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韋克義先生出生于廣西宜州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在家庭環(huán)境的耳濡目染中,他從小便對書法結下了深厚的情結,并于長年累月的書法訓練中,不斷地領悟前人的藝術和思想精髓。無論工作多忙,他對書法的研習從未間斷,從遍臨碑帖到自己風格的形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是,他對書法始終懷有謙卑的態(tài)度和更高的追求,在書法學習的道路上始終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斷地臨帖讀帖、求新求變,力求新的境界。
能取得如此成就,自然離不開其自身的刻苦與努力,以及對書法藝術的虔誠與付出。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苦心磨煉”。當代中國美術理論家邵大箴先生評論他的作品時說道:“韋克義的作品,用筆方圓兼濟,變化豐富;用墨濃淡相宜,或枯或焦,或濃淡交替,濃而不滯,淡而潔雅,將用墨技巧發(fā)揮到極致;結體則自然靈動,或收或放;行筆則酣暢淋漓,時而揮灑自如,大膽夸張,一揮而就,時而靜氣凝神徐徐而行,力透紙背。他的作品注重表達通篇作品的整體和諧統(tǒng)一,注重作品藝術性與觀賞性的統(tǒng)一,力求將行草書的激情與氣勢充分表達和淋漓展現,輕松自然的用筆、流暢爽利的書寫、活潑多樣的形式、勁健利索的線條、形式多樣的章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凸顯其扎實深厚的書寫功力和靈活多變的駕馭筆墨能力以及過人的藝術感悟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和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予人極大的藝術享受?!?/p>
《書周恩來聯(lián)句》
《宋人論書句》
在韋克義眼中,書法需兼顧意境與章法之美。書法之美首先是意境美,意境是書家精氣神的體現,是通過書法作品所要展示出來的情感沖動;其次是章法美,在謀篇布局上有沖擊力的作品才吸引眼球。細品韋克義先生的作品,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在謀篇布局上是花了極大心思的。作品中,字與字互為和諧,縱橫搭配得當,再加上結尾適宜的留白,使整個作品顯現極具吸引力,給人以視覺沖擊感。而談及意境美,韋克義解釋說:“寫書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傳,但是‘妙’必須是書法家個人心中獨有的?!崩纾芏嗳藢W習“二王”的書法,只追求技巧,而忽略了其內在文化和品味,落得俗氣收場。因此,只有神形兼具,方能展現書法應有的生機。
《釋志芝〈山居〉》
韋克義認為,要想成為書家,就要懂得創(chuàng)新,而非一味地學古。只會臨帖,不懂得創(chuàng)新的人是難以成為書家的。書家意味著創(chuàng)造自我,實現傳統(tǒng)與現代元素的融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風格是書法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成為書家之前,我們首先要不斷地研究學習古人千錘百煉出來的書法精髓,做到取法乎上,深挖古人留給我們的豐富遺產。另外,書法風格的形成還會受師承、家學,以及同時代書家的影響。因此,看一個書法家的風格,首先要看他書法的脈絡從哪里而來,這也是評審書法藝術的首要條件。元代趙孟在論及繪畫時曾言:“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說明畫畫如果沒有了古意,也就落入了俗格,學書亦然。先入古,后透今,先與古人相匯,后與古人相背,在傳承古人的經典之上,不被經典所囿,才能掙脫出來完成自我的升華。
《厚德載物》
此外,韋克義特別推崇“人以書品立世,書以人品傳世”的觀點。他始終堅持,藝術家要德藝雙馨,要先讀書做人,然后才有為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