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強 洪江 賴新波 劉美嫦 李錦嫦 鐘錫波
【摘要】目的 回顧分析芍藥甘草湯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的療效觀察。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椎間盤源性腰痛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3例,分別予相應方法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目測類比疼痛(Visual Analog Scale,VAS)評分、改良Stauffer-Coventry優(yōu)及滿意度率。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的疼痛評分、改良Stauffer-Coventry優(yōu)及滿意度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論 芍藥甘草湯可明顯提高椎間盤源性腰痛的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芍藥甘草湯;椎間盤源性腰痛;VAS評分;改良Stauffer-Coventry優(yōu)及滿意度率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2
筆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芍藥甘草湯口服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患者,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討論并批準,遵守患者和(或)監(jiān)護人自愿原則、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情況下,選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椎間盤源性腰痛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就診時間先后順序、用簡單隨機化分組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3例,兩組患者病程、性別、年齡、VAS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1]
符合椎間盤源性腰痛診斷范疇;可伴有下肢疼痛;可伴有小腿下段或足背足底痛覺減退,拇趾背伸力弱;下腰椎棘突間隙旁壓痛但無叩痛;年齡30~60歲;按流程完成全部療程。
1.3 排除標準
椎間盤脫出或脫垂、腰椎滑脫、腰椎結核、腫瘤、骨性椎管狹窄、椎間隙明顯變窄(寬度小于相鄰正常間隙一半)、椎間孔明顯變窄;其他疾病嚴重并發(fā)癥;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婦女,無法判斷療效者或資料不全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根據康復評價結果,制定具體的綜合康復治療方法,包括運動治療、中藥熏蒸、理療和針灸治療。
1.4.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口服芍藥甘草湯,白芍60 g,甘草10 g,每天一劑中藥,連續(xù)熬三次,湯液混合,分三次口服。
1.5 觀察指標
檢測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及治療后的改良Stauffer-Coventry優(yōu)及滿意度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5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與治療前同組的VAS評分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治療組治療后的VAS評分及改良Stauffer-Coventry評定系統(tǒng)中的優(yōu)及滿意度率與治療后的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
3 討 論
椎間盤源性腰痛由于其高發(fā)病率和高復發(fā)率引起廣大臨床工作者的重視,其西醫(yī)不同的形成機制學說,其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2-4],但各自都有其自優(yōu)缺點。中醫(yī)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源遠流長,具有確切的療效。椎間盤源性腰痛屬于中醫(yī)“腰痛”之范疇,其基本病機主要為筋脈痹阻,不通則痛,治療當以活血通絡止痛、緩急止痛。芍藥甘草湯出自《傷寒論》,其功效為調和肝脾,緩急止痛,主治傷寒傷陰,筋脈失濡,腿腳攣急,心煩,微惡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本方現廣泛用于臨床,不僅可以緩解各種臟腑疼痛,而且還可以緩解腰部疼痛,臨床取得良好療效。
眾多臨床研究表明,電針等綜合康復方法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均具有一定的療效[5,6],本文治療后的結果顯示,采用常規(guī)的運動治療、中藥熏蒸、理療和針灸綜合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患者,治療后的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與治療前相比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00)。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VAS評分與同組治療前的VAS評分、治療后的治療組的VAS評分及改良Stauffer-Coventry評定系統(tǒng)相比均不同程度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P<0.000),這說明芍藥甘草湯不僅具有緩解椎間盤源性腰痛患者的疼痛,而且還可以提高綜合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Brox JI,Storheim K,Grotle M,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school,brief education,and fear-avoidance training for chronic low pain[J].The Spine Journal,2008,8(6):948-958.
[2] Panjabi MM.The Stabilizing System of Spine.Part 1.Function,Dysfunction,Adaptation, and Enhancement.J Spinal Disord.1992;5(4):383-389.
[3] 朱傳芳,黃強民,彭金鳳.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的理論基礎與發(fā)展近況[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11):1887-1892.
[4] 孫敬龍,李 麗.懸吊運動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4):374-376.
[5] 卜林凌,陳麗琴,彭海勇,等.電針聯合定向透藥治療寒濕腰痛37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4,30(6):53-55.
[6] 申美平,王和強,王欲揚.腰痹通膠囊聯合SET懸吊運動技術治療椎間盤源性腰痛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16,48(02):103-10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