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礦山工程分公司, 甘肅 金昌市 737100)
金川集團是一家集采、選、冶、化、建筑施工、交通運輸?shù)榷鄠€高危行業(yè)于一體的特大型國際化經營集團。過去曾發(fā)生過重大、較大和致命性事故,重大、較大和致命性安全風險一直處于不可控、不受控狀態(tài),這是事故率居高不下,傷害程度降不下來的重要原因。為了讓風險管控挺在隱患產生前,讓隱患管控挺在事故發(fā)生前,讓教訓汲取挺在事故再發(fā)前,讓應急建設挺在救援前,金川集團按照國務院安委辦與原國家安監(jiān)總局關于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要求,研究創(chuàng)立了金川“五階段-雙重預防”模式。該模式具有五個階段、四級風控和四色預警特點:第一階段為“危險源”研判與評價階段,評價確定出“災難性、致命性、輕重傷性和低微傷性四類安全風險,并將四類風險分別由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四階段、第五階段來研究控制,構成四級、四色預警控制格局;第二階段為“災難性”風險管控階段,屬一級紅色預警階段;第三階段為“致命性”風險管控階段,屬二級橙色預警階段;第四階段為“輕重傷性”風險管控階段,屬三級黃色預警階段;第五階段為“扭傷性”風險管控階段,屬四級藍色預警階段。
按照“風險-隱患-事故”關聯(lián)原理,研究創(chuàng)立了“六大”風控理念,精準制導“雙重預防+應急”體系建設。
(1) 管“安全”,要管“應急”,讓“應急”,挺在“救援”前,控制救援“失控”風險;
(2) 管“安全”,要管“教訓”,讓“教訓”,挺在“再發(fā)”前,控制事故“再發(fā)”風險;
(3) 管“安全”,要管“隱患”,讓“患控”,挺在“事發(fā)”前,控制隱患“失控”風險;
(4) 管“安全”,要管“專管”,讓“專管”,挺在“單管”前,控制單管“失管”風險;
(5) 管“安全”,要管“風險”,讓“風控”挺在“患生”前,控制風險“失控”風險;
(6) 管“安全”,要管“文化”,讓“文控”挺在“法控”前,控制文化“落后”風險。
按照“管安全,要管風險”的理念,在全面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上,研究創(chuàng)立了金川“五階段-雙重預防”模式(見圖1)。該模式具有五個階段、四級風險控制和四色預警特點;科學揭示了“把風險管控挺在隱患產生前、把隱患管控挺在事故發(fā)生前”這一風控理念。
圖1 “五階段-雙重預防”模式
第一階段:“危險源”辨識與評價階段。主要任務是科學確立風險點、辨識危險源,評價風險,界定風險等級;確定“災難性、致命性、輕重傷性和低微傷性四類安全風險;研編風險點排查清單、隱患排查清單、風險告知與危害告知清單和繪制風險分布四色預警圖。
第二階段:“災難性”風險管控階段(紅色預警階段)。主要任務是采用“安全三區(qū)”與“安全紅區(qū)”科學管控法,管控“災難性”安全風險,防控重特大安全風險,遏制重特大事故發(fā)生。
第三階段:“致命性”風險管控階段(橙色預警階段)。主要任務是研究“致命性”作業(yè)“保命條款”,管控“致命性”作業(yè)風險,控制較大、一般事故,實現(xiàn)“零死亡”。
第四階段:“輕重傷性”風險管控階段(黃色預警階段)。主要任務是研究“零傷害”條款,管控輕重傷風險,控制輕重傷事故,實現(xiàn)“零傷害”。
第五階段:“扭傷性”風險管控階段(藍色預警階段)。主要任務是研究“零微傷”條款,管控低微傷風險,控制微傷事故,實現(xiàn)“零微傷”。
概括講,“五階段-雙重預防”模式,就是采用“五階段”方法對安全風險實施四級四色預警控制,切實讓四級風險處于可控受控狀態(tài)。
為了科學指導“雙重預防”建設,切實提升“雙重預防”建設質量,研究創(chuàng)建了“六步法”雙重預防建設模型(見圖2)。
圖2 “六步法”雙重預防建設模型
