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盛英王勇龍和珍萬新屏2劉德波
(1.黔東南州林業(yè)種苗與科技推廣站 2.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 3.黔東南州森林植物檢疫站;貴州 凱里 556000)
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sus),又名蟲毛菌、松樹菌、松菌、松毛菌、黃辣菌、紫花菌,為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紅菇科、乳菇屬的大型真菌,是與松樹等形成外生菌根的食用菌[1],它肉質嫩、味道美、營養(yǎng)豐富,并有一定藥用價值[2],是目前市場上很受歡迎的一種食用野生菌。松乳菇分布很廣,在北半球凡有松樹生長的地方幾乎都有松乳菇的分布[3]。然而松乳菇人工規(guī)?;耘嘁恢笔且粋€世界性的難題[4],外生菌根菌栽培要依賴寄主植物以及適宜的土壤、氣候等生態(tài)條件,目前尚無研究顯示人工栽培已經獲得成功[5],有一些研究者雖然成功地合成了菌根苗,并培育出了相應的子實體,但該技術至今仍未大面積地推廣,仍然存在一些技術問題[6]。因此,當前市場上銷售的松乳菇均為野生菌。由于在貴州山區(qū)野外野生松乳菇出菇期無法控制人們的采摘行為,因而野外定點觀察記載出菇時間很難實現。為了掌握松乳菇在野生狀態(tài)下的出菇規(guī)律,筆者在貴州黔東地區(qū)選取了貴州黔東南州凱里市城區(qū)、銅仁市玉屏縣田坪鎮(zhèn)兩個市場作為調查觀察點觀察松乳菇上市情況,以市場上銷售新鮮松乳菇的情況為出菇的依據。經2017~2018年兩年的出菇情況觀察記載,現將松乳菇在黔東地區(qū)的出菇規(guī)律報道如下:
1.1.1 凱里市
凱里市城區(qū)調查點設在市內州建公司農貿市場。凱里市海拔650~1000米,屬中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區(qū),具典型的季風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的特點。冬季常出現持續(xù)陰雨、低溫雪凝和霜凍天氣;春季冷暖空氣交替,常造成大風、大雨、低溫陰雨天氣;初夏往往大雨、暴雨;盛夏往往連晴、少雨或無雨;秋季經常連晴、秋旱。全市年平均氣溫在14.1至16.5℃之間。最熱月是7月,平均23.9至27.2℃,最冷月是1月,平均2.1至7.9℃。凱里多年平均日照時數分別為1288小時。平均降雨量800~1200毫米。土壤以黃壤、石灰土、紫色土等為主。凱里市森林面積8.4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5.78%。馬尾松在凱里市分布廣泛,是凱里市的優(yōu)勢樹種,其面積3.95萬公頃,占全市森林面積的46.7%,有松乳菇適宜的生長條件。
1.1.2 玉屏縣
玉屏縣調查點設在田坪鎮(zhèn)農貿市場。玉屏縣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傾斜的過渡地帶,以低山多丘陵地貌為主,間有平地,海拔400~600米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4度,年平均日照1227.8小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相對溫度79%,年降水量1174.1毫米,年日照時數1206小時。春秋多低溫少雨,夏季降雨集中,盛夏多伏旱,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土壤多為黃壤土、紅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多呈微酸性或中性。玉屏縣森林面積2.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4.29%,松林面積0.67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25%。
在松乳菇出菇的季節(jié)(4~11月),每天定點到市場調查松乳菇的上市情況,記錄松乳菇的初期、盛期和末期。同時記錄松乳菇出菇類型,為橙黃色型或紫褐色型的子實體。
2017~2018年兩年的記載見表1。通過表1可以看出,松乳菇的出菇子實體有以下規(guī)律:
2.1松乳菇主要出菇期為4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兩個觀察點記錄2年來的情況,玉屏田坪鎮(zhèn)觀察點出菇時間,最早出現在2017年4月27日,最遲出現在2017年11月15日。凱里觀察點出菇時間最早為2017年5月1日,最遲在2017年11月18日。
2.2松乳菇一年中主要有兩個出菇高峰期,分別于5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11月中旬。而在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的低溫期不會出菇,同時在盛夏的7月下旬至8月下旬出菇量也很少。
2.3松乳菇在春季氣溫較低的5月中旬前為紫褐色型子實體,夏季氣溫較高時為橙黃色型子實體,9月下旬后的秋冬季節(jié)又轉為紫褐色型子實體。
2.4同一觀察點在不同年份,松乳菇的出菇時間也不完全一致。
3.1松乳菇的出菇需要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從兩個觀察點出菇規(guī)律來看,在氣溫適宜的4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兩地的平均氣溫在16℃以上,這是適宜菌類生長的溫度,同時兩地的降雨也是集中在這一段時間。當地群眾也掌握在夏秋季節(jié)久旱后的一場大雨,松林中就會長出松乳菇來的這個規(guī)律。
3.2據記載,新西蘭收獲的第一個人工栽培松乳菇子實體是種植18個月后得到的,而歐洲山區(qū)的菌根林中子實體的產生可能需要長達10年時間[6]。筆者2017年、2018年兩次從野生松乳菇菌蓋中分離培養(yǎng)出菌絲,并擴繁培育出三級菌種,野外多次栽培實驗,出菇效果不明顯,菌絲在野外生長過程中,很容易被螞蟻等各種昆蟲和生物取食,出菇效果不明顯。
表1 黔東地區(qū)野外松乳菇出菇時間表
說明:1.用△代表黃色型子實體,▲代表紫色型子實體
2.△代表黃色型子實體市場少量出現,△△表示黃色型子實體中量出現,△△△表示黃色型子實體大量上市。
3.▲代表褐色型子實體市場少量出現,▲▲表示褐色型子實體中量出現,▲▲▲表示褐色型子實體大量上市。
3.3松乳菇為外生性菌根菌,它不僅不消耗木材資源,而且能大大促進與之共生松樹林的生長,是很有前途的產業(yè)。目前來看,人工栽培還有很多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