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偉
【摘要】目的 研究低濃度低劑量碘對比劑在頭頸部雙源CTA檢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頭頸部雙源CTA檢查的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采取數(shù)字表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藥量常規(guī)濃度的碘對比劑,觀察組使用低濃度低劑量碘對比劑,對比兩組患者的圖像質量與輻射劑量進行評價并分析;結果 雙低劑量觀察組的圖像血管強化程度CT值、噪聲、SNR、CNR及血管重建圖像質量與常規(guī)劑量對照組均無顯著性差異。結論 在雙源CT迭代重建基礎上,使用低劑量低濃度碘對比劑與常規(guī)濃度藥量對比劑,其血管強化程度CT值和SNR可以達到影像診斷標準,滿足臨床要求,比常規(guī)濃度藥量對比劑掃描方案減少造影劑使用30%,降低了患者發(fā)生碘過敏和對比劑腎病的風險。
【關鍵詞】低濃度;低劑量;頭頸部雙源CTA;血管成像效果對比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04..02
CTA為臨床中診斷頭頸部疾病的常用檢查手段,其對頭頸部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診斷敏感度與特異度,在臨床中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但是碘對比劑的應用對患者腎臟的損傷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有研究提示迭代重建(IR)算法能夠降低輻射劑量并提高圖像的成像效果。為進一步探索頭頸部雙源CTA血管成像檢查的手段,降低檢查對患者的危害性,本研究對我院接受頭頸部雙源CTA血管成像檢查的患者實施低劑量低濃度碘對比劑檢查,發(fā)現(xiàn)雙低對比劑的應用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頭頸部雙源CTA檢查的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采取數(shù)字表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劑量常規(guī)濃度的碘對比劑,觀察組使用低濃度低劑量碘對比劑。其中對照組男56例,女24例,年齡39~74歲,平均(49.59±8.76)歲,觀察組男49例,女31例,年齡39~75歲,平均(49.63±8.7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價值。所有患者均具有進行頭頸部雙源CTA血管成像檢查指征且對檢查手段知情同意且配合,并排除對碘對比劑過敏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碘海醇(350 mg/mL)1.0 mL/kg,觀察組使用碘海醇(300 mg/mL)0.6 mL/kg。使用雙源CT雙能量掃描,先掃描定位像在頸總動脈分叉水平進行小劑量血管達峰時間測試,掃描方向足至頭側。兩組其他掃描參數(shù)一致,準直器寬度2×64×0.6 mm,旋轉時間0.28 S,管電壓100/Sn140 kv,CAREDose 4D管電流自動調制技術,層厚為1 mm,層間隔為0.7 mm,螺距1.2,F(xiàn)OV為230~260 mm,重建函數(shù)D30f,迭代重建Safire 3。
1.3 圖像分析
所有的圖像均有本科室3名從業(yè)經(jīng)驗≥5年的放射科意識在相同窗寬與窗位下采取盲法完成圖像的分析,意見不同時采取討論與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原則進行判斷。
1.3.1 圖像質量評價
首先測量兩組患者的主動脈弓、上腔靜脈、雙側頸總動脈分叉、雙側大腦中動脈M1段、基底動脈的CT值,計算掃描的SNR、CNR值。
1.3.2 重建圖像的圖像質量比較
評價顱內動脈的顯示情況:以大腦中動脈分支的顯示情況為代表,采用MIP方法重建,以4分法進行評價。4分:能清楚顯示MCA段2級以上分支;3分:能清楚顯示MCA的一級分支;2分:能清楚顯示M1段,M2段以上分支顯示不清;1分:M1段顯示不完全。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噪聲、SNR、CNR、CTDvol與DLP水平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噪聲、SNR、CNR、CTDvol與DLP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圖像質量對比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管成像圖像4分的比例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頭頸部CTA在頸部血管檢查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診斷準確率更高,檢查更快速且無創(chuàng),成為臨床中常規(guī)的檢查方法。本研究在此基礎上對常規(guī)劑量碘對比劑及低劑量低濃度碘對比劑的成像情況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低濃度低劑量組的圖像血管強化程度CT值、噪聲、SNR、CNR及血管重建圖像質量與常規(guī)劑量對照組均無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在雙源CT迭代重建基礎上,使用低劑量低濃度碘對比劑與常規(guī)濃度藥量對比劑,其血管強化程度CT值和SNR可以達到影像診斷標準,滿足臨床要求,比常規(guī)濃度藥量對比劑掃描方案減少造影劑使用30%,降低了患者發(fā)生碘過敏和對比劑腎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李 磊,趙 飛,蒲鈺鎂,張 凱,蒲 進,李玉明,彭婉琳,張金戈,夏春潮,李真林.低濃度對比劑結合雙低劑量在CT肺動脈血管成像中的臨床應用[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8,49(02):239-242.
[2] 余 潔,張 翱,文 兵,梁學恒,蘇麗平,馬 進.低劑量掃描與低濃度對比劑聯(lián)合迭代重建CTA在頸部血管模型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6,32(08):1272-1276.
[3] 何 霖,萬正國,尹 喜,王成偉.低濃度低劑量對比劑寶石能譜CT肺動脈成像的初步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6,31(01):59-6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