“六步法”雙重預防建設思路是指:“一廠多點”、“一點多源”、“一源多險”、“一險多措”、“一措缺為患”和“一患存為難”(見圖3)。
能量(能量物質)或危險物質危險源組成及基本概念見圖4。
能量(能量物質)危險源判定原則見圖5。
(1) 風險點劃分原則:應遵循大小適中、便于分類、功能獨立、易于管理的原則。如以“工藝系統(tǒng)特征段、行政劃分單元、地理位置、行為活動單元等”來劃分風險點。
(2) 風險點確定的思路:按照 “一廠多點”思路,依據(jù)“風險點”確定的原則,科學確立風險點,為危險源辨識提供辨識單元,為企業(yè)或政府確立風險管控的重點。如冶金企業(yè)風險點劃分實例:原料庫存區(qū)、皮帶輸送區(qū)、爐窯生產加工區(qū)、半成品生產區(qū)、產品庫存區(qū)。
圖3 “六步法”雙重預防建設思路
圖4 能量或危險物質危險源概念及組成
圖5 能量或危險物質危險源判定原則
(1) 危險源辨識的任務。危險源辨識的任務有兩項:一是在風險點內辨識危險源;二是對危險源判研風險。
(2) 危險源辨識思路。按照“一點多源”的思路,依據(jù)能量危險源判定原則,辨識確定風險點內能量或能量物質,即為能量危險源。如皮帶輸送區(qū)風險點有動能危險源(傳動皮帶)、電能危險源(配電柜或配電室)、勢能危險源(起重設備)等。
(3) 風險判研思路。按照“一源多險”思路,以能量(能量物質)或危險物質本身特有的本質特性,逐一判研風險點內危險源的風險特性,逐一研究分析某一風險形成路徑或傷害路徑。如動能危險源皮帶有卷入風險、火災風險和撕裂斷帶風險等,其中卷入風險又由不停機調偏、不停機清掃和不停機撿雜物造成等。
(1) 風險評價任務。危險源風險評價任務有三項:第一是評價狀態(tài)危險因素導致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或發(fā)生事故的概率,修復失控的危險源;第二是評價固有危險因素造成事故的嚴重程度,劃分風險等級;第三是評價危險源風險值,由其評判企業(yè)風險管控的級別或水平。
(2) 評判事故發(fā)生可能性的思路。按照“一險多措”的思路,對已確定的危險源被控措施的齊全性、可靠性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確定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不可能發(fā)生、很少發(fā)生、偶爾發(fā)生、常有發(fā)生和頻繁發(fā)生)或概率;并依照隔離、替代、監(jiān)控和應急等措施,研究確定每一危險源風險之措施。
(3) 評判事故發(fā)生嚴重性的思路。按照“一措缺為患”的思路,依據(jù)案例統(tǒng)計分析評價法或專家診斷評價法,對固有危險源發(fā)生事故的嚴重程度進行分析評價,確定事故發(fā)生的嚴重程度(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輕微傷害),并將其嚴重程度劃分風險等級。
(4) 評判風險管控水平或級別。按照風險具有可能性和嚴重性這一特點,確定風險值,并將風險值大小,作為衡量一家企業(yè)風險管控的水平或級別,其風險管控水平從高到低依次分為A級、B級、C級、D級四級,可根據(jù)圖6直接評定。
例:若事故發(fā)生的嚴重程度為較大傷亡、可能性為偶爾發(fā)生,由圖6可知,該企業(yè)風險管控水平達到了C級。
以礦井“中段運輸系統(tǒng)”和“起重設備吊裝區(qū)”危風點為例,采用“六步法”實施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如圖7所示。
圖6評判風險管控級別
圖7 “六步法”雙重預防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管控
根據(jù)“風險辨識與評價”方法,確定“災難性”、“致命性、“非致命性”和“扭傷性”四類安全風險,并將其分別納入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階段中,且研究科學管控法,實施“四級-四色”預警管控。
