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煦欣,郭嘉亮,劉妙玲,王芳,尹雅祺,趙志雄
(1.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醫(yī)藥工程學院,廣東 佛山 528000; 2.廣東藥科大學中藥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是丹參的主要有效水溶性成分,具有抗肝、腎、肺等臟器纖維化作用[1-3]。本課題組前期發(fā)現(xiàn)SAB可抑制TGF-β1誘導黏連組織成纖維細胞增殖和ECM合成,提示SAB具有減少腹部手術后臟器間纖維化黏連的作用[4]。研究顯示,內(nèi)皮細胞、間皮細胞等功能性細胞發(fā)生上皮細胞-間充質(zhì)細胞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細胞外基質(zhì)(extra cellular matrix,ECM)沉積是產(chǎn)生各類纖維化疾病的主要原因,TGF-β/Smads信號通路可介導EMT發(fā)生與ECM沉積[5]。為此,本文以TGF-β/Smads信號通路及其參與介導EMT過程的蛋白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蛋白結構數(shù)據(jù)集,采用反向分子對接技術尋找SAB在影響上述信號通路中潛在的靶點結合蛋白,為進一步闡明SAB對纖維化疾病的作用機制提供更多依據(jù)。
分子可視化軟件Chimera 1.11.2,分子結構繪制軟件ChemBiodraw Ultra 12.0與ChemBio3D Ultra 12.0,分子對接軟件 Autodock Vina 1.1.2與PyRx 0.8。
通過文獻[5-7]查找TGF-β/Smads信號通路以及EMT的信息,通過PDB蛋白結構數(shù)據(jù)庫(http://www.rcsb.org/pdb/home/home.do)檢索通路中各個靶點蛋白的相關結構,按照以下原則篩選出相關蛋白-小分子復合物結構,構建信號通路靶點結構數(shù)據(jù)集。有效靶點復合物結構篩選原則:(1)靶點為蛋白結構;(2)來源于homosapiens(人源);(3)蛋白結構只允許是X-衍射晶體結構;(4)具有有效的結合小分子配體,不包含金屬離子、溶劑殘留物、多肽、糖苷等。
由于一個靶點可能存在多個符合篩選原則的復合物結構,故采用以下優(yōu)先原則挑選復合物結構:(1)優(yōu)先選擇分辨率高的結構;(2)同種靶點復合物結構上限5個,盡可能找到足夠多的復合物結構,以提高對接的結果準確度;(3)來源于不同文獻且配體結構差異較大的結構;(4)若需要從同一文獻挑選不同結構,則優(yōu)先選擇分辨率較高的。
使用ChemBioDraw Ultra 12.0 軟件繪制SAB的分子結構式,再使用ChemBio3D Ultra 12.0軟件將其轉換為三維結構并進行簡單的MM2 能量優(yōu)化。
反向分子對接需要將同一配體對接到不同蛋白來實現(xiàn),由于通路靶點蛋白結構數(shù)據(jù)集中的蛋白數(shù)量較多,因此通過編寫B(tài)ash腳本實現(xiàn)反向分子自動反向?qū)印1狙芯渴褂玫姆聪蚍肿訉幽_本命名為multi_vina.sh,在運行中會另外生成2個核心腳本:vina_conf.py、get_result.py,3個腳本的用途如下:
(1)multi_vina.sh:執(zhí)行多個靶點結構的分子對接批處理,需要和所有經(jīng)過預處理的蛋白結構pdbqt文件放在一起;
(2)vina_conf.py:計算蛋白原有配體結構的幾何中心,并用該中心定義蛋白的結合口袋,盒子的邊長x,y,z均為默認的25 nm,最終生成vina的參數(shù)文件;
(3)get_result.py:分析對接結果中最優(yōu)對接構象的親合力得分,并輸出到finish_result.csv文件,便于后續(xù)分析。
將所有經(jīng)PyRx預處理的蛋白結構pdbqt文件、原有配體的mol2文件和SAB結構pdbqt文件置于同一文件夾中,執(zhí)行multi_vina.sh腳本,進行自動反向?qū)印T趯咏Y果中,只提取最優(yōu)構象的預測結合親合力分數(shù)作為結果。然后導出所有最優(yōu)構象的親合力分數(shù)結果,進行排序,找到潛在的親合力最強的結合靶點。
將反向?qū)拥慕Y果用Chimera的ViewDock模塊打開,可以分析其對接構象以及對應的結合親合力。通過進一步考察對接構象5 nm范圍內(nèi)的鄰近蛋白殘基,并結合Chimera的Find H-bond模塊,對SAB和結合蛋白的相互作用進行分析。
