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堂
(甘肅省會寧縣八里灣鄉(xiāng)百戶小學,甘肅會寧 730700)
隨著教學觀念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形式的改革,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也逐漸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需要對傳統(tǒng)的模式進行重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在這個背景下,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把學生放到教學的主體位置上,是當代教師需要正確對待的一種觀念的轉換。師生角色的轉換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一方面,教師利用角色轉換,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充當課堂的主角,而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另一方面,學生利用角色轉換,在教學過程中不再被動依附教師,而是主動投入課堂,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在探索模式下實施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可以從如下角度著手。
探索模式適用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多個方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賴于教師對探索模式的理解和接納。在探索模式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將會更貼近新時期教學觀念的創(chuàng)新與轉變。在這種背景下,教師要想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該從課堂教學本身入手進行探索和研究,因此,自主課堂便隨之產(chǎn)生。自主課堂的出現(xiàn)意味著探索模式下,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面取得了質的突破。
但是近年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應用自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表現(xiàn)出一些問題。比較典型的問題表現(xiàn)在:一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對語文的學習缺乏探索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二是語文學習的效率較低,常常忽略最為基礎的預習環(huán)節(jié);三是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四是學生之間缺乏互助意識,沒有合作學習共同促進的做法。出現(xiàn)以上問題,意味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急需調整,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斷探索和開發(fā)出新型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采用主體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在課堂設置時,充分發(fā)揮自主課堂的作用,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其主動與教師進行配合并積極投入到學習內(nèi)容中去。在自主課堂上,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潛力,有助于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升[1]。學生能在興趣引導下主動思考課文內(nèi)容并掌握。教師通過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并鍛煉學生的探索能力;學生也能在這種自主課堂上不斷強化自己的自信心,進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的學習效果不是憑借突擊訓練就能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的。語文的學習效果來自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投入和努力。強化預習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效率。學生通過提前的系統(tǒng)性預習,能夠在課堂上更好地參與進來。同時,學生會在課堂上重點留意自己在預習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這樣就能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大大提高學習效率[2]。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要精心設計預習內(nèi)容,讓學生在預習中提前熟悉和了解課文內(nèi)容,對于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學生需要通過自學,首先進行熟悉,盡量解決課后習題,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好相應的標記。強化預習環(huán)節(jié),其實也是讓學生能更有針對性地利用課堂學習的有限時間,來重點解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而對于本身已經(jīng)搞清楚的問題,學生可以稍微減少學習的時間。以自主學習為指導,教師提前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和建議主動參與進來,這種主次分明的自主學習模式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2.3.1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和方式,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
與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形式不同,多媒體更能直觀和形象地向學生傳遞聲音、圖像和視頻等要素。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多元化教學材料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學生在感知直觀、形象的多媒體內(nèi)容時,會有更多的聯(lián)想和思考。當然,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還可以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更為靈動的環(huán)境中快樂學習[3]。
2.3.2 設計表演情境,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體驗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表演的情境,讓學生由思維轉化到具體的行動,學生通過扮演角色能更好地體會課文中的意境,提高課文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發(fā)揮自身想象力設計表演角色和表演情節(jié),同時揣摩作者與孟浩然可能的對話內(nèi)容。學生們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會逐漸將詩中所傳遞的情感和內(nèi)容通過自己的行為和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種形象化的表演,學生較為容易地理解了詩中的主旨,更好地體會了朋友間的濃厚情意,也逐步加深了自己對課文的領悟力。
教師在運用自主課堂教學模式中,除了提出教學形式方面的創(chuàng)新做法之外,還應該重點考慮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自主能力的開發(fā)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來設計教學互動模式。對于課文中的疑難點和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組建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提高學習能力。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與其他學生共享學習感悟,不同思想的火花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靈感,加深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體驗感。例如,教師在教授《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針對雷達的導航原理和超聲波運作機理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們在這種合作學習中,通過小組成員間的深入分析和研討,在了解蝙蝠夜間飛行繞過障礙物的原因之后,進一步理清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明白雷達和蝙蝠能夠在夜間探路的機理,強化了對知識的理解能力[4]。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陣地是在課堂,但是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設計課外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之外,還應該設計豐富多彩的各類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感知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應用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長,提高對語文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習興趣[5]。例如,教師可以針對課本內(nèi)容讓學生在課外時間設計小劇目,學生通過自編自演來強化對課本內(nèi)容的感知能力和體驗性。通過表演,學生能有效調動大腦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又如,教師可以組織主題征文活動,主要圍繞學生們所熟悉的主題(例如家庭、親情、友情、學校等)積極撰寫小作文,學生們通過積極投稿,既鍛煉了寫作能力,也提高了對語文知識的認識能力。教師設計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主要是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外時間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的時間,還應該不斷挖掘課外時間。
在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的設計中,除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之外,還應該想辦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來實現(xiàn),為了更好地為將來的其他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應該關注有效激發(fā)學生在培養(yǎng)學習習慣方面的主動性。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善于思考、主動閱讀、大膽質疑以及總結反思等方面,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更好地打下扎實的語文學習基礎,也能有效促進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國家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們應該從這個角度對課程環(huán)節(jié)進行再設計[6]。
綜上所述,探索模式下的小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開發(fā)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了更好地彰顯小學語文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教師們要積極探索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和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仔細研究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學習規(guī)律,通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斷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們也要利用課內(nèi)和課外的結合多角度強化自主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學生一起共同提高教學質量,打造精品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