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頁間的馨香,手指摩挲的厚重,一粒粒文字堆砌成的世界,陪伴著我們的成長。你還記得是誰領(lǐng)著你走進書的世界嗎?
“引路人”:第一次接觸書的時候,也許你還不識字。你只能去“聽書”,我們學的課文《憶讀書》中,冰心奶奶是聽著舅父講《三國演義》開始對讀書產(chǎn)生興趣的。試著讀一讀本期的《在外祖父母身邊的日子》,想一想,生活在書堆里的小薩特,誰是他的讀書路途上的“引路人”呢?
“書里的世界,書外的人生”:在課文《我的“長生果”》中,葉文玲把書比作“長生果”,她不停吞食這些美味的果實,才能寫出一篇篇錦繡文章。然而讀書的意義,并不局限于教我們識字寫文章。沈從文在《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里,跳出了書本的范疇,進入了一個可供閱讀的更大的天地。書與人生,閱讀與大自然,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應(yīng)用到生活,再把生活中的收獲帶入到書中,從此你的人生便與書建立起能共鳴的精神紐帶。
“讀書是一種堅持”:身為藏書家的葉靈鳳為什么花高價購得一幅并非名畫家的版畫?這幅名叫《書癡》的畫似乎告訴了我們答案:待你垂垂老矣,滿頭白發(fā),還能熱愛讀書、收藏書,是一件多么難得的事。萬事怕堅持,讀書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