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巖
摘 要: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我們發(fā)現歷史、完善歷史,進而繼承文化遺產,同時也是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事業(yè)的重要一環(huán)。但當前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文物保護經費緊張、保護文物的法制規(guī)則不健全、文物受到人為損害嚴重、專業(yè)人才的稀缺導致文物保護工作難為繼。針對這些困境需建立并完善有利于文物保護工作的法制法規(guī),加強文物保護宣傳工作,提高文物保護工作經費投入和加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等。
關鍵詞:文物保護;困境;應對策略
1 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
我國針對文物保護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不完善,而且鮮少有強制措施來應對緊急情況或特殊情況。相關部門在進行文物保護工作期間缺少法律依據,導致部分文物遭到不法分子的破壞。歷史文物本身的價值較高,而我國文物市場廣大,在這樣的情境下就出現了文物的仿制品和贗品,真正的文物也不斷地輾轉在倒買過程中,相關部門的文物保護工作進行艱難,文物流失嚴重。
我國的出土文物種類、數量多,但是由于部分地區(qū)人民群眾缺少文物保護的意識,往往會對這些文物進行有意或無意的破壞,導致相關文物的歷史價值受損;個別地方政府為了發(fā)展當地經濟,開展基建工程,忽略了文物的保護,導致文物得不到專業(yè)、正確的保護;在進行文物修復時,部分工作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較低,破壞了文物原本的狀態(tài),使文物失去了研究價值。
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財政資金投入較少,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薪酬較低,且文物修復的相關儀器由于缺少資金無法及時維護或更新,不能對文物進行第一時間的修補,導致文物毀損嚴重,失去了科研價值。
文物保護工作缺少專業(yè)人才的支撐。文物保護工作的在職人員數量少,且文物保護方面的專業(yè)素養(yǎng)并不能完全與工作相契合,部分工作人員未經過培訓就入職,導致文物保護工作職業(yè)素養(yǎng)較低[1]。
2 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應對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文物保護工作相關法規(guī)制度,使文物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文物擁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對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和體會當時的文化狀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國家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完善好文化保護相關法律制度,并將文物保護作為國家及地區(qū)發(fā)展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其次,政府要加強文物保護宣傳,提高當地民眾保護文物的意識,讓群眾意識到文物保護對其自身和國家的重要性;以多種方式促進民眾自覺將文物上交國家,營造出一種全民愛護文物、保護文物、重視文物的氛圍;加強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讓群眾們充分意識到毀壞文物的嚴重后果。
再次,政府要加大文物保護經費的支出,同時還要采取多種途徑來籌集文物保護工作的經費。文物保護工作并不是短期的、一次性的過程,而需要對文物進行長期的維護,整個工作過程耗費時間長、工作難度大,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基礎。僅靠政府的資金投入是無法支持整個保護過程的,因而必須多途徑籌集資金,以保證文物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2]。
最后,要提高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并引進高素質人才。文物的保護工作包含著多項內容,沒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就無法勝任該項工作。因而,必須要加強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并積極引進專業(yè)人才,確保在面臨突發(fā)狀況時能夠及時應對,對文物的修復工作也能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1]王昌榮.淺議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困境及對策[J].中國民族博覽,2017(1):223-224.
[2]劉心玉.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與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