“安全三區(qū)”管控法,就是對高風險工藝、設備、裝置運行參數(shù)及高風險崗位操作區(qū)域和高風險作業(yè)區(qū)域,按照危險程度劃分為安全區(qū)(綠區(qū))、警戒區(qū)(黃區(qū))和危險區(qū)(紅區(qū))3個區(qū)段而實施三色預警、管控。
一是將高風險工藝、設備、裝置具有敏感性很強的關鍵變量參數(shù)的運行區(qū)間劃分為安全區(qū)(綠區(qū))、警戒區(qū)(黃區(qū))和危險區(qū)(紅區(qū))3個區(qū)段,“綠區(qū)”是指工藝變量參數(shù)在設計規(guī)范區(qū)域運行;“黃區(qū)”是指工藝變量參數(shù)在警戒狀態(tài)運行需要立即調整;“紅區(qū)”是禁止區(qū)域,工藝變量波動到該區(qū)域要自動切斷停車。如:關鍵變量參數(shù)溫度設計區(qū)間為80℃~100℃,將80℃~85℃和95℃~100℃劃為黃區(qū)(警戒區(qū))、85℃~95℃劃為綠區(qū)(安全區(qū)),小于80℃或大于100℃劃為紅區(qū)(危險區(qū))3個區(qū)段,實施在線監(jiān)測控制(見圖8)。
圖8 工藝變量安全三區(qū)
二是將可能造成多人傷亡的高風險崗位和高風險作業(yè)區(qū)域,按照風險高低程度劃分為紅黃綠三區(qū),紅區(qū)為危險區(qū)、黃區(qū)為警戒區(qū)、綠區(qū)為安全區(qū),實施“安全三區(qū)”管控。
“安全紅區(qū)”管控法,就是對可能發(fā)生較大以上事故的易燃易爆品存儲區(qū)、酸堿存儲區(qū)、有毒有害氣體存儲區(qū)、高風險生產作業(yè)區(qū),實施區(qū)域封閉、危險告知、條件準入、紅色警示的 “安全紅區(qū)”管控,并對區(qū)域內各分項危險源,研究實施“安全紅區(qū)”管控的配套安全措施,如圖9所示。
圖9 采掘區(qū)安全紅區(qū)管控
“致命性作業(yè)”風險是指事故發(fā)生可能性與事故后果之積值被認定為一般安全風險的類型。根據(jù)行業(yè)及本企業(yè)事故案例統(tǒng)計、工藝技術特點和傷害路徑,研究制定致命性作業(yè)“保命條款”,用保命條款管控企業(yè)安全。如:針對起重作業(yè),研究制定了“隔離外指吊起吊,隔離內指吊拒吊”的起吊作業(yè)保命條款,來管控起重作業(yè)安全,如圖10所示;針對采掘作業(yè),研究制定了“車見人就停讓,人見車就避讓”的行車作業(yè)保命條款,來管控采掘行車作業(yè)安全等。
圖10 用保命條款管控起重作業(yè)安全
“非致命性作業(yè)”風險是指事故發(fā)生可能性與事故后果之積值被認定為輕重傷風險的類型,或指可能造成一般輕重傷事故的風險。對每一項非致命性作業(yè)研究制定了“零傷害”條款,實現(xiàn)了用“零傷害”條款來管控“非致命性”作業(yè)風險。如:針對剪切作業(yè),研究制定了“隔離連鎖剪切,隔離連鎖缺不剪切”的剪切作業(yè)零傷害條款,來管控剪切作業(yè)安全。
“扭傷性作業(yè)”安全風險是指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與事故后果之積值被認定為低微傷風險的類型。對于確立的每一項扭傷性作業(yè)都研究編制了“零微傷”條款或預防扭傷的崗位工作操。如針對抬舉作業(yè)或頻繁彎腰作業(yè)編制了崗前工作操,有效預防扭傷性風險。
“五階段-雙重預防”模式具有五個階段、四級風險控制和四色預警特點,已在國內黃金行業(yè)、氯堿化工行業(yè)、冶金有色行業(yè)、石油化工行業(yè)、礦山行業(yè)等多個行業(yè)企業(yè)成功實踐,取得了較好的安全業(yè)績。通過該模式建設,可以讓風險管控挺在隱患產生前,讓隱患管控挺在事故發(fā)生前,讓過去以查隱患為主的格局,上升到研究風險、控制風險、消除隱患為主上來。為“零傷害”實現(xiàn),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