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陳蓉
【摘要】目的 探討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手術病人予以術前心理護理干預的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受耳鼻喉手術的42例患者,隨機分組分對照組(21例,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21例,常規(guī)+術前心理護理),觀察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指標組間比較統(tǒng)計學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h、24 h、48 h,對照組上述指標評分,較比觀察組均略高一些,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手術病人予以術前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焦慮、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
【關鍵詞】全身麻醉;術前心理護理;耳鼻喉科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受耳鼻喉手術的42例患者,隨機分組分對照組(21例,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21例,常規(guī)+術前心理護理)。。對照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43~87歲,平均(65.36±1.42)歲;觀察組男12例、女9例,年齡44~86歲,平均(65.35±1.43)歲。予以SPSS 21.0完成入選患者資料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表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可操作。
納入標準:不存在嚴重的心理疾病者;對治療方案耐受者;經實驗室檢查及其臨床查體確診為耳鼻喉疾病者;對該手術方案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者。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即健康告知、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基礎護理及其耐心傾聽患者訴求并予以解決等[1]。觀察組患者立足對照組的基礎上,對食管異物者,應在術前準確評估異物可否正常取出,并告訴患者手術操作整個過程,均有護士陪伴其身邊,以此來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對于咽喉癌患者,均會存在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和情緒,嚴重者甚至存在輕聲的念頭,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為其生活規(guī)劃。對行鼻內鏡手術者,應在術前向患者告知手術目的、過程、作用注意事項及其術后并發(fā)生的防治對策等。麻醉中,應監(jiān)測患者常規(guī)生命體征指標,避免產生意外情況,而威脅生命安全。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情緒,一旦發(fā)現(xiàn)存在緊張、抑郁等不良心理,則予以微笑服務,并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并將治療成功的案例向患者講解,樹立起治療的信心,配合醫(yī)生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取焦慮自評調查表(SDS)與抑郁自評調查表(SAS)評價患者心理狀況,分數(shù)越低,心理狀況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依賴SPSS 21.0實施實驗中所有數(shù)據(jù)的計算,所得結果的表述和檢驗方式如下:計量資料為“x±s”和“t”,判定手段為P,當其<0.05時,表明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
2 結 果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指標組間比較統(tǒng)計學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上述指標評分,較比觀察組均略高一些,組間比較統(tǒng)計學均有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正常情況下,心理護理和技術護理雖然是兩種不同的護理方式方案,但是兩者互相配合、相輔相成的使用所獲得的價值更為顯著。但是,基于特定的情況下,心理護理干預所取得的護理效果,顯著優(yōu)于技術護理。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關鍵和根本性意義就在于,它可以通過向患者提前告知其即將接受的治療方案和護理措施,可以再某些程度上改善和降低患者的不良負面情緒,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降低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在本文章中,筆者得到的數(shù)據(jù)結果記載,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指標組間比較統(tǒng)計學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h、24 h、48 h,對照組上述指標評分,較比觀察組均略高一些,組間比較統(tǒng)計學均有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實驗所得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手術病人予以術前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焦慮、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 杜白茹.心理護理對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患者的干預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95-96.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