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生 張蔓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市虹橋商務區(qū)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會展中心俗稱“四葉草”,分3層,包括13個小展廳以及3個大展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單體和會展綜合體,總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
如何讓參觀者在這么大且構造復雜的場館里逛進博會,不迷路,不走冤枉路?關鍵是展館內外的引導標識。
東華大學發(fā)揮其設計學科優(yōu)勢,由機械工程學院陸金生教授領銜的師生團隊,對四葉草原有標識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和提高,改善參觀者的觀展體驗,為進博會保駕護航。
在系統(tǒng)調研了已有標識系統(tǒng)的不足后,陸教授用三個月的時間為四葉草量身定制了一套升級版的標識導向系統(tǒng)?!靶碌臉俗R系統(tǒng)最大的特點是基于人的認知心理來設計的。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既保證了標識的醒目性、信息的可讀性和語言的國際性,又體現(xiàn)出設計的藝術性及地域文化性;最大的好處是讓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第一次來到展館的人都能秒懂標識含義,快速便捷找到目的地,并且在觀展過程中實時感受到海派文化的浸潤。比如,在會議室前加上幾個人圍繞桌子的圖形,用公共圖形符號這樣的世界語言,讓參觀者一看就懂。
近年來,東華大學始終在以紡織為體,以材料為兩翼的學科特色新格局上下功夫,設計學科是學校學科發(fā)展的重要“兩翼”。此次服務進博會,其實已經不是“東華設計”第一次為國家大事而助力了。從為上海世博會設計“小白菜”志愿者服裝,到為“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打造中國航天員的新形象,再到今天為進博會展覽場館優(yōu)化標識系統(tǒng),改善參觀者的觀展體驗,東華大學以設計學科等為依托,始終在服務國計民生的道路上前行。
責任編輯:陳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