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玉德
北京建筑大學 北京 100044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為了解決日益惡化的城市交通,許多大城市逐步形成了以地鐵為主,多種軌道交通類型并存的現(xiàn)代城市軌道交通新格局。截至目前北京運行的地鐵線有20條,依據(jù)北京城市總體規(guī)劃和綜合交通規(guī)劃,到2020年北京市軌道交通線路將達到30條,總長度1177公里。隨著市民的出行,地鐵空間越來越成為市民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間之一,人們對乘坐地鐵不僅僅是舒適、安全、快捷的簡單需求,更需要在空間中得到心理和精神層面的平衡與滿足。在地鐵空間中設置藝術品是滿足人們高層次精神需求的具體可行性的方法。
公共藝術在地鐵空間內的運用,早在地鐵誕生不久就已經開始了。1929年英國最著名的雕塑家亨利·摩爾就為倫敦地鐵圣詹姆斯公園站完成了波特蘭石雕塑《北風》。新加坡新建地鐵每個車站的藝術品裝飾造價預算約占車站裝修與安裝造價的3%的費用,約合人名幣1500萬元。香港地鐵也十分注重公共藝術品的設置,地鐵運行后開始逐步在全球挑選藝術家和題材,保證品質。北京地鐵2號線的地鐵站內壁畫作品《燕山長城圖》、《四大發(fā)明》、《走向世界》、《中國天文史》是由張仃、袁運甫等大師設計繪制,作品完成于20世紀80年代,材料工藝和表現(xiàn)主題與當時的技術和社會思潮相吻合。各國地鐵車站藝術裝飾多種多樣,無論題材、手法如何,目的都是為了配合車站的裝修,渲染文化氣氛,同時突出每個車站特色,提升車站的環(huán)境品質。
乘客使用的地鐵空間包括進入車站前的流動區(qū)域,以及付費后進去的站廳、站臺、樓梯和自動扶梯。目前調研發(fā)現(xiàn)除了早期的1號線、八通線、13號線,以及2號線大部分車站沒有相應的公共藝術設計,后續(xù)新建的地鐵線路中大部分車站都結合車站所處的文化歷史、車站的室內環(huán)境設計都進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種類的公共藝術設計。
北京地鐵公共藝術品大部分設置在站廳墻面,少部分設置在換乘通道、站臺軌道內的墻面上、樓梯及自動扶梯的空間墻上、換乘站廳空間內(如地鐵6號線呼家樓站的以《哪吒鬧海》主人公形象的雕塑作品),也有設置在地面上如地鐵5號線東四的地面鋪裝《象棋殘局》。
公共藝術形式以各種材質的墻面壁畫居多,也有浮雕、攝影作品、藝術裝置等。壁畫設計的主題多以所處地鐵站的歷史、文化風貌、臨近風景古跡名勝等為主題。
以歷史為主題的壁畫,如地鐵8號線鼓樓大街站的壁畫作品《晨鐘暮鼓》、地鐵7號線廣渠門內站的壁畫作品《胡同記憶》;以文化風貌為主題的壁畫,如地鐵6號線車公莊西站的壁畫作品《面向世界》;以臨近風景古跡名勝等為主題的壁畫,如地鐵6號線車公莊站壁畫《彩韻國粹》,就是臨近梅蘭芳劇院,因此以京戲服飾成為車公莊站壁畫創(chuàng)作的主題。地鐵6號線北海北站在站臺柱體、背墻上設計的《廊下瓊華》壁畫,因臨近北海公園在設計時將園林文化最有特點的長廊和門洞取景引入壁畫設計之中,在窄小的壁畫空間中形成兩層縱深園林空間。
目前北京地鐵公共藝術設計面臨著一些問題,如藝術品種類單一、與空間風格結合上脫節(jié),設計缺乏整體性思路,有些地鐵站藝術品內容與車站所處位置的歷史文化資源沒有聯(lián)系,有些車站藝術品設計趨于飽和沒有留出未來持續(xù)完善設計的空間等等問題。
整體性原則,既地鐵站內所有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文化表現(xiàn)類設計內容,應跟地鐵建筑和室內一起進行整體統(tǒng)籌規(guī)劃,空間在保證快速、便捷通行基礎上確保設計風格的統(tǒng)一。
系統(tǒng)性原則。地鐵空間密度大,人流聚散相對集中,乘客不做過多停留,屬于通過性的空間,所起的作用更接近于“街道” 是城市的走廊。地鐵站空間的公共藝術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每個車站的個性,更應注意城市空間的連續(xù)性。
地鐵站空間中的公共藝術設計主題在注重文化內涵的同時,更要講求其公共藝術性。地鐵站空間中的藝術品不是獨立存在的,應與公眾產生交流互動,注重公眾的參與性。如地鐵10號線分鐘寺站的《同行同語》作品,將簡單的動畫進行6幀分離,利用格柵設置在空間中,圖案隨著乘客的行走而運動變化,在空間中引入時間的概念,是一件簡單的展現(xiàn)科技互動手段的作品。
地鐵站空間中公共藝術設計應注重前瞻性、可持續(xù)性。隨著地鐵的不斷擴建,作為其空間內的公共藝術設計要具有前瞻性、長遠性、可持續(xù)性。在設計時要留出空間,便于藝術品的適當調整、更換,與時俱進。
地鐵站空間中公共藝術設計材質選取上要注意安全環(huán)保易清潔,同時便于維護、拆裝和復制替換。
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地鐵空間作為公眾接觸比較多的公共空間,其公共藝術水準反映的是北京城市的歷史文化、城市活力以及市民的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從事相關研究及設計實踐的人員應從歷史、時代、文化的高度不斷去探索、提高,為便更好的為北京城市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