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怡
“爸爸,您幾歲啦?”我問。聽到我喊他一聲“爸爸”,他面有難色地望了我一眼,好像對我這叫了他五十多年的稱呼無法接受。一向溫和、有修養(yǎng)的他猶豫了好一會兒,用疏遠(yuǎn)又客氣的語氣回答:“二十歲吧!”
他說的時候,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不,我應(yīng)該說,他臉上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那是三歲小娃娃才有的純凈、不帶一絲污染的笑。
“您是做爸爸的喲,怎么才二十歲?”我一面提醒他,一面拿鏡子給他,要他看清楚鏡中的老人。
“瞧,您一頭閃著銀光的白發(fā),不會是二十歲吧?”我給他第二個提示,再次試探他的記憶。
趁著父親專心地望著鏡子,我在一旁細(xì)細(xì)地打量他。他穿一件淺綠色短袖襯衫,洗得泛白了。本來我想幫他換上丈夫出差回來為他買的新衣,他卻一直拒絕,直說沒錢也不能穿別人的衣服。他穿一條黑色的、系著松緊帶的長褲,以前這是條剪裁合宜的西褲,是他和母親結(jié)婚五十周年紀(jì)念日那天穿的。
當(dāng)時,他和母親快八十歲了,我為他們宴請賓客。低調(diào)的父母不肯鋪張,只請了幾位至親。說真的,健在的親友也沒剩下幾個。當(dāng)天,我用心地打扮他們倆,親手為不化妝的母親打粉底,畫眉毛、眼線,還替她抹了腮紅、口紅。雖然母親一直說別弄成妖怪了,倒也沒真阻止我。照片洗出來,母親左看右看,直說她一輩子從沒這么漂亮過。
當(dāng)天,穿著一身黑色西裝的父親更是神采奕奕、喜不自勝。我要經(jīng)常爭吵的他們在鏡頭前扮演一下恩愛夫妻,快門捕捉到的片刻是父親手拿一把花,眼睛清澈有神地看著母親。如今,父親眼神迷離、精氣無存,雙眼像是兩扇雖然開著卻因記憶被逐漸刪除而空了的視窗,瞻望無何有之鄉(xiāng)。
失智多年的他開始包尿布了,為方便照顧,我只好忍痛把他漂亮的西褲腰間紐扣與拉鏈的部位改掉,換上松緊帶。整條褲子顯得蓬松休閑,再也帥不起來了。
當(dāng)我歡喜地為父母慶祝他們結(jié)婚五十周年時,從沒想過,兩年后父親失智,七年后母親去世,而結(jié)婚五十周年的金婚照之一成了母親的遺照。我們選擇用母親最燦爛、最漂亮的笑容來懷想一生被躁郁癥折磨、滿面愁苦的她。也因為母親的去世,我將失智的父親接到自己家里奉養(yǎng),轉(zhuǎn)眼已有三年。
父親細(xì)白的手腕上沒戴手表,因為他早就不會看時間了。他剛搬來我家時,手上戴著多年前丈夫送他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紀(jì)念表。他喜滋滋地指著外表鍍金的手表,說它是塊金表,舍不得摘下來。他每天很驕傲地看著它,跟我報時間。
隨著腦細(xì)胞的逐漸死亡,那塊漂亮的腕表讓他陷入時間的迷宮,走不出來。雖然他每天仍習(xí)慣性地戴上它、看它,但不停變換位置的長短指針,與十二個閃著亮光的數(shù)字,成了他難解的天書。他總是迷惑地看了又看,無法解讀“魔幻拼圖”所代表的意義。如果說時間與空間的組合是完整的記憶,那父親的記憶已經(jīng)破了大洞,并持續(xù)地流失。曾經(jīng)讓他驕傲的金表現(xiàn)在是多余的累贅。他應(yīng)該很納悶,自己手上為何整天戴著個他看不懂的東西。為避免衍生更多的挫折,我趁他熟睡時將它摘下來,妥善保存于眾多他曾經(jīng)珍愛、但已無暇顧及的用品中。沒過多久,他就把手表這件東西忘到九霄云外了。
還在攬鏡自照的他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明亮的陽光透過窗紗,如流金灑在他眼角的魚尾紋和老年斑上。他臉上的皺紋并不多,法令紋也不深,鼻梁特別高挺,薄薄的嘴唇微微上揚,唇邊完全看不到該有的“年輪”,誰都看不出他是快九十歲的人了。難道失智癥不僅讓他心智倒退,連外貌也跟著變得年輕?
