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勝
曾讀余秋雨的一篇文章,說到張愛玲是個寂寞的人,她總是在黑暗處看世界,外界的人無法與她接觸。她在《公寓生活記趣》中曾說:“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厭倦了大都會的人們往往記掛著和平幽靜的鄉(xiāng)村,心心念念盼望著有一天能夠告老歸田,養(yǎng)蜂種菜,享點(diǎn)清福,殊不知在鄉(xiāng)下多買半斤臘肉便要引起許多閑言閑語,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層你就是站在窗前換衣服也不妨事!”看得出張愛玲愛寂寞,愿意守著公寓,守著自我的一片天地。
文字歸文字,讓我觸摸張愛玲的寂寞,是走進(jìn)她在上海的公寓——常德公寓??戳丝撮T前的標(biāo)示牌,原名愛林登公寓,建于1936年,出資建造者為意大利籍律師兼房地產(chǎn)商人拉烏爾斐斯。肉粉的墻面夾雜咖啡色的線條,彰顯女性的婉約與溫柔??粗粗?,似乎這里注定留下許多多情的故事。主人已去,而余音還在。整個大樓灰暗的色調(diào),符合張愛玲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主色調(diào)。
這公寓是張愛玲和她姑姑張茂淵住的,兩人各居一室,有自己的臥室和盥洗室,中間有廚房相連,要見面開門即可,但若不想見面,也可從消防門進(jìn)出,可算各有私人空間。當(dāng)時,這里也是張愛玲在上海的最后居所。1939年在51室,1942年以后在65室,直至1948年。
然而,現(xiàn)在物是人非了,張愛玲遠(yuǎn)去了,公寓還在,只是換了主人,換了時光。我們對著大樓不斷遐想,甚至幻想能夠早出世在那個年代,守著公寓見張愛玲一眼,即使見不著,只是凝望她住的窗口也滿足了。如今,公寓成了私人住宅,參觀成了幻想。此刻,我只能站在樓下期待,期待夢中的張愛玲能夠探出頭,讓我看一眼,一眼就行。我在遙想,當(dāng)年,張愛玲住在老房子里,光線昏暗,香煙繚繞,那是一爐焚不完的香,鎖住了的時光靜靜流逝,室外是一座傾了的城。
當(dāng)年,張愛玲紅極一時,報刊記者、不少的讀者想一睹張愛玲的芳容,都會被她拒絕。張愛玲以獨(dú)有的處世方式拒絕與外界接觸,想了解她,只能看她公開發(fā)表的文字??墒?,頗有計謀的胡蘭成卻闖進(jìn)張愛玲的心懷來了——你不是不見我嗎?我寫字條,從門縫里塞進(jìn)去。當(dāng)時的胡蘭成風(fēng)流倜儻,在文學(xué)上也有一定名氣,于是,張愛玲的心融化了,在這座公寓成就了她與胡蘭成的愛情。
站在公寓外,聽人講,最邊上六樓陽臺那一間便是張愛玲的房間。我駐足注視,久久不肯離開。房間青青的綠色植物輕輕垂下來,那是張愛玲留下的嗎?當(dāng)年,她是不是站在窗前,等著胡蘭成歸來,等呀,盼呀,結(jié)果呢,只有窗口的青青顏色填滿心間,肝腸寸斷——我的愛人呀,你回來嗎?呼喚歸呼喚,孤獨(dú)盈滿房間,唯有綠意昂然在窗臺。愁下眉頭,又上心頭,輕聲淺吟: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并且在那里開出一朵花來。
在外人看來,胡蘭成配不上張愛玲,而在張愛玲心中,愛情對她來說是一張白紙,自從有了胡蘭成仿佛找到情感的歸宿。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張愛玲覺得愛情只要?dú)g娛靜好即可,甚至不顧胡蘭成正為日本人做事。當(dāng)胡蘭成離開上海時,張愛玲對他說:“你可化名張牽,亦可叫張招,天涯海角,總有我在牽你招你。”然而,張愛玲無論多么專一、多么癡情、多么柔情,都無法挽回胡蘭成放蕩的心。1946年11月,胡蘭成悄悄回到上海張愛玲寓所,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晨便和張愛玲告別。在胡蘭成離去之后,張愛玲在這里守著寂寞,感慨“我將只是萎謝了”。
其實(shí),兩個人相愛本是開心的事,問題是,胡蘭成不愿與張愛玲廝守終身。張愛玲伸開懷抱,等來那個愛人胡蘭成,本想好好抱緊,相互溫暖,過完一生。沒承想,胡蘭成得到張愛玲的溫暖,得到一時的歡愉,滿足一時的虛榮心,他便開始搜尋別的女人。在他心里,張愛玲只是生命中的過客,或許只是滿足情感的玩物。胡蘭成這樣對待張愛玲,讓熱愛張愛玲的人,情何以堪?讓本來就深感悲涼的張愛玲怎不寂寞?——關(guān)閉心里的大門,讓一切苦痛、一切傷悲,留在心靈深處。幸運(yùn)的是,在張愛玲白認(rèn)為找到愛情的期間,她給我們留下《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jīng)》《花凋》等大量小說。從這些小說中,我們可以窺見張愛玲的內(nèi)心世界,激情,孤獨(dú),失望,歡愉,人生百味躍然小說中的人物或故事中。
后來,在美國定居的張愛玲依然躲避外界的目光,晚年時,更是深居簡出,幾與世界隔絕,僅與幾個關(guān)系極密切的人保持很少的聯(lián)系。一些人對張愛玲的癡迷無處宣泄,便探測張家附近的垃圾桶,以垃圾的內(nèi)容忖度張愛玲生活的喜好及日常的各項(xiàng)事宜。張愛玲知道后,立即搬了家,本就鮮與世人聯(lián)絡(luò)的她過起了更加隔絕的生活,直至一個人死在公寓中,幾天后才被公寓管理員發(fā)現(xiàn)。
張愛玲的寂寞,讓人讀不懂,看不明白,我脆弱的心競不敢與張愛玲的寂寞心事猝然相遇了。或許正是這種寂寞造就了一代才女,也正是這種寂寞帶給張愛玲人生的悲劇。作為旁人,我只能猜想。但事實(shí)歸事實(shí),我對張愛玲的境遇倍感傷痛,仿佛流出血來。傷痛之余,我在想,不論怎樣,只要是張愛玲喜歡的人喜歡做的事,我們理應(yīng)尊重。
現(xiàn)在,張愛玲關(guān)上那扇窗,怕驚擾了她的寂寞。于是,我腳步輕輕走出常德公寓,掩住了所有的舊日時光。我不回頭,我怕張愛玲的“寂寞”見了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