(xiàn)了“哪里有群眾、哪里就要有自己的組織,怎么有利于做好工作、就怎么建組織”,法學會組織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
>>中國法學會第七屆常務副會長陳冀平 孫守森攝
過去的5年,是我國法學事業(yè)發(fā)展最迅速、成就最豐碩的5年。
中國法學會圍繞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招標、委托形式確定1600多項課題,形成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實踐性的成果。精心組織中國法學家論壇、中國法治論壇、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發(fā)揮學術引領功能。
7家法治研究基地和15個“法治研究方陣”圍繞各專門法治領域的重點問題開展智庫研究,積極資政建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研究中心為樞紐、以所屬研究會為基本依托、以法治研究基地為重要支撐、以《要報》和專項研究咨詢報告等為形式載體的中國法學會智庫體系基本形成。
大智立法。2015年1月,中國法學會創(chuàng)辦“立法專家咨詢會”平臺,就民法總則、刑事訴訟法、慈善法、網(wǎng)絡安全法等109部法律、33部行政法規(guī)和7部重要部門規(guī)章進行研討,撰寫的立法咨詢報告總計超過430萬字,為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
與此同時,組織召開20多場“司法改革專家咨詢會”,對《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等20余件司法改革文件進行了論證,對北京市、深圳市司法改革工作進行整體性評估,對首批司改試點省份進行重點評估,努力當好全面依法治國的“智囊團”“思想庫”。
一場場學術會議助推著全面依法治國的步伐,一個個研究成果見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進程,一組組詳盡數(shù)據(jù)記錄著法治中國的建設……
“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中國法學優(yōu)秀成果獎”“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等評選活動有序開展,眾多政治信念堅定、治學態(tài)度嚴謹、學術成果突出的法學法律界典型代表不斷涌現(xiàn),推動法學研究事業(yè)繁榮發(fā)展。
“我們呼吁,尊重《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和國際法,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礎上,推進‘一帶一路’法治合作……”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2018年7月2日至3日,來自40多個國家和10多個國際組織的300多名官員及法律和實務界代表齊聚北京,見證了《“一帶一路”法治合作國際論壇共同主席聲明》的發(fā)表。
圍繞外交工作大局,中國法學會與商務部合作舉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人才研修班”“非洲國家經貿法制建設部級官員研討班”,推動亞太法協(xié)成立“一帶一路”常設委員會……民間對外法學交流“主渠道”作用日益彰顯。
5年來,中國法學會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組織87個專家代表團赴國(境)外訪問,接待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3300多人次來訪交流,舉辦各類國際會議、涉外研討會126次。
>>圖1 中國法學會第七屆副會長兼秘書長鮑紹坤
>>圖2 中國法學會第七屆副會長張鳴起
>>圖3 中國法學會第七屆副會長張文顯
>>圖4 中國法學會第七屆副會長王其江
>>圖5 中國法學會第七屆副會長張?zhí)K軍
為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播中國法治好聲音,中國法學會舉辦了30期國際法律人才研修班、研討班,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1054人次踴躍參與。
同港澳臺的法學法律交流合作也亮點紛呈。舉辦“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港澳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周”等活動,推進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積極組織涉臺專項課題研究、學術座談會、赴臺短期研修、交流互訪等,常態(tài)化舉辦“兩岸和平發(fā)展法學論壇”,召開兩岸法學交流合作30周年紀念研討會,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和平發(fā)展。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f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法學會必將團結帶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在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中建功立業(y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