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鐘情“舌尖上的美食”,動物界里的“吃貨”同樣毫不遜色,以下這些吃貨能讓你驚掉下巴。
“暴飲暴食”的鳥類
美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和俄勒岡州立大學(xué)的野生動物生態(tài)學(xué)家丹·羅比表示,許多鳥類在飛越海洋或沙漠之前,會大量進食以儲存能量。科學(xué)家們稱這種大量進食的時期為“吞噬期”。
黑頂白頰林鶯是世界上遷徙時間最長的鳥類之一,它必須在出發(fā)前吃得飽飽的。這種小鳥在阿拉斯加繁衍,每年都要飛往新英格蘭。在那里,它們通過儲存與自身體重相當(dāng)?shù)闹荆贵w重翻倍。之后,它要在大西洋上空飛行80個小時,直達委內(nèi)瑞拉,期間不再停歇。
斑尾鷸也會通過儲存脂肪讓自己的體重增加一倍,以便支持它們從阿拉斯加到新西蘭的10天不間斷的飛行,這是所有動物中遷徙時間最長的。
?;钤诒睒O圈內(nèi)的山雀也會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它們需要儲存足夠的脂肪,以便在漫長的冬夜里保持體溫在冰點以上。
這些鳥并非像人類一樣經(jīng)常大快朵頤,它們這樣做是為了長時問禁食,有時還伴有劇烈運動。羅比解釋稱:“在這種情況下,‘暴飲暴食對許多鳥類來說是一種關(guān)鍵的適應(yīng)機制?!?/p>
食欲旺盛的鯨魚
還有許多動物會定期大量進食。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每天要吃掉4噸磷蝦。這聽起來很多,但是這種動物有200噸重的身體需要維持,所以相對于其體重來說,這點兒食物根本不算多。
相比之下,英國的侏儒鼩體重不到28克,但它們卻可以吃掉相當(dāng)于體重的1.25倍的食物。一般來說,如果把消耗與體型相比較,小動物通常比大型動物吃得更多。
例如,體型嬌小的蜂鳥新陳代謝速度卻很快,這促使它們每天要吃掉大約兩倍于自身體重的花蜜。它還需要大量的能量來保持盡可能快的移動,它們的心臟在飛行時每分鐘跳動1200次。
其他動物,比如大型貓科動物,雖然吃得很多,但進食頻率較低。野外大型貓科動物不會每天都捕殺獵物,所以有些日子它們不會吃東西。但之后它們會用大量食物來補償自己的肚子,有些甚至?xí)Wo獵物,這樣以后它們就能吃得更多。
而美洲豹可以攜帶體重為自身兩倍以上的獵物爬樹,以防止其他捕食者的攻擊。老虎一次則可以吃掉15到40公斤的食物,比獅子還要多,因為獅子“會驕傲地分享獵物”。
蟒蛇的零食
成年緬甸巨蟒每個月只需進食一次即可,有時甚至可堅持更長時間,但它們充分利用了這種進食方式。
2013年一項對緬甸巨蟒基因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消化過程中,基因活動的變化使巨蟒的新陳代謝效率增加,部分器官急劇增長,在24到48小時內(nèi)增幅可達到150%,食物消化后則恢復(fù)正常。這種“身體重塑”能力允許巨蟒消化掉比自身體型更大的食物。它們吞食或反芻巨大的動物,包括懷孕的綿羊和巨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