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 100035)
新聞采訪是新聞記者為新聞報道而進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觀情況的活動。做好新聞采訪,新聞記者應具備高度的新聞敏感和語言敏感、現(xiàn)場應變能力、嫻熟的采訪技巧及提問藝術。記者在采訪活動中,要以新聞價值要素為核心,尋找采訪和報道主題、新聞選擇角度及挖掘新聞的獨特視角。新聞記者提出優(yōu)質(zhì)的問題,有助于獲取關鍵信息,決定著新聞采訪的深度和內(nèi)涵。為保障采訪深入地進行,新聞記者要講究提問的方法,運用一定的技巧和采訪藝術。本文主要從記者如何提高提問質(zhì)量的角度進行分析,來探究如何深入地挖掘新聞事實。
新聞采訪是發(fā)現(xiàn)新聞事實的過程。記者在設計采訪提綱時,要考慮新聞價值觀,社會主導價值觀等要素?!靶侣剝r值是指能夠構(gòu)成新聞的信息中所含有的引起受眾普遍興趣的各種素質(zhì)的總和,新聞價值的構(gòu)成因素主要有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及趣味性?!币虼?,記者在設計采訪方案時,要努力尋求對輿論質(zhì)疑和公眾關心的問題。
精心設計采訪方案是采訪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采訪方案要以采訪的重要內(nèi)容,采訪問題為中心。采訪方案需要詳細、清晰,在采訪實踐中具有指導和引導的作用。鮑爾州立大學新聞學教授戴維·E·薩姆娜說道,“最重要的是,做好充足的問題準備,要對你提出的問題了如指掌?!辈稍L提綱就像是一個“問題”地圖,為記者的采訪提供導航和方向。
納維德·薩利赫在《新聞寫作的藝術》一書中指出,“記者在列采訪提綱時,要對問題進行檢查,盡量不要問那些通過調(diào)查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不要將時間浪費在顯而易見的問題上,這些問題既沒有意義,也讓采訪對象認為記者沒有做好功課?!辈稍L提綱要起到引導記者和采訪對象進行交流的作用。納維德·薩利赫同時指出,“如果某個問題不合適,沒有用,優(yōu)秀的記者也不會將時間浪費在這樣的問題上?!庇浾咭ε囵B(yǎng)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形成一個好的問題需要花費很多的功夫,包括思維、技巧和反復實踐。記者要想提出優(yōu)質(zhì)的問題,要明確優(yōu)質(zhì)問題是有目的性的,具有清晰的關注點,優(yōu)質(zhì)問題是清晰且簡明的。
為了讓采訪的氛圍輕松和諧,記者要做好采訪的前期準備,包括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為了使采訪順利地進行,采訪前期,記者要努力做好相關知識準備:了解新聞事件,了解采訪對象。記者在開始采訪時,可以先和采訪對象進行簡單的交流,例如,采訪某位知名學者時,記者剛開始的問題可以提及該學者的某本著作,談談自己的理解,或者書中某句經(jīng)典的語句,讓采訪對象了解到你很重視本次采訪,會讓采訪對象和你拉近心理的距離。讓采訪對象放松下來,讓彼此產(chǎn)生信任,營造輕松的采訪氛圍。采訪時,記者態(tài)度要友好,與對方平等交流?!皟?yōu)秀的記者也是一名觀察員,會真正地關心他人的想法,讓采訪對象放下心理負擔。記者要保持同理心,保持公正和客觀的立場?!?/p>
記者是受眾與采訪對象溝通的橋梁。記者在采訪中,要講究提問的質(zhì)量與提問的藝術。
記者采訪中提出的問題應該簡潔明了,切中要害。訪問中,記者的問題不要太大或者太空泛,這樣會讓采訪對象無所適從或者不知道如何回答。問題要具體,要給采訪對象有回答的切入點,要讓采訪對象理解具體的問題,從而進行回答和交流。
對采訪對象進行一定的了解,并明確要獲取何種新聞素材的前提下,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提問要因人而異,也要根據(jù)訪問的不同階段,巧妙運用和穿插開放型問題或閉合型問題。
