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子瑩
故宮養(yǎng)心殿修繕工程歷時之長、用心之細,與一些地方的大干快上形成鮮明對比,強烈的差異沖擊使人們對故宮的敬意油然而生。
瑰寶非一朝一夕而成,珍藏怎能疏忽大意?江南的灰白小樓、北方的黃土窯洞,我們的寶藏很多,可真正被珍藏的卻寥寥無幾。像故宮這樣的古建筑建成絕非一日之功,一磚一瓦都是經過先人的精心計算,所以我們更應該用十倍的耐心去修補歲月的痕跡。故宮修繕方的嚴謹態(tài)度,著實可歌可泣:吾拼盡全力,只為你流芳千古;吾熬炎暑寒冬,只為你永垂不朽;吾讀古往今來,只為你風韻猶存。不僅僅是對故宮,對待我們每一項傳統文化都應如此。沉在昔日的經典中,潛下心去,感受那歷朝歷代的風風雨雨,品讀瑰寶深處的藝術魅力,既是一份給先人的答卷,也是一盞給后人的指明燈。故曰:耐過歲月,方得始終。
態(tài)度乃成功之本,匠心怎能不泛起漣漪?故宮的修繕工匠們懷著對文物的敬意,懷著強烈的使命感,懷著中華兒女對這片土地的深深愛意,在研究的位置上釘下一枚釘子,這是何等的嚴謹,何等的認真。他們不為外界紛紛擾擾所動,一心只為眼前這座古物,只為使中華文化的大河源遠流長。他們不僅僅是一名工匠,更是時代前進的指明燈,縱然信息傳遞越來越快,縱然世界發(fā)展腳步越來越快,我們也要以工匠精神對待每一件事,以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對待文化,對待那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維修古物既是文化的傳承也是國風的體現,用態(tài)度營造嚴謹的氛圍,養(yǎng)成社會對文物的敬畏,去影響一代又一代。故曰:態(tài)度為本,傳遞匠心。
文化乃國之底蘊,傳承怎能草率敷衍?故宮以及每一個瑰寶都是中國名片,在國際的舞臺上,中華文化所散發(fā)出的魅力使祖國大放異彩,正是這些古香古色的文物,使中國的錦緞絲綢翻飛起舞、鏤窗拱門暗香盈袖、金戈鐵馬勇往直前,驕傲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蘊。這些古人用心血筑造的建筑也是我們的文化,是絕不能輕視的,是要我們傳承的歷史珍寶。倘若每一處文化都能得到像故宮修繕一樣的保護,我們又何愁文化會丟失呢?故宮對待文化的態(tài)度需要我們去發(fā)揚、去傳承,為打造中國名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國之魅力添一縷暗香,為歷史長河添一支小舟,為傳承而嚴謹求實。故曰:文化之深,國家之魂。
耐過歲月的沉淀,保持嚴謹的匠心,尊重歷史留下的經典。
【作者系河北省辛集中學587班學生】
點評
作者以“總分總”的結構形式行文,思路嚴謹,脈絡分明。文章主體部分緊扣材料的含意,巧妙地運用反問句式,從“瑰寶”“態(tài)度”“文化”三個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從而使得文章的觀點鮮明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