他總擔(dān)心沒錢,不知這是老年人的通病,還是失智老人獨有的憂愁。出示寫著他大名的存折,并大聲念出折子里的存款,是我每天的功課,但都無濟于事,每隔十分鐘,他就要出門找教書的工作賺錢。他一面說,還一面摸上衣口袋,于是我趕緊在他的口袋里放上幾百塊錢,但這些沒能真正解決問題。
他的焦躁讓我心疼,不停地解說也很累人,雇傭的外籍看護尤其擔(dān)心我不在家的時候,中文不流利的她該如何應(yīng)付父親,更擔(dān)心父親因急著找工作而趁人不備溜出大門。他曾經(jīng)很神奇地打開四道不同的鎖,搭電梯下到一樓,所幸被已經(jīng)打過招呼的警衛(wèi)攔了下來。
感謝上蒼在我連續(xù)禱告時恩賜靈感,讓我為解決他的“工作狂”心態(tài)想出一條妙計。我用父親的口吻在一個紙板上大大地寫著:“我,蔡某某,已經(jīng)教了四十多年的書,現(xiàn)在領(lǐng)退休金在家養(yǎng)老,還有兒女奉養(yǎng),生活無憂無慮,不需要再去工作賺錢了?!?/p>
沒事時,我就請他翻來覆去地大聲朗讀他自己的幸福。每讀一遍,他緊繃的神經(jīng)就松弛一些,臉上浮現(xiàn)出笑容。但讀完立刻忘記,所幸,他會自動重讀一遍告示牌上的好消息,每天讀成千上萬遍也不厭倦。而我和外籍看護趁他在快樂朗讀時,處理家中其他事務(wù)。
不知道是這種暗示有效,還是他更加退化,他覺得自己已不再是要工作養(yǎng)家的中年人,而是在我家做客的外人。他常扯著我的衣袖,一再地點頭賠笑:“謝謝你的招待,請送我回家吧!”
我疲于應(yīng)付父親每日拋出的不同的球,也知道某些解釋無效,只能忍住眼淚,期許用緊緊摟抱所傳達的愛與關(guān)懷,把他留在我經(jīng)營的陌生“民宿”里。
此時,父親在鏡中端詳自己后,很自信地對我說:“頭發(fā)雖然白了,但我就是二十歲!”
“您是我的爸爸,不能比我年輕嘛!”我撒著嬌,不死心地拉著他的手,像是緊緊拉住他隨時間之神逐漸遠(yuǎn)去的靈魂,想要喚回他深處的記憶與流失的歲月,想要喚回原來深愛我的父親。
沒想到他頭一揚,嘴一撇,生氣地說:“我——為什么——要當(dāng)你的爸爸!”
我的心好像被戳了一個洞,一陣寒風(fēng)刮過,冷到心底。眼前是永無止境的灰暗,而自己就在這彌漫的灰暗中,用力追趕父親的背影,還口口聲聲地喊著“爸爸”“爸爸”,但奇怪的是,走在我前面的父親并不回頭。待我終于追上背影,仔細(xì)一看,才發(fā)現(xiàn)我追錯人了,他,只是個和父親長得一模一樣的陌生軀殼,并不是我的父親。
在永無止境的灰暗天地間,其實只剩下我自己。
這樣的追逐、失落、追逐、失落,每天循環(huán)往復(fù),形成巨大的旋渦。我和父親都在這旋渦里浮浮沉沉,摸不清誰的生命更枯朽。
父親的一句話更將我凝凍在過去與未來的荒蕪里,讓我找不到出口,好久才回過神來。我吞吞口水,把寒冬藏在心底,換上一副春暖花開的語調(diào),好似新生命正要熱鬧開鑼。我興高采烈地宣布:“好啦,就讓您當(dāng)二十歲的爸爸吧!”
(夕夢若林摘自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烤神仙》一書,李曉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