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華 周青
摘 要:該項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的方法,探究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耐挫力的關系。研究結果:1)大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別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2)大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在性別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學習能力維度上男女得分差異顯著,在學習行為維度上無顯著差異;3)大學生耐挫力和其各維度在性別、年級、學科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其他人口學變量上不存在顯著差異;4)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耐挫力存在正相關關系,自我效能感與耐挫力的消極情緒、外在影響兩個維度呈正相關關系。結論:性別變量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其他人口學變量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不大;性別、年級、學科對大學生耐挫力和其各維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他人口學變量對耐挫力的影響不大;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其耐挫力形成有一定的影響,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個體,在面對挫折時,能更好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采用較成熟的應對方式去面對挫折。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耐挫力和其各維度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關鍵詞:自我效能感;學業(yè)能力;學業(yè)行為;耐挫力
1 引言
當代大學生大多生活在衣食無憂的家庭中,從小習慣了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當他們步入大學校園之后,生活模式和學習模式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他們不僅要面臨離開父母獨自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而且需要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大學校園實質上相當于一個小型的社會,在學校里除了學習之外,還會遇到其他的一些問題,諸如人際交往問題、考研升學、就業(yè)問題等等。近年來大量對大學生心理狀況的調查結果均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并不樂觀,在與全國常模的比較中處于較低水平[1]。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往往與其在學習和生活中應對挫折的方式和態(tài)度密切相關。而個體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又會因個體效能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完成一項工作或任務能力的判斷,即個體對所擁有的技能能否完成工作或任務的自信程度。目前自我效能感已經被應用于教育、健康管理等諸多領域,本研究只針對與大學生關系比較密切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自我效能感進行探究。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應對日常生活中諸多領域中的問題的自信心程度。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處理有關學業(yè)方面問題的自信程度。耐挫力又稱挫折承受力、耐受力,是指個體在進行一項有目的的活動時,由于各種原因使得自身需求不能得以滿足時而產生的情緒反應,它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象普遍存在[2]。
國內研究者有關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分為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兩個方面。國內研究者主要從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主觀幸福感、歸因方式方面進行研究,而目前有關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耐挫力的關系研究很有限,因而本文旨在探究大學生挫折耐受力的影響因素,明確自我效能感與耐挫力之間的關系,為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的培養(yǎng)、教育管理、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豐富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和河南科技學院兩所高校在校的學生進行施測。共發(fā)放300份問卷,最終收回了279份,回收率為93%,經過篩選剔掉無效問卷14份,得有效問卷265份,有效率為94.98%。
2.2 研究工具
本實驗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學業(yè)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大學生挫折承受力問卷進行施測。
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spss中文版19.0統計分析軟件對實驗收集的數據進行人口學上的差異性檢驗(t檢驗、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等統計處理。
3 研究結果
3.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得分情況及各因子的差異分析
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生(t=4.182,p<0.01);在不同年級上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3.2 學業(yè)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的描述統計及各因子的差異分析
學業(yè)效能感在性別上差異顯著(t=2.893,p<0.01),在學業(yè)能力維度,男生顯著高于女生(t=3.411,p<0.01),在學習行為維度,男生與女生差異不顯著(t=1.371,p>0.05)。
3.3 大學生挫折承受力量表得分情況及其各維度的差異分析
男生的耐挫力總分顯著高于女生,(t=2.490,p<0.05)。在消極情緒、行為表現、個人應對維度上,男女不存在顯著差異。在外在影響維度上,男女存在顯著差異(t=2.493,p<0.05)。大學生耐挫力及其各維度在是否獨生子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耐挫力及其各維度在家庭居住地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大學生耐挫力總分在不同年級上無顯著差異 (F=1.67,p>0.05)。在消極情緒維度上(F=1.13,p>0.05)、與個人應對維度上(F=1.58,p>0.05)以及外在影響維度上(F=0.37,p>0.05)不同年級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在行為表現維度上,大三學生得分最高,不同年級間存在顯著差異(F=3.19,p<0.05)。大一學生的耐挫力均值高于其他高年級學生,但是與大二、大三學生相比,差異并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與大四學生相比,差異已達到顯著水平(p<0.05)。在行為表現維度上,大三年級學生均值高于其他年級學生。但是與大一年級、大二年級學生相比,差異并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與大四年級學生相比,差異已達到顯著水平(p<0.05)。在個人應對維度上,大一年級學生均值高于其他高年級學生。與大二年級、大四年級學生得分相比,差異并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與大三年級學生得分相比,差異已達到顯著水平(p<0.05)。大學生耐挫力總分在不同學科上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F=1.115,p>0.05)。在消極情緒維度上(F=1.369,p>0.05)、在行為表現維度上(F=0.341,p>0.05),不同學科間學生的得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在個人應對維度上,不同學科間學生的得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F=1.550,p>0.05);在外在影響維度上,不同學科間學生的得分差異達到顯著水平(F=1.550,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