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開忠
“仁愛”既是基于中華民族,又是基于人類共同性、普遍性的核心價值觀。多年來,重慶市育仁中學通過對“仁愛教育”的實踐探索,努力構建意識、情感、行為三維立體的“仁愛品性”結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學校層面的仁愛目標,指導培育實踐;構建實踐操作體系,通過環(huán)境熏陶、課程引領、活動踐履等方式進行具體培育,構筑知行合一的實踐平臺,堅定教師“以愛育愛”的信念,努力培育學生的仁愛品性。
一、“仁愛教育”實踐探究的目標和內(nèi)容
一是踐探究的目標?!叭蕫劢逃睂嵺`探索的目標包括:通過實施“仁愛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具有“仁”的特性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和品行修養(yǎng);建設以“仁愛”為核心的學校文化,使整個校園形成一種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和諧共融的局面;以“仁愛”理念為指導,探究化解校際關系矛盾的有效途徑;通過“仁愛教育”,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二是踐探究的內(nèi)容?!叭蕫劢逃睂嵺`探索的內(nèi)容包括:研究“仁愛”教育的學校理念文化;研究“仁愛”教育的校園文化;研究新課改背景下學校面臨的各種矛盾,探尋以“仁愛”為指導的解決辦法。
二、探索“仁愛教育”實施途徑
由于品德心理結構的復雜性,故有關品德的心理結構理論還存在各種不同的觀點。結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學校認為仁愛品性是知、情、行的整合結構,即它是由意識、情感、行為三要素構成的三維仁愛品性(見圖1)。意識、情感、行為三者相互關聯(lián)、彼此合一,揉合在一起,在每一個方面既可以成為仁愛品性的表征,又互為基礎,三者均存在于行為主體的仁愛品性之中。對仁愛品性進行結構分析有助于指導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和活動設計。
在實踐層面上的具體操作,以促進仁愛意識的樹立、情感的培養(yǎng)、行為的養(yǎng)成為目標。以環(huán)境熏陶,以課程引領,以活動踐履,既重視文化感召、以愛育愛,又注重實踐體驗。
1.環(huán)境熏染,建設“仁愛”的校園文化
育仁中學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打通自身的文化精神內(nèi)核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壁壘,通過理念文化、環(huán)境文化、管理文化和課程文化等方面,貫徹現(xiàn)代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現(xiàn)代教育制度。同時,以“仁愛文化”作為制度形成和運行的依據(jù),為教育改革保駕護航,讓優(yōu)秀文化入腦、入心。
學校用美的環(huán)境營造以“仁愛”的校園文化。校園里,綠樹掩映著樓臺亭閣,處處鳥語花香;飛檐畫壁古色古香;教學區(qū)、運動區(qū)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LED全彩顯示屏、文化櫥窗等盡顯人文關懷,富有時代特色。學校立足自身特有的將軍文化,弘揚將軍的愛國主義情操,倡導刻苦學習的良好品質(zhì);辦將軍班,打造學校品牌;建將軍路和將軍廣場,實施半軍事化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軍人氣質(zhì),塑造學生完美品質(zhì)。
2.課程引領,形成“仁愛”的課程文化
一是學科滲透。教師通過學科教學,對學生進行“仁愛”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愛自己、愛他人、愛自然、愛社會的情感,日積月累地逐步理解和提高對仁愛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對學科文本中仁愛精神的感悟,是進行學科跟進有效手段。一方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學科三維教學目標之一,將其同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進行有機整合,是新課程的要求;另一方面,仁愛精神體驗需要從情感體驗入手,以實現(xiàn)對學生處世態(tài)度、價值觀的影響為目的。學校要求各學科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要強化與“仁愛”的有關內(nèi)容,讓求知過程成為情意并舉與精神豐盈的過程。
二是校本課程開發(fā)。通過校本課程幫助學生樹立仁愛意識,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愛心實踐活動。課程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沒,讓學生置身于特定情景討論、感受、體驗人性之美;鼓勵學生敞開心靈,真情訴說。如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心路歷程,或通過角色互換,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促進學生將仁愛意識內(nèi)化成自己的品質(zhì)。
三是活動實踐。倡導日行一善。鼓勵每個學生每天做一件好事,事不論大小,只要對他人、對集體有利即可。學校的“心中有他人”仁愛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具體抓手。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幫助別人,在體驗助人之樂的同時,也獲得一種成就感。倡導關愛自然。學校進行了綠色和諧宣傳語的征集,并將其張貼在每個班級的墻面,或安置于草坪中。同時,還開展了環(huán)保小課題研究、保護御臨河、走向大自然的系列活動。
三、“仁愛教育”實踐的成效
一是培育了學生的仁愛品性?!笆敖鸩幻痢币讶火B(yǎng)成。拾金不昧,不僅是誠實的表現(xiàn),更是為他人著想的體現(xiàn);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質(zhì)。在學校里,無論丟失了什么東西,都會回到失主的手中;只要是被學生撿到的東西,學生都會想盡辦法還給失主?!爸藶闃贰蔽等怀娠L。學校的愛心志愿者、愛心小隊擁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定時定期參加服務活動。近幾年來,志愿者人數(shù)和愛心小隊的個數(shù)都在逐年增加,目前學校志愿者人數(shù)約占在校生人數(shù)的36%?!白鹬仃P懷”由衷而發(fā)。學校的仁愛教育,使學生們對仁愛的理解更為深刻,凈化了學生的心靈。多年的培育,使學生們體驗到了行善的快樂,懂得了關心別人、珍惜生命,懂得了尊重、親善和包容。
二是堅定了教師“以愛育愛”的培育信念。學校教師付出愛,同時也享受著被愛的快樂;“工作在愛中”成了學校教師引以為傲的一句口頭禪。在這樣的氛圍下,教師們更堅定了“以愛育愛”的信念,努力提高自己“愛”的能力,真正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
三是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認同?!叭蕫劢逃钡膶嵤?,使學校涌現(xiàn)出了肖灑、彭馨等一大批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近年來,學校學生在各類科技競賽、征文等活動中,獲國家級、市級、區(qū)級獎項的達1000余人次。學校也因此被命名為全國創(chuàng)新型學校、重慶市知識產(chǎn)權教育試點學校等,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等殊榮。如今,學校正在全力打造重慶市統(tǒng)籌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示范高中、國家統(tǒng)一戰(zhàn)線傳統(tǒng)教育基地。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