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崇銀
水稻病害對我國水稻規(guī)?;N植影響深遠,全國每年因水稻病害所造成的水稻產量損失超過500萬t,病害發(fā)生面積超過8000khm2。如此龐大的數字告訴人們必須要緊密關注并深度思考如何解決水稻病害問題,認真把關并做好各種防治措施,提出合理有效的對應策略。
1.水稻病害防治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擁有幾千年的水稻種植歷史,其技術發(fā)展一直引導人類文明建設進步,但長久以來水稻病害一直都是困擾水稻種植的最大難題。自上世紀末我國成功研究雜交水稻以后,針對水稻病害的抵御能力有所提升,但其并非一勞永逸,因為病害的發(fā)展速度明顯快于水稻病害防治技術發(fā)展速度,一輪輪新的水稻病害潮來襲為國內各地水稻種植戶帶來了一次又一次挑戰(zhàn),這嚴重影響了實際生產中的水稻質量與產量。而針對某些病害的快速變異狀況也容易導致水稻病害防治的猝不及防。具體來講,本文認為我國當前水稻病害的防治工作存在幾點主要問題。
1.1多化學防治、少綜合防治
化學防治可在短期內實現(xiàn)針對水稻病害的有效消除,提高水稻產量,見效快且省心,為農戶所青睞。但如果將化學藥物作為是水稻種植的標配物資則會對水稻的質量產生較大影響。目前各地方針對水稻的綜合防治措施相當至少,這一方面在于水稻種植農戶并沒有潛心研究有關水稻的多元綜合化防治措施,對水稻病害的了解深度不足,再一方面就是水稻種植農戶希望在種植方面實現(xiàn)少成本、快采收,那么化學藥劑顯然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最好選擇,但它卻為后續(xù)的水稻耕作埋下了巨大隱患,成為當前水稻生產及水稻植物質量檢測中的現(xiàn)實突出問題。
1.2病蟲害防治混淆、缺乏針對性
水稻種植中病蟲害防治同樣重要,而本文所談到的水稻病害在防治過程中是不能與蟲害防治相互混淆的,因為二者存在較大差異。目前許多水稻農戶通過撒施農藥以期待大面積消滅病蟲害,實際上結果不然,農藥針對蟲害的影響較大,但對病害可能收效甚微,而且某些病害的潛伏期長,初期隱蔽基本看不到任何端倪,許多地方水稻種植農戶由于缺乏經驗無法辨別水稻病害,更難以做到有效防治。舉個例子,像水稻紋枯病一般在早期發(fā)生于水稻的植株基部位置,如果經驗不豐富的農戶很可能無法發(fā)現(xiàn)病害位置,這與蟲害所造成的“大張旗鼓”影響截然不同,病害更容易為農戶所忽略,更缺乏針對性的防治方法。
1.3重治療、輕預防
如上文所述,水稻病害潛伏期長不易被發(fā)現(xiàn),沒有經驗的農戶不能及早發(fā)現(xiàn)病害就會導致其在爆發(fā)初期之前都無人防治管理。某些農戶本身存在僥幸心理,無理由的依賴于水稻的自身病害防御能力,這種想法和做法都嚴重偏激,是缺乏水稻病害預防意識的表現(xiàn)。實際上如果在病害爆發(fā)初期才發(fā)現(xiàn)情況很肯能造成水稻的大量減產,再實施治療措施也為時已晚。
2.我國水稻病害防治問題的對應策略
結合上文所提到的3點問題,本文認為水稻的病害防治是必須要做到預先判斷發(fā)現(xiàn),并提出妥善解決問題的對應策略。為此下文也提出3點策略,希望為地方水稻種植與病害防治起到指導性參考作用。
2.1農藥監(jiān)管與綜合防治雙管齊下
過分依賴農藥等化學藥劑對水稻種植質量影響大,雖然能實現(xiàn)快產快收但不利于地方水稻栽培的長久發(fā)展。所以說地方政府應該加大針對水稻化學農藥制劑的監(jiān)管力度,做到全面、嚴格的規(guī)范農藥市場,并要求農資機構能夠起到農戶教育作用,告知農戶謹按配方給出農藥配藥標準,嚴控農藥銷售量。如此操作可有效保證農戶對水稻的使用量,更能地質低質量水稻產品流入市場?,F(xiàn)如今我國都在倡導綠色農作物種植生產,因此謹慎使用農藥化肥也能優(yōu)化農耕天地生態(tài)環(huán)境。
實際上,要做到上述要點還需要思考督促地區(qū)多采用綜合防治水稻病害的有效方法,為水稻種植區(qū)帶來生態(tài)防治方法生產無公害水稻。就以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的水稻種植為例,他們在針對水稻立枯病病害防治中就采用到了綜合防治技術。他們首先在選種方面就希望盡量避免選擇那些殘缺或有傷口的種子,堅決杜絕使用不飽滿的種子。而在選種后會采用溫水浸泡保證其早日出芽也要求出芽整齊,利于扎根栽培。再一方面,當地在水稻苗床選擇方面也會選擇地勢相對較高的位置,要求澆水適量,且始終保持土壤水分灌溉充足,保持良好的通風與溫度控制條件。在播種過程中,當地實現(xiàn)了對苗床的有效浸透,特別是在陰雨晝夜天氣對秧苗進行深度仔細檢查,在發(fā)現(xiàn)秧苗異常時才會噴灑藥物加以預防,消除病害,真正做到了地方水稻種植農藥監(jiān)管和綜合防治雙管齊下。
2.2病害防治技術科學指導
還以冊亨縣為例,他們就希望徹底解決當地農戶對水稻病蟲害治理混淆不清的問題,因此專門在縣內開設了水稻種植病蟲害防治課堂,邀請所有農戶參與學習培訓,專門指派農技人員送技術下鄉(xiāng),幫助農戶合理分辨病害。例如實際上綜合防治技術主要是針對蟲害展開的,而大部分病害還需要做到以預防為主,這位當地農戶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指導意見,并予以宣傳推廣,提高了農戶的水稻種植知識與技術應用能力。
2.3建立區(qū)域病害預警機制
區(qū)域病害預警機制的提出也是當前冊亨縣比較前衛(wèi)的水稻病害防控理念,它就借力現(xiàn)代化遙感監(jiān)測技術。縣內目前就在水稻種植區(qū)域及周圍設置了大量的病害監(jiān)測點,并集合遙感RS技術及GIS技術進行水稻種植區(qū)域病害動態(tài)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匯報,為水稻種植農戶提前預防病害創(chuàng)造了科學化先決條件。
綜上所述,針對水稻病害防治的相關問題非常之多,其根本還在于水稻種植農戶本身缺乏良好的技術應用意識與高質量水稻生產覺悟。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幾點建議希望為地方水稻種植所采納,合理有效解決水稻病害問題。
(作者單位:552202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冗渡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