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瑾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玲瓏的美的享受。千百年來,人們對剪紙的認知基本都是大紅色的圖樣,總覺得喜慶有余而創(chuàng)意不足。于是,潛心研究剪紙30年的金國榮發(fā)明了“彩繪真絲剪紙”,他“玩”出了新花樣,剪出了新的味道。
都說高手在民間。社區(qū)是“藏龍臥虎”的地方,許多手藝人都“隱藏”在街坊鄰里之中。高級工藝美術師、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金國榮帶著自己新近的剪紙作品來到所在的姑蘇區(qū)滄浪新城南環(huán)二社區(qū),居民們看了愛不釋手,紛紛學剪起來。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蘇州剪(刻)紙項目的傳承人,金國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拜蘇州民間剪紙藝人張鈞昌為師,掌握了一手絕妙的剪紙技藝?!拔易钤缭谔K綸場當美工,剪剪花樣。業(yè)余時間從事剪紙創(chuàng)作。我的師傅在廠里宣傳科工作,80年代廠里開了剪紙培訓班,當時有四五十個職工參與,不過最后堅持下來的只有我一人?!苯饑鴺s回憶說。
算起來,他和剪刀形影不離的日子,已過去30年。一開始也是在紙上剪一些傳統(tǒng)題材的圖案,考慮到普通剪紙易掉色,且易破損,他便思考如何在剪紙上有所創(chuàng)新。
愛琢磨的勁頭讓金國榮指尖生花
十多年前他嘗試在樹葉上進行剪刻紙。梧桐葉、八角金盤、一葉蘭,很多樹葉他都嘗試過,做出來的效果也十分驚艷。另外,他還在荷葉上剪,刻畫的《江南水鄉(xiāng)》描繪了魚米之鄉(xiāng)的江南風情。“當時去池塘里采了十幾片荷葉,最后剪成功的只有一片。由于荷葉不平整,我就用報紙、大米均勻地壓平,費了一番功夫?!苯饑鴺s說,至今家里還保存著20多幅樹葉剪紙作品,夾在鏡框里還是當初的模樣。
然而,樹葉風化之后會變脆,更不易保存。后來他想到用真絲面料替之。然而這個探索的過程,卻遠比樹葉剪紙要困難得多。
真絲面料薄且柔軟,又有經(jīng)緯線,剪起來容易跳絲“飛邊”,于是布料的前期處理就成了一大問題。經(jīng)過摸索、實踐,他采用自創(chuàng)工藝將真絲面料拓印于普通紙上晾干后,形成“真絲紙”。他還記得第一次去觀前綢緞店買了一塊絲綢,200多塊,金黃色的緞面,那年正巧是龍年,于是他剪了一幅《龍戲珠》,這幅單色真絲剪紙一下子引起關注。2011年被蘇州市工商檔案管理中心收藏。
2016年,“一種以真絲面料為載體的剪紙工藝”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權。后來,他又創(chuàng)造了“彩繪真絲剪紙”。經(jīng)過反復“實驗”,他發(fā)現(xiàn)按照傳統(tǒng)的剪刻著色步驟,真絲易變形斷裂,于是他先著色。而顏料的選擇,他經(jīng)過一番嘗試,發(fā)現(xiàn)紡織顏料最適合。薄如蟬翼的真絲電力紡上,九條五爪巨龍騰躍云端,五彩絢麗栩栩如生?!毒琵垐D》是他創(chuàng)作的首幅彩繪真絲剪紙長卷。剪紙是慢的藝術,數(shù)十年如一日,金國榮從構思設計、畫稿到剪紙均由自己完成。作品涉臘題材廣泛,且內(nèi)容豐富,可謂剪下生輝。
大多數(shù)人的堅持,都經(jīng)不起生活的折磨,也經(jīng)不起無人理解的孤獨。但金國榮堅持著這份對藝術的執(zhí)著。三十多年來,他創(chuàng)作了數(shù)以萬計的剪紙作品,成果斐然。真絲剪綢25米不間斷長卷《蘇州園林圖》榮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近年來,他積極參與剪紙文化藝術交流,作品赴法國、倫敦、菲律賓、拉脫維亞以及江蘇、浙江等地參加國際、國內(nèi)剪紙展覽和工藝美術精品展,屢獲大獎及最佳創(chuàng)意獎。
一直以來,他用心走好自己的“收藏之路”。作品先后被國家級博物館、地方博物館、檔案館等收藏。每件作品背后都有一個收藏小故事。他曾冒昧地將作品《九龍圖》送到中國絲綢博物館。“那是2012年的7月,我冒著酷熱坐大巴到杭州,博物館收藏部的工作人員接待了我,他們讓我把作品放那里等看完定奪。當時我怕夜長夢多,心里十分焦急,不知怎么辦。這時,正巧館里的一位負責人看到這幅剪紙,很是欣賞,一下子同意收藏,立馬讓人去做證書。于是,作品拿去裝裱好后,就進行了收藏交接儀式?!苯饑鴺s拿到證書,開心極了,盡管天氣炎熱,心里卻美滋滋,很涼快。
2016年,他帶著作品《虎丘》坐了10多個小時的火車抵達北京,前往中國園林博物館,當時得到的回應是“你這幅剪紙盡管還達不到收藏水平,不過從材料上看,你是真絲剪紙的創(chuàng)始人,這幅剪紙我們收藏了?!苯饑鴺s這才松了口氣,心想沒有白跑一趟?,F(xiàn)在回憶起來,也是一段難忘的人生之旅。
真絲彩繪套色剪綢《蘇州園林》
因為喜歡,所以執(zhí)著。因為用心,所以成功。金國榮年年有耳目一新的作品面世,不斷有新的創(chuàng)意和技法展現(xiàn)。
近處擺著茶壺,遠處是園林,仿佛邊喝茶邊看著窗外,剪得惟妙惟肖。這是他近來創(chuàng)作的真絲彩繪套色剪綢。套色其實是將單色與彩繪剪紙兩者合而為一,為了達到鏤空、立體的效果,采用疊層式表現(xiàn)手法。當然要事先構想好哪部分留白,哪部分彩繪。目前他嘗試將剪紙與真絲宮扇相結合,打算開發(fā)一種叫真絲雙面剪的新工藝。
的確,非遺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會有活力。而創(chuàng)新也是對“非遺”最好的傳承。近年來,他走進校園、社區(qū)、軍營等,傳授剪紙技藝,讓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承剪紙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