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宇,張盼盼,田嬌文
安徽省廬江縣中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1500
支氣管哮喘在臨床中是十分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其在各年齡段均可發(fā)病,但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氣喘、咳痰、咳嗽等,晨起、夜間病情加重,且病程周期長,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中醫(yī)學觀點中,認為本病的內因是宿痰積于肺上,外因是飲食、情志、勞倦等影響,造成脾、肺、腎皆虛。為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預后,需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加強護理干預[1]。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支氣管哮喘患者予以分組,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4例老年支氣管哮喘患者予以分組,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診斷標準[2]。依據不同的護理方法分為A組(n=62)和B組(n=62)。A組男患者35例,女患者27例,患者年齡在62-86歲間,平均(78.2±6.5)歲,病程在1-6年間,平均(3.8±1.2)年;B組男患者37例,女患者25例,患者年齡在63-87歲間,平均(79.2±6.4)歲,病程在1-7年間,平均(3.9±1.3)年。組間給予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有對比意義。
1.2 方法 A組行中醫(yī)護理技術,要點如下:①中醫(yī)飲食調理:以患者癥狀表現、體質不同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并予以綜合性飲食調整。對于熱癥者,禁止一切辛辣刺激食飲食;對于寒癥者,禁止一切生冷涼性飲食;虛癥者需要做好營養(yǎng)補充,均衡攝入飲食;所有過敏性食物都要禁止;②中醫(yī)辨證施護:通過中醫(yī)診斷療法確定患者的疾病性質和體質,針對熱癥者針刺曲池、大椎等穴位,以起到退熱作用,選擇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的涼性飲食。寒癥者予以厚樸麻黃湯,以起到溫散肺寒化痰的治療功效。虛癥者予以核桃仁、粳米、山藥熬粥;B組行常規(guī)護理,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嚴格遵醫(yī)囑用藥,介紹日常起居相關注意要點等;③中醫(yī)情志護理:通過情勝情法、借情移情法改善患者的焦慮不安、煩躁易怒等不良情緒,增進護患交流溝通,幫助患者正確宣泄情緒,保持心情愉悅,并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④中醫(yī)特色護理:通過平衡火罐法、針刺法、穴位按摩法、艾灸療法等為患者進行治療,以有效緩解癥狀,達到清熱化痰、滋陰潤肺的治療效應。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 ①療效評價標準:哮喘癥狀在護理干預后基本消失或患者自覺完全緩解為顯效;患者自覺哮喘癥狀有所好轉,發(fā)作頻率明顯減少為有效;哮喘癥狀無改變或病情加重為無效[3]。②生活質量:以SGRQ問卷調查的方式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活動受限、疾病影響、呼吸癥狀等3方面,各項分值均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越說明生活質量差。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借助版本為SPSS22.0的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全部相關數據,SGRQ評分、總有效率各使用(Mean±SD)、(%)加以表示,對比分別行t檢驗、χ2檢驗,P<0.05證明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對比2組臨床治療效果 A組總有效率為96.8%,其中無效、有效、顯效分別為2例、28例、32例;B組總有效率為77.4%,其中無效、有效、顯效分別為14例、21例、27例。經比較,A組比B組高,有明顯差異(P<0.05)。
2.2 對比2組護理后的SGRQ評分 A組呼吸癥狀(30.65±10.74)分、活動受限(33.53±11.61)分、疾病影響(30.66±9.86)分均比B組(42.47±15.63)分、(41.28±14.84)分、(39.63±14.12)分低。組間相比較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支氣管哮喘作為老年群體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家庭和社會負擔,需要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系統(tǒng)優(yōu)質的治療和護理。中醫(yī)護理技術通過充分掌握中醫(yī)辯證施護的基本原則要求,在合理調整飲食的同時加強情志干預,并從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的角度出發(fā),開展中醫(yī)特色治療。個體化辯證施護的方式有利于有效控制老年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肺功能,同時有效調整機體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和預后。
根據本組實驗結果,A組總有效率、活動受限、疾病影響、呼吸癥狀等評分與B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從而可見,中醫(yī)護理技術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老年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可在臨床中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