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玉蘭 雷宇 李利
【摘要】目的: 探究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01~2018.01收治的72例直腸癌腸造口患者進行研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37例和對照組35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前者基礎上給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觀察其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QOL評分)情況。結果: 兩組護理前QOL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效果較好,能提高其生存質量,值得采用。
【關鍵詞】直腸癌;腸造口手術;生存質量;中西醫(yī)結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85-01
直腸癌是人體消化道一種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在45歲左右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1]。患者臨床特征是大便次數增多、便血、里急后重感及肛門墜脹等。臨床采用腸造口手術治療直腸癌患者,雖能挽救患者生命,但改變了患者正常排便方式,需終生借助人工肛門袋排便,易使其出現自卑等不良心理,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需要對其采取有效積極的護理措施[2]。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觀察其護理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01~2018.01收治的72例行直腸癌腸造口患者進行研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37例和對照組35例,對照組20例男,15例女,年齡39~74歲,平均(52.36±3.87)歲,觀察組23例男,14例女,年齡40~75歲,平均(52.48±3.76)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⑴情志調護:患者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和排泄通道變化易出現不良心理,護士應采取轉移法、暗示法、語言開導法、情志相勝法對其進行情志調護,耐心傾聽其訴說,鼓勵其釋放內心情緒,并通過啟發(fā)其樂觀心理以減輕其焦慮程度,使其意識到情志失調的危害,指導其忌怒戒躁,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⑵恢復腸功能護理:手術后24h內對患者上巨虛和足三里進行針刺,留針20min,1次/d,直到其腸功能恢復。⑶造口護理:告知患者造口常見護理知識,術后密切關注造口情況,并給患者服用清熱解毒、益氣補血類中藥,如連翹、銀花、當歸、西洋參等。⑷飲食調護:堅持由少至多、由稀至稠、由簡單至多樣的原則,進食清淡、低渣飲食,并攝入適量蔬菜水果,使糞便柔軟,對于恢復期患者,應堅持辯體施食和辨證施膳的原則,對于陰虛證者,應指導其進食銀耳、百合等清淡滋養(yǎng)類食物,避免進食溫熱類食物。對于氣虛者應囑其進食鴿肉、紅棗等補氣食物,對于血虛者應指導其進食桂圓、花生、豬肝等補血食物。若患者出現大便變稀、食欲不佳時,應指導其進食炒米粥或飲用蘋果汁。若患者出現大便硬結時,應指導其飲用蜂蜜水和白術粥通便。⑸耳穴壓豆護理:通過按壓耳部穴位,緩解患者術后疼痛,3min/次,3次/d。⑹中藥熏洗:備好中藥湯劑,熏洗前確保患者做好充足準備,避免因情緒緊張產生疼痛反應,熏洗中向患者介紹熏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促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⑺排便指導:術后2周讓患者選擇合適時間排便,指導其掌握收縮腹肌訓練,減少排便次數,集中在固定時間排便,減少造口袋的使用。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護理前后QOL評分情況,采用QOL評分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滿分為60分,<20分:生活質量差;21~30:生活質量較差;31~40分:生活質量一般;41~50分:生活質量較好;51~60分:生活質量良好[3]。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據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t檢驗,P<0.05表示數據有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護理前QOL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低位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是結腸造口,但該手術會史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狀態(tài)出現變化,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術后高質量護理對造口患者身體恢復具有重要作用[4]。
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直腸癌腸造口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QOL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對該類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能提高其生活質量。中醫(yī)護理作為醫(yī)學重要組成部分,其主張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將養(yǎng)生保健、中醫(yī)護理技術、情志和飲食調護以及辨證施護綜合在一起,構成了一種中醫(yī)護理體系,具有獨特優(yōu)勢。西醫(yī)雖是現代護理發(fā)展的趨勢,但與中醫(yī)護理相比,有著一致性護理目標,都是以人體為研究對象,探索維護人體健康的方法,共同承擔著保障人們健康的重要任務。二者優(yōu)勢互補,共同發(fā)展。在臨床護理中應取二者之長,將西醫(yī)護理模式和中醫(yī)護理理論相結合,促進護理內涵及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采用中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具有積極作用,能提高其生存質量,值得廣泛采用。
參考文獻
[1]馮燕子,孫瑩.穴位按摩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2018,4(1):67-69.
[2]馮冬明.直腸癌術后急性粘連性腸梗阻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9):1638-1639.
[3]曾云霞.直腸癌術后急性粘連性腸梗阻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的效果評價[J].黑龍江中醫(yī)藥,2017,46(2):49-50.
[4]張香,周亞娟,余美仙等.腹腔鏡直腸癌Miles術患者圍術期的整體護理[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5,1(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