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曲靖市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網絡直播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媒體語境,在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電子產品的幫助下拉近了觀眾與播音主持人員之間的距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間接提高了播音主持難度。結合新媒體語境的發(fā)展特色進行良好的個人定位,對于主持人播音主持風格的創(chuàng)新至關重要。
新媒體語境不同于傳統語境,其即時性和交互性都顯著提升。因為面向的是年輕群體,其語言風格也相對比較輕松活躍。具體特點如下:
新媒體語境下,信息的傳播呈現雙向性的特點,信息交互更為便捷和流暢。這一特點表現在播音主持方面便是話語平等,在播音主持過程中觀眾可以在網絡平臺或者是通過撥打電話的方式,與主持人形成有效互動,可以直接向主持人發(fā)問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播音主持風格,打破了主持人對話語的絕對掌握權,也對主持人的臨場反應能力以及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互聯網的發(fā)展促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國家,網民數量更是占據了我國總人口的59%以上。新媒體語境下,融媒體環(huán)境的建設和發(fā)展極大地擴大了播音主持的范圍,主持人可以通過電視平臺、微博平臺、直播平臺甚至微信平臺進行播音主持。這樣的融媒體發(fā)展環(huán)境也大大增加了觀眾的數量,尤其是年輕群體對播音主持的關注。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人們能夠更為近距離且多次地觀看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表現,網絡上更出現了剪輯視頻,觀眾數量的增加以及播音主持距離的拉近,都提高了對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要求。
觀眾參與度提升是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的重要特點,當前在新媒體信息傳播環(huán)境下,人們提升了對社會各類新聞的關注,更愿意在國家和社會發(fā)展中承擔起“主人翁”的角色。因此,在播音主持過程中,主持人不僅需要靈活應答觀眾的提問,還需要接受觀眾的評判,這也對播音主持提出了比傳統語境下更高的要求。
新媒體發(fā)展環(huán)境下,觀眾數量增加的同時,播音主持人員的數量也出現了較大的上升,缺乏個人特色的播音主持人員可能被淹沒在網絡的洪流當中。因此,新媒體語境下的播音主持風格創(chuàng)新首先需要找準個人定位,樹立個人風格特色。播音主持風格的創(chuàng)新首先需要對自己合理定位,需要從自己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和自身性格特點出發(fā),在風格創(chuàng)新過程中需要懂得揚長避短,能夠將自己的優(yōu)勢融合到播音主持當中。例如,央視主持人董卿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知性、大氣”的形象,這也是其對自己的定位,在主持過程中也始終是圍繞這一定位展開,樹立了自己的風格特色。無論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的主持中,還是在《聲臨其境》以及《朗讀者》中,其始終是給人一種溫潤如玉以及知性的感覺,很好地與節(jié)目定位契合在一起,其中的主持風格更是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和喜愛。
播音主持專業(yè)素養(yǎng)是其風格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關鍵,主持人的播音首先需要有底氣,只有在面對觀眾提問的時候能夠準確且專業(yè)地給出答案,才能夠獲得新媒體語境下觀眾的肯定和認可。因此,主持人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播音主持專業(yè)能力,通過反復觀看自己的往期視頻,反思自己的短板,不斷提升播音主持能力。同時,還需要加強對自己所負責領域的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例如財經主持人需要掌握基本的財經知識,甚至是精通相關領域,只有這樣才能夠游刃有余地駕馭自己的播音主持風格。
新媒體語境下,觀眾更為期待生活化的內容,傳統的新聞聯播模式難以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因此,播音主持風格創(chuàng)新需要主動拉近與觀眾的關系,增加生活化的內容,使得播音主持更為生活化。例如,朱廣權在播音主持過程中增加了順口溜等形式,將所要播報的內容進行了生活化的加工。例如在垃圾分類的播報中,運用了“豬吃的,豬不吃的,豬吃了會死的,可以賣了買豬的”這樣形象的比喻,將媒體環(huán)境下的語言進行加工,自然而然地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也極大地提升了播音主持的趣味性。增加生活化內容能夠更好地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也能夠增強播音主持風格的幽默化。
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播音主持的內容需要發(fā)布到不同平臺上,但是播音主持人員不可能錄制多個版本。所以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員能夠關注到不同平臺上觀眾的需求偏好,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播音主持風格,然后經過后期剪輯等加工形成適應不同平臺觀眾需求的視頻內容。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播音主持人員可以不關注觀眾的不同訴求。因此,播音主持人員在風格創(chuàng)新過程中需要做好功課,研究不同平臺觀眾的需求偏好特點,積極創(chuàng)新播音主持風格,形成人們喜聞樂見的播音主持風格。
綜上所述,新媒體語境的變化給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格創(chuàng)新是新媒體時代的必然要求。在風格創(chuàng)新過程中,播音主持人員不僅需要關注不同平臺觀眾的需求偏好,還需要加強播音主持素養(yǎng)以及播報領域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繼而能夠靈活駕馭新的播音主持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