在采訪剛開始時,記者可以使用閉合型的問題。對于文化程度不高或者不善于言談的采訪對象,也可以使用閉合型的問題。閉合型的問題限制了采訪對象對觀點全面深入地進行表達,但能夠保證直接獲取有效回復,確?;卮鹋c采訪主題一致。閉合型的問題也可用于挖掘典型的情節(jié)、細節(jié)、核實信息。當訪談逐漸進入良好的狀態(tài)時,記者可以采用開放型的問題,讓不善言辭的采訪對象能自然地接受此類問題,進行深入回答。
對于善于言談或者社會閱歷豐富的采訪對象,可以采用開方式的問題。開放型的提問方式能夠給予采訪對象回答的自由和空間,鼓勵他以一種更積極的、更穩(wěn)定的方式進行交流,采訪對象也可能敞開心扉,交流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有利于深度交流。記者要根據(jù)采訪對象的不同,采訪階段的不同,靈活、合理、有效地穿插問題。
記者要有與采訪對象深入交流的誠意與態(tài)度,根據(jù)對方的談話內(nèi)容,抓住線索,深入探詢,挖掘新聞的主題。記者在采訪中要觀察人物,通過人物專訪對象的外表特征、習慣動作以及情緒變化等,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變化。在訪問中,記者要對于新聞事件的基本要素、關鍵內(nèi)容、重要事實,以及對于采訪對象的重要觀點細致深入地進行詢問。記者要具備把握新聞細節(jié)的敏銳性,準確把控新聞細節(jié),并以該細節(jié)為切入點進行挖掘,確保新聞采訪的深度。
白巖松曾說過,“全中國所有媒體人面對的是同樣的選題,你沒有新東西。但是,你還是要做,怎么做?獨家新聞已經(jīng)由過去的獨家占有,變成了獨家角度、快速完成的獨家深度和獨家表達。”
記者在了解新聞事件大概的脈絡之后應該對受眾感興趣的點提出看法,要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要站在不同立場多提問題,或者從不同的維度提出問題,注意新聞事件的細節(jié)并深入挖掘,以豐富采訪記錄,尋找獨特視角。
昆汀說,“我們這代人要用新方法去拍老故事?!庇浾咭诓稍L中精心捕捉生動情節(jié)和典型細節(jié),同時善于抓住采訪對象的個性化的語言或者地域性的特點,有助于記者深入地進行提問或者交流,發(fā)現(xiàn)新聞價值。在采訪實踐中,如果采訪對象敞開心扉,進一步解釋他們認為重要的問題或進行深度的交流,記者要仔細聆聽采訪對象,這有助于記者提出富有洞察力的后續(xù)問題,使訪談深入下去,深入挖掘新聞的主題,有利于在新聞寫作中挖掘新聞的獨特視角。
在采訪過程中,如果采訪對象出現(xiàn)回答內(nèi)容跑題離題的現(xiàn)象,記者要對采訪對象的回答內(nèi)容進行審視和判斷?!叭绻匾脑挘浾呖梢栽O想一個問題,既認可他偏離的話題,又能重新將采訪導向受眾所感興趣的問題?!弊尣稍L回到最初的問題,或者使用采訪提綱禮貌地將采訪對象拉回正題。
采訪活動是一個綜合的活動,要有始有終。采訪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記者要問一下采訪對象,“有沒有遺漏什么重要的事情,或者有沒有需要解釋說明的事情?”記者在采訪結(jié)束時,應該詢問采訪對象對于采訪過程有哪些意見或者建議,從而讓整個采訪過程更加充實和完善,最后,感謝采訪對象付出的時間,給采訪對象留下好的印象。
新聞記者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反思并總結(jié)采訪經(jīng)驗,要不斷增強自身新聞敏感性。在采訪過程中,要想提高采訪效果,為受眾報道具有價值的新聞,記者就要提出高質(zhì)量的問題,更好地挖掘新聞事件的深度和角度,才能引發(fā)受眾的認同和共鳴。新聞記者要與時俱進,不斷優(yōu)化提問方式,提出更多優(yōu)質(zhì)的問題和獨特視角的問題,成為一個高明的提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