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芳
[摘要]“多動一做主”模式是我們課題組課堂教學的一個大膽創(chuàng)新。從實踐中看,此模式有利于建構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筆者從“多動一做主”模式的內涵和提出背景出發(fā),結合語文教學實踐闡釋此模式運用的必要性和四種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法以及應堅持的原則,力求對“多動一做主”模式在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進行梳理和反思。
[關鍵詞]“多動一做主”;小說教學;活動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以動制惰課堂模式的探究”是我們課題組獨立承擔的東莞市“十一五”普通教育科研課題,形成了語文課堂教學“多動一做主”的新模式?!岸鄤印币鉃橐浴皠印眮怼爸贫琛?,并貫穿課堂的始終;“一做主”是指每一節(jié)課都要安排一個“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學生自主活動的板塊。兩者有機結合,簡稱“多動一做主”。
一、“多動一做主”模式提出的背景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以動制惰課堂模式的探究”是立足于東莞市中職教育的現(xiàn)狀和我校學情提出的。不少家長對就讀于中職學校的孩子期望值很低,導致部分中職學生沒有追求,上課懶散,無心向學。從中職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而言,他們多數(shù)是被基礎教育階段“淘汰”出來的學習態(tài)度和成績“雙差”的學生。部分中職學生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學習狀態(tài)萎靡不振。
只有閱讀豐富的人文性的作品,才能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我們在課堂教學上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詞,力求通過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等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多動一做主”模式應運而生。在新的課堂模式中,完全由學生自己做主的s分鐘左右的“我的地盤我做主”小板塊,是我們課題組課堂教學管理上的一個大膽創(chuàng)新。
下面是“多動一做主”的形象示意圖,俗稱之為“心電圖”。
紅線代表語文課堂“多動一做主”的教學模式;跳動的紅線代表“多動”的語文課堂,“以動制惰”貫穿著整個課堂的始終;其中跳動幅度最大的那部分代表“一做主”,即s分鐘左右“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學生自主活動板塊,它是整個課堂的高潮。課堂教學要像保護人的心臟一樣,必須確保持續(xù)“跳動”。
二、運用“多動一做主”建模小說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從實踐來看,“多動一做主”模式是建構小說閱讀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這是由中職學校的學情特點決定的。在常規(guī)教學(此處指普通高中教學)中,小說閱讀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課堂題材。鮮明立體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能輕易地將普高類學生帶人到小說文本所營造的文學世界中去,所以有的語文老師宣稱沒有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小說閱讀教學。有這種觀點的人恰恰忽視了讀懂小說的前提是閱讀者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文本解讀能力。而中職學生的文化課基礎普遍較差,閱讀理解能力不強且惰性較強。如果中職語文老師采用空洞說教的形式串講,既無法克服學生“惰性”,也不能使學生真切的感悟小說的韻味,更無法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
三、四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體驗法
這是運用“多動一做主”建模小說閱讀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使用這種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具體生動的場景,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發(fā)展健全的心理機能。講《林黛玉進賈府》時,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興趣普遍不高,認為自己對寶黛的故事已經了解了。但學生的這種了解不等于他們具備了應該達到的鑒賞能力。所以在講到寶黛初會的場景時,讓學生補充林黛玉的心理獨白,學生馬上活躍了起來,有的學生說林黛玉一定覺得賈寶玉是在有意套近乎,因為他本身就喜歡在閨閣廝混;有的說林黛玉是個孤女,聽了賈寶玉的話應該會覺得很溫暖等。分析過“妹妹可曾讀書”、寶玉間名送字、“除四書以外,杜撰得太多”、摔玉等情節(jié)后,我問學生:黛玉眼中的寶玉是什么樣的人?在“一見如故、一見傾心、一見鐘情”中選擇一個詞形容“寶黛初會”,學生如我所預想的那般,一致選了“一見如故”。在他們全身心投人地演繹林黛玉的心理獨白時,也真實地體驗到了林黛玉的精神世界,完成了對小說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二)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主動地探究問題,從而掌握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通過研究客觀事物,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找到規(guī)律,建立起自己的認知模型和學習方法。有的老師不樂意使用這種方法,認為學生太差,合作探究沒有效率,沒有成果。但筆者認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指路人,應該相信學生有達到目的的能力,事必躬親的背后是教師對學生的不信任。教師應該扔掉“怕”字,大膽地去嘗試,放手讓學生去做?!皩W會學習”是中職生必須掌握的能力。在“多動一做主”模式中,每堂課我都會有一個5分鐘左右、學生做主的相對獨立的板塊——“我的地盤我做主”,它完全由學生說了算。記得在講《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的“快問快答”環(huán)節(jié)中,有學生問:“為什么要從京城來到滄州殺林沖,不能在京城動手嗎?為什么不直接用武器殺,而要用火燒草料場的方j戈呢?”這兩個問題也引起了學生們的濃厚興趣,我就讓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生交流之后很快確定了要點:避嫌(在京城動手、采用武器直接殺人目標太大),不留痕跡(火燒使林沖尸骨無存,草料場也大改其貌,有利于湮沒罪證),周全(即使林沖不被燒死,也會因燒了大軍草料場而落個死罪)。有學生情不自禁地說“真是一條冷酷歹毒的計策?!闭^“自由才能產生智慧”。
