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彩紅
結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 發(fā)病率高。近年來,結腸癌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和安全[1]。目前, 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癌因性疲乏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在臨床實踐中進行研究, 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其只能通過護理干預來緩解[2]。近年來, 隨著醫(yī)療標準的不斷發(fā)展, 臨床護理工作要求也升高。臨床護理工作的關鍵在于減少結腸癌根治術術后癌因性疲乏, 促進結腸癌根治術患者早期康復。舒適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護理模式, 其具有針對性和整體性, 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3]。為進一步探討舒適護理在結腸癌根治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收集2017年3月~2018年6月本院90例結腸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分析了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對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作用,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結腸癌根治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 各45例。干預組男34例、女11例, 年齡43~81歲, 平均年齡(51.24±10.17)歲。對照組男31例、女14例, 年齡41~83歲,平均年齡(51.21±11.1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基本護理, 干預組給予圍手術期舒適護理, 具體如下。①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應為患者營造溫馨、和諧、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 定期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整體布局整齊有序。同時, 患有類似手術或類似病癥的患者應盡可能在同一病房, 并應鼓勵患者相互溝通??梢栽谑覂葔Ρ谏蠎覓煲恍┢恋恼掌? 或者放一些鮮花來營造愉快的氛圍。②細節(jié)護理。應注意安排護理時間, 分散護理注意力,保護患者的隱私。注意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感受和意見, 進一步完善和改進臨床護理工作。③心理護理。入院后, 患者應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緒, 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語言。在護理過程中, 應注意照顧患者的情緒, 給患者一些安慰、鼓勵、表揚, 盡可能消除患者的不安,保持患者樂觀。④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有關結腸癌的相關知識和手術知識、癌因性疲乏知識等。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 取得患者家屬的積極配合, 積極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降低癌因性疲乏的發(fā)生率[4]。⑤飲食護理。在圍手術期間應指導患者多食富含維生素、高蛋白和高熱量的食物。注意保持患者的水和電解質之間的平衡,并確?;颊叩玫匠浞值臓I養(yǎng)。⑥疼痛護理。許多患者手術后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適。鎮(zhèn)痛泵應在手術后2 d放置,并借助非藥物止痛方法減輕患者疼痛。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環(huán)境舒適度、手術護理操作舒適度、術后康復護理舒適度評分(100分最好, 0分最差)、癌因性疲乏發(fā)生率及護理前后癌因性疲乏相關評分(0分無疲乏, 1分輕度疲乏, 2分中度疲乏,3分重度疲乏[5])、生存質量相關評分(最低是0分, 最高是100分, 越高生存質量越好[6])。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干預組非常滿意40例、滿意5例, 不滿意0例, 護理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非常滿意30例、滿意6例, 不滿意9例, 護理滿意度為80.00%;干預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
2.2 兩組護理前后癌因性疲乏相關評分、生存質量相關評分比較 護理前對照組癌因性疲乏相關評分、生存質量相關評分分別為(2.81±0.12)、(68.31±2.51)分, 干預組分別為(2.82±0.12)、(68.37±2.21)分;護理后干預組癌因性疲乏相關評分、生存質量相關評分分別為(0.72±0.02)、(95.72±3.11)分, 對照組分別為(1.68±0.08)、(80.22±3.10)分。護理前兩組癌因性疲乏相關評分、生存質量相關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癌因性疲乏相關評分、生存質量相關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環(huán)境舒適度、手術護理操作舒適度、術后康復護理舒適度評分比較 干預組環(huán)境舒適度、手術護理操作舒適度、術后康復護理舒適度評分分別為(96.21±3.12)、(91.24±2.42)、(96.76±2.62)分 , 均高于對照組的 (82.15±3.22)、(81.45±2.17)、(82.22±1.57)分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4 兩組癌因性疲乏發(fā)生率比較 干預組癌因性疲乏發(fā)生率為6.67%(3/45), 對照組癌因性疲乏發(fā)生率為22.22%(10/45);干預組癌因性疲乏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腸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在圍手術期容易出現(xiàn)癌因性疲乏癥狀, 這將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欲望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 應重視癌因性疲乏的預防和護理, 圍手術期應加強護理干預。舒適護理是一種專注于整合和個性化的新型護理模式, 舒適護理主要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使患者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感到舒適, 使患者能夠自覺、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7]。在結腸癌根治術期間, 應其強調臨床護理的每一個細節(jié), 使患者的心理和身體狀態(tài)盡可能舒適和愉快。舒適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 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臨床治療效果。結腸癌根治術患者在圍手術期舒適度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癌癥相關疲勞,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癌因性疲乏相關評分、生存質量相關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癌因性疲乏相關評分、生存質量相關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環(huán)境舒適度、手術護理操作舒適度、術后康復護理舒適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癌因性疲乏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結腸癌根治術者實施圍手術期舒適護理效果好, 可改善癌因性疲乏相關評分、生存質量相關評分, 減少癌因性疲乏發(fā)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