通過文獻搜索出與TGF-β/Smads信號通路相關的蛋白[8-12],分別是: ID2/3、E12/E47、E2A、Slug、SARA、SIP1、Smad2、Smad3、Smad4、Smad6、Smad6/7、Smad7、Snail、Twist、CBP/p300、SMIF、Smurf1、Smurf2、MSG1、ARC105、Evi1、TGIF、RUNX、Fox、Ski/SnoN、E3、AP-1、TRAP1、Axin、GRB2、SOS、TMEPAI、CTBP、GIPC。根據(jù)方法“1.2”中規(guī)定的有效靶點復合物結構篩選原則進行分類,結果如下:
(1)無X-衍射晶體結構的蛋白:Evil、ARC105,共2個;
系統(tǒng)工程助推新時代的強國夢....................................................................................................................................................薛惠鋒(1)
(2)無蛋白結構存在或結構不來源于人類的蛋白:Smad6/7、MSG1、Slug、Ski/SnoN、TMEPAI,共5個;
(3)無天然配體存在的蛋白:Smad2、Smad3、Smad4、Smad6、Smad7、SARA、GIPC、SIP1、TGIF、SMIF、RUNX、Smurf1、Smurf2、E12/E47,共14個;
(4)符合篩選條件的蛋白:CBP/p300、E2A、Fox、ID2/3、Snail、Twist、E3、AP-1、CTBP、TRAP1、Axin、GRB2、SOS,共13個。
在PDB結構數(shù)據(jù)庫搜索符合篩選條件的13個潛在靶點蛋白結構,搜索出合乎復合物篩選原則的靶點蛋白結構共52個,所有符合標準的靶點蛋白的相關信息如表1所示。
Autodock Vina主要是以預測得分作為親合力大小的標準,預測得分越小親合力越大,暗示兩者結合更容易發(fā)生。自動對接完畢后整理數(shù)據(jù),由于其中3個結構存在質(zhì)量問題無法成功對接,實際進行實驗對接結果為49個。表2為每個靶點蛋白與SAB的對接打分結果。
通過表2得分數(shù)據(jù)比較,分數(shù)越低對接構象親和力越好,其中2x39和2y48得分均為-10.9,為潛在的最優(yōu)結合蛋白。利用Chimera對以上2個得分最佳的結構進行構象檢視比較,結果如圖1所示,其中SAB可旋轉鍵中的O_25與2x39殘基GLY(295.A)上酰胺鍵的NH之間只有1個氫鍵作用;SAB可旋轉鍵中的酚羥基氧原子分別與2y48的殘基VAL(333.A)、MET(332.A)上酰胺鍵的NH產(chǎn)生氫鍵作用,另外一個殘基THR(335.A)上的NH則與SAB可旋轉鍵上的酚羥基氧原子產(chǎn)生氫鍵作用,共存在3個氫鍵相互作用。
表1 TGF-β/Smads通路靶點蛋白數(shù)據(jù)集信息
Table1Protein data information in in the TGFF-βSmads target dataset
序號蛋白名稱及編號PDB代碼序號蛋白名稱及編號PDB代碼1AP-1-12bzz27GRB2-43l8v2AP-1-25kfz28GRB2-53zxz3Axin-12jdo29HDAC4/5-12vqm4Axin-22x3930HDAC4/5-34cbt5Axin-35c5p31HDAC4/5-44cby6Axin-45c5q32HDAC4/5-55a2s7Axin-55c5r33ID2/3-11f5n8CBP/p300-23biy34ID2/3-21nn09CBP/p300-25fdz35Snail-12y4810CBP/p300-35j0d36Snail-25afh11CBP/p300-45lvq37Snail-35afj12E2A-13ibd38Snail-45afk13E2A-23qoa39Snail-55afm14E3-12yk940SOS-14epv15E3-24ogn41SOS-24luc16E3-34wt242SOS-34lv617E3-44ybm43SOS-44lyh18E3-55c5a44SOS-54lyj19Fox-14qo445SOS-64m1y20Fox-24wt246TRAP1-14z1f21Fox-34zka47TRAP1-24z1g22Fox-45ec948TRAP1-34z1h23Fox-55l4q49TRAP1-45f5r24GRB2-12wkm50TRAP1-55hph25GRB2-23imd51Twist-13ff626GRB2-33kfj52Twist-24hib
表2 應用AutoDock Vina對接后的打分結果匯總
Table2Summary of scoring results after docking with AutoDock Vina