(三)辯論法
在“多動一做主”建模小說閱讀高效課堂,也使用過辯論法?!独子辍分小爸軜銏@對魯侍萍到底有沒有真情?”引起了學生不同的思考,大家各抒己見,課堂秩序一度混亂。于是就順勢組織學生展開辯論賽。認為周樸園有真情的學生,依據的是周樸園的家居擺設、幾十年的生活習慣、到處打聽魯侍萍的情況等,認為周樸園沒有真情的學生,則從周樸園得知侍萍身份后的冷酷、絕情等方面有力地回擊,大家針鋒相對互不相讓,辯論結束依然意猶未盡。在我看來,這場辯論賽最終有沒有達成共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辯論的方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他們使用文本中的語句充當論據駁斥對方的過程也加深了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提高了對文本的閱讀興趣。
(四)聯(lián)想法
聯(lián)想就是聯(lián)系與課本有關的事物。課本是死的,生活是活的;文字是死的,想象是活的。教師若照本宣科,只能把學生教呆,課堂教悶,必須向課堂注人新鮮的空氣,學生才想聽愿動,課堂才會活起來。小說是一種可以和聯(lián)想法完美結合的文學體裁,因為小說中往往存在著許多虛筆,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留白”,即“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給了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更能激發(fā)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法解讀文本,從文中捕捉虛筆,有助于學生打開思維,激活想象空間,提升審美情趣。在《邊城》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沈從文先生倡導的“表現(xiàn)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形式”這一理念,我讓學生續(xù)寫《邊城》的結尾。受文本的情緒感染,學生很快列出了大綱,只有百分之十的同學抱持樂觀的想法,認為儺送最終會回來。認為儺送不會回來的學生從邊城和外界都市的環(huán)境對比,儺送兄弟二人和翠翠之間的情感糾葛,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個人情感等角度解釋了理由,最終達成共識:《邊城》的結尾既是現(xiàn)實意義上的悲劇,更是精神尋覓不可得的悲劇。在學生使用聯(lián)想法對小說文本進行后續(xù)解讀的基礎上,我進一步總結升華:“當正直和熱情的民族精神回歸的時候,當迷信觀念的束縛被層層沖破的時候,當重義輕利的民族品德重新塑造起來的時候,當人們‘世外桃源般的精神欲求能夠實現(xiàn)的時候,側瞇差就會回來的。翠翠的等待正是對這種民族優(yōu)秀品德的一種呼喚,也是人生精神家園的一次探尋”,獲得了學生的認可。
四、運用.‘多動一做主”模式應堅持的原則
(一)以教學目標為準繩設計“多動一做主”活動,警惕泛活動化
教學化的活動,必須以活動的理念,融通課情與學情建構教學。通過適時、適量、適度、有序、有效的學生主體性活動,化解教學的重難點,帶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優(yōu)化語文的教育教學。繞開教學的重點、難點、特點,甚至游離于教材,看似在合作或探究,實質上只是逗趣搞笑。課堂的娛樂效果好,心智增益的實際力度卻小,甚至會破壞學習必需的沉靜心境。
(二)從人性角度出發(fā),遵循真語文原則
語文教學要服從于“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重視人的教育,向往人性的復歸,極力維護人的本真。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做真人。例如在《項鏈》的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對這篇小說“諷刺了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諷刺金錢至上的社會”的主題定位產生了質疑,認為瑪?shù)贍柕碌男袨闊o可厚非,因為“愛美”是人的本性。這一觀點引起了同學們的共鳴。應該說此學生從人性角度解讀《項鏈》有可取之處,那么教師就沒有必要非得強迫學生認可教參教輔資料上提倡的“階級說,觀點了。這種讓步不是放松了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的要求,而是希望小說閱讀教學能真正喚起學生對自我的審視,能認識到人性的復雜,最終回歸到對“我是誰、該干什么、能怎么做”等本我問題的解答。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依然是融為一體的。
(三)不構一格,挖掘學生活動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
現(xiàn)在的中職生一般都很會“作秀”,擅長表現(xiàn)自我。教師就要善于調動其表現(xiàn)欲,多為他們創(chuàng)設“作秀”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小說教學中可采用分角色表演、改編成電影劇本、演繹特寫鏡頭和經典場景的方式;也可以根據不同專業(yè),去挖掘隱藏于教學內容之中的職業(yè)元素,實現(xiàn)語文教學與專業(yè)技能學習的最大限度的融合。
(四)不排斥教師的主體地位
有的老師認為活動是學生的回答、討論等自主性學習過程,而聽講不是活動,似乎教師.講解就剝奪了學生的活動,于是不敢講,更不敢多講。但筆者認為聆聽是基礎,求學當從聆聽開始。教師精彩的講述與學生專注地聆聽都是有效的教學活動。在運用“多動一做主”建模小說閱讀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我們在努力挖掘學生活動的多種表現(xiàn)方式之余,也在力求找尋小說教學的最佳切入點,以期用講述引動學生,從而帶起學生有效的行動。
實踐證明,“多動一做主”模式改變了中職學校小說閱讀教學的盲目性和重復低效、不受歡迎的狀況,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這種模式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萍,小說教學中的“留白”藝術——以《林黛玉進賈府》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2017(27):17-18.
[2]胡承英,攤送會回來嗎?一品讀《邊城》的悲劇結尾[J].中學語文,2011(03):93-94.
[3]肖家蕓,“活動式”教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J].語文教學通訊,2007(11):22-23.
[4]語文“打假”專家王旭明現(xiàn)身說法:這才是真語文[N].成都商報,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