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平
慢性鼻竇炎病程較長, 且具有反復發(fā)作、難治愈的特點,該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流膿鼻涕、鼻塞、頭痛、嗅覺減退。慢性鼻竇炎亦稱慢性化膿性鼻竇炎, 常因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反復發(fā)作未能得到及時治療所致, 現(xiàn)代西醫(yī)學除穿刺沖洗、手術療法外, 尚無理想的治療措施。在術后, 通常需要配合藥物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促進鼻黏膜的恢復。本次研究中特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展開研究, 觀察鼻淵丸治療慢性鼻-鼻竇炎術后鼻黏膜恢復的效果,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中醫(yī)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 西醫(yī)參照Druce和Slavin診斷標準。對照組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齡最大65歲, 最小12歲, 平均年齡(38.5±9.09)歲;平均患病時間(6.11±2.35)個月。觀察組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齡最大62歲, 最小17歲, 平均年齡(39.5±8.46)歲;平均患病時間(6.07±2.21)個月。兩組患者年齡、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存在黏膜腫脹、充血、頭暈癥狀;遷延不愈、病程長;鼻腔內(nèi)有膿性分泌物, 并伴有臭味;經(jīng)X線檢查, 患者雙側(cè)或者單側(cè)鼻竇可見多個竇腔密度模糊、增高、液平面, 并無骨質(zhì)破壞。排除標準:手術禁忌證患者;依從性較差患者;研究中的藥物過敏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鼻內(nèi)窺鏡鼻竇功能性手術, 術后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 給予頭孢丙烯片(南京億華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1960, 規(guī)格:0.25 g×4片)0.5 g/次, 1次/d, 口服;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Glaxo Wellcome, S.A., 注冊證號 H20140117, 規(guī)格 :50 μg×120噴)鼻腔噴入, 左手噴右側(cè)鼻孔, 右手噴左側(cè)鼻孔, 避免直接噴向鼻中隔, 每個鼻孔各2噴, 1次/d(200 μg/d), 以早晨用藥最好。個別患者需每個鼻孔各2噴, 2次/d, 早晚各1次,直至癥狀改善。待癥狀得到控制時, 維持劑量為每個鼻孔1噴, 1次/d, 最大劑量為每個鼻孔≤4噴/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鼻淵丸(李時珍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42021252, 規(guī)格:300丸/瓶)治療, 成人1次(l丸)/d, 3次/d, 白開水送服, 小兒減半。
1.4 療效判定標準[1]痊愈:經(jīng)檢查患者自覺癥狀消失,鼻腔內(nèi)無膿性分泌物, 鼻黏膜無腫脹, 鼻通氣好, 鼻竇無異常;顯效:患者自覺癥狀基本消失, 鼻腔無膿性分泌物, 鼻通氣較好, 鼻黏膜輕微腫脹, 鼻竇黏膜基本消退;有效:患者自覺癥狀有所減輕, 鼻黏膜充血程度減輕, 鼻腔內(nèi)有少量膿性分泌物, 鼻道為通暢, 鼻竇黏膜厚度無變化;無效:患者所有癥狀均未發(fā)生變化??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 觀察組痊愈10例, 顯效14例, 有效13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50%;對照組痊愈4例, 顯效7例, 有效19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5.0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χ2=4.5006, P=0.0338<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 鼻內(nèi)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越來越廣泛?;颊咴谛g后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氨基糖苷類沖洗鼻道能夠抑制厭氧菌的生長繁殖, 但是這種效果只是暫時性的,并不能長久改善患者癥狀。主要原因為在術后患者的鼻腔處于開放狀態(tài), 鼻竇口擴大能夠改善阻塞, 因此改變竇腔環(huán)境并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2]。有研究發(fā)現(xiàn)鼻淵丸治療慢性鼻-鼻竇炎術后患者的效果顯著[3]。
在中醫(yī)學中, 慢性鼻竇炎屬于“鼻淵”范疇, 該疾病初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在《中國醫(yī)學大辭典》中, “此證鼻中常流濁涕, 久則但流黃濁之物, 如膿如髓, 腥臭難聞, 及嗅覺減退癥狀”, 該描述細致地突出了慢性鼻竇炎的臨床表現(xiàn)。中醫(yī)學認為鼻淵的病機在于渾濁停滯與肺脾氣虛, 虛為本, 實為標, 因此治療以補益化濕、解毒等[3-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痊愈10例, 顯效14例,有效13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50%;對照組痊愈4例,顯效7例, 有效19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5.0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χ2=4.5006,P=0.0338<0.05)。鼻淵丸是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常用藥物之一,鼻淵丸的主要成分為辛夷、蒼耳子、黃芩、細辛、甘草、白芷等。辛夷性溫味辛, 歸肺、胃經(jīng), 能夠辛散溫通、芳香走竄、上行頭面、善通鼻竅, 能夠保護鼻黏膜, 促進黏膜分泌物的吸收, 同時還具有抗組胺、改善血管通透性的功效;蒼耳子具有發(fā)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的功效, 且蒼耳子能夠抑制殺滅格蘭陰性菌和陽性菌;黃芩中的苷類多糖、氨基酸等能夠增加患者免疫力, 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血清水平,誘導細胞生成干擾素, 提升細胞活化程度;細辛中的甲基丁香酚具有鎮(zhèn)痛、抗炎、解熱的作用;黃芪同樣具有抑菌作用;甘草能夠清熱解毒;白芷性溫, 味辛, 氣芳香, 微苦, 具有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的功效。上述藥物組成的鼻淵丸, 具有調(diào)虛實、寒熱并用、和陰陽的作用。同時, 諸藥聯(lián)合發(fā)揮作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提高治療效果[6-9]。
綜上所述, 鼻淵丸對慢性鼻-鼻竇炎術后鼻黏膜恢復的療效較好, 能夠促進慢性鼻-鼻竇炎術后鼻黏膜恢復患者的恢復, 消除臨床癥狀, 且該治療方法與臨床實際相切合, 符合慢性鼻竇炎術后患者的病情規(guī)律,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