序號PDB代碼蛋白類型得分序號PDB代碼蛋白類型得分12x39Axin-10.9264wt2E3/Fox-7.922y48Snail-10.9275lvrCBP/p300-7.933ibdE2A-10.2285f5rTRAP1-7.845c5pAxin-10.1293kfjGRB2-7.752jdoAxin-9.7303l8vGRB2/SHC-7.765c5qAxin-9.6315lvqCBP/p300-7.773qoaE2A-9.4321f5nID2/3-7.681nn0ID2/3-9.3335fdzCBP/p300-7.692wkmGRB2-9.3344ybmE3-7.4103zxzGRB2-9.3355afjSnail-7.4113biyCBP/p300-9.1364qo4Fox-7.2124lv6SOS-8.9374epvSOS-7
表2 (續(xù))
A. 2x39(Axin); B. 2y48(Snail)。
圖1丹酚酸B與潛在靶點結合的對接結構
Figure1Docking structure of Salvianolic acid B binding to potential target proteins
SAB的結構中含有2個羧基,多個酚羥基,以及4個苯環(huán)。其中的羥基可作為氫鍵的供體或受體,跟靶點蛋白良好地結合,SAB與2y48、2x39的對接構象檢視結果印證了這一點,故SAB本身的結構條件具備做分子對接的價值。
氫鍵作用、靜電力作用、范德華力作用是判斷配體-受體分子間相互作用的重要指標,通過綜合AutoDockVina對結合能的評分結果以及利用Chimera檢視配體與受體結合后氫鍵的形成的位置和數(shù)量比較,可以簡單判斷出最佳的蛋白結構序列為2y48,其次是與其同分的2x39。其中2y48所屬蛋白為Snail,2x39屬于Axin,因此Snail作為SAB靶點的可能性最高,Axin次之。
此外,通過分析總體得分情況,發(fā)現(xiàn)Axin蛋白結構不僅得到-10.9的對接分數(shù),而且共有3個結構得分排名在前10,分別為-10.1、-9.7、-9.6。而反觀Snail類型的蛋白結構大多數(shù)得分不理想。據(jù)此推測Axin蛋白作為SAB的靶點可能性更高。
在EMT過程中,鋅指蛋白轉錄因子Snail是啟動基因重新編輯的主要轉錄因子,與堿性螺旋轉錄因子(Twist)和鋅指E-盒結合蛋白轉錄因子(ZEB)共同調(diào)控EMT靶基因轉錄[5]。在Snail1的Twist聯(lián)合作用下,E-鈣黏連蛋白表達抑制,N-鈣黏連蛋白表達增強[8-9]。Snail1與Twist也可共同誘導ZEB1表達,使ZEB發(fā)揮抑制上皮連接和極性基因、激活間充質(zhì)基因的作用[10-11]。
另一方面,TGF-β信號主要傳導蛋白Smads復合物也與Snail共同促進EMT發(fā)生。TGF-β通過Smad3依賴的轉錄誘導Snail1表達,Snail1與Smad3-Smad4復合物相互協(xié)作,使編碼E-鈣黏連蛋白和閉鎖蛋白基因抑制的信號繼續(xù)向下游傳遞,抑制或活化EMT靶基因,最終導致上皮細胞標記物表達降低,間充質(zhì)細胞標記物表達增多[12-13]。
由此推斷,SAB通過與Snail結合,使Smad信號誘導表達的Snail失效,切斷抑制E-鈣黏連蛋白表達以及激活間充質(zhì)細胞標記蛋白表達的信號傳導,從而干擾EMT進程,產(chǎn)生抗纖維化的作用。
體軸發(fā)育抑制因子(Axis inhibitor,Axin)是一種起著支架蛋白作用的多功能蛋白,有2個同源蛋白Axin1和Axin2,主要參與控制細胞生長分化、細胞癌變與凋亡等過程[14]。Axin通過泛素E3鏈接酶(Arkadia)與Smad7形成復合物,促進Smad7泛素化而降解Smad7。由于Smad7負責拮抗Smads信號轉導,因此Axin對Smad7的降解可促進TGF-β/Smad信號傳遞[15]。TGF-β受體活化后,Smad3在Axin的作用下與TGF-βⅠ型受體(TβRI)結合,以更高的效率磷酸化,隨后脫離Axin與受體釋放出來,說明Axin通過增強Smad3活化促進TGF-β/Smad信號傳遞。進一步實驗也證明Axin可增強TGF-β的轉錄活性[16-17]。據(jù)此推測與SAB結合能改變Axin的結構及生物活性,致使其不能催化Smad3磷酸化過程,也不能誘導Smad7降解,從而干擾TGF-β信號傳導。
綜上所述,SAB對TGF-β/Smad信號通路的作用靶點極有可能是Snail與Axin,SAB通過與這2個因子結合干擾TGF-β信號傳導,進而抑制纖維化的發(fā)生。為證實上述推測,今后將通過基因與蛋白檢測、SAB與靶蛋白體外結合等實驗作進一步的驗證,也計劃采用相同的實驗體系繼續(xù)研究SAB對其他TGF-β信號通路(如MAPKs、PI3K等)的作用,不斷完善SAB抗纖維化疾病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