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殿華
人物一:薛? 里
大房子改造時應(yīng)該是在1976年的秋天,因為在我印象里,那時家家門外的院子里都搭有抗震棚。薛里是后來搬到大房子來住的,他家住13號,是在大房子由最初的31家改造成16家以后,13號的第一家住戶。他搬到13號住的時候,他的三個孩子就已經(jīng)很大了,老大薛玉是丫頭,老二薛杰、老三薛新都是小子。
老三和我同歲,有一段時間他天天和我在一起玩兒。1975年,我上學(xué)了,老三薛新和我玩的時候就少了。我不記得薛家哥倆在我們煤礦學(xué)校上過學(xué)。這個記憶很可能有誤,按理說他們哥倆是應(yīng)該在我們這里上過學(xué)的,但是六小和八中的記憶里我梳理了很多個來回,都沒有發(fā)現(xiàn)老二和老三的蹤影,都沒有他倆的蛛絲馬跡!那么看來他倆就是和老大薛玉一樣了,是在柳樹河他們的爺爺奶奶家上的學(xué)。
很有可能薛新一年當中只有寒暑假來大房子住,那個時候我正好也放假。薛新的頭發(fā)里長著三個穴兒,后腦勺頂上并排兩個小的,前腦瓜蓋的中央一個大的。我們小時候有句順口溜,把頭發(fā)長穴兒和一個人的人品和命運胡亂聯(lián)系起來了。叫“一個穴兒好,兩個穴兒壞,三個穴兒四個穴兒死得快!”薛新應(yīng)該是比“壞”更嚴重的第三種情況。當年薛新的人品和命運好不好、壞不壞我沒有概念,更不知道他是不是會比別人死得快。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那時的薛新十分淘氣和頑皮,明顯地混帳和頑劣,像個小霸王,是個咸淡不進的小家伙。
我之所以還能跟他一起玩兒,主要是我能降住他,簡單說就是我那時能打過他。
薛新最后一次跟我打架是在一個冬天,那天正是隆冬天氣,外面十分寒冷。他的腦袋瓜兒被我夾在胳肢窩下面,我用力過猛,那次我才發(fā)現(xiàn),他沒有線衣和背心!他是光脊梁穿空心棉褲襖!松,我沒拉住他,把他給發(fā)射出去了,他沒站穩(wěn),腦瓜兒哐當一聲直接就撞到了我家火墻上,把火墻上的一塊磚都給撞松動了,火墻里面的黑色煙灰嘟嚕都露出來了,磚縫里煤煙兒絲絲縷縷地也冒出來了!薛新的腦門子上給撞出了一個老大的包!所幸沒開瓢沒出血。那天晚上下班他的父母也沒有領(lǐng)著他來我家里告我的惡狀。撞出縫的火墻,當天晚上我爸爸下班用瓦匠的泥刀把凹進去的磚撬出來歸了位,弄點水泥把縫給溜上完事兒。薛新老實了好幾天,接著還來找我玩兒,那以后他渾勁兒上來還和我打架,他還是打不過我,但從那以后不知為啥我沒再真使勁兒打過他,雖然他還是皮糙肉厚很抗揍,我不再下狠手打他,他犯渾勁兒的時候我只是把他制服,他一告饒我就停手。
我之所以還能跟他一起玩兒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小時候伙伴兒不多,真的沒法選擇。大房子的小孩子中除了我沒有人敢和薛新一起玩兒,別的小子的爹媽都害怕自己家的孩子跟混世魔王薛新玩會吃虧,不讓孩子和他來往。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惹不起薛里兩口子,具體一點講就是惹不起薛里的老婆王雪花,王雪花是個左鄰右舍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女子。
說實話,我和薛新玩兒也很冒險,這就引出了我之所以還能跟他一起玩兒的第三個原因。我當時能勇敢地承擔了這種風(fēng)險,有充足的原因和理由:我愛看大書,手里卻沒有,薛里愛讀書,他能借我大書看。
大房子是南北走向,位置在立井大門口。房前,也就是大房子的西邊緊鄰前景路,前景路的終點就是立井的大門。薛里家的院門臨街,出院門用不上兩分鐘就能走到單位大門口。
薛里那個時候也就三十出頭,雖然是礦工,也是有文化的礦工,標志就是他很喜歡讀書。他的年紀比我父親大,因此我從認識他的那天起就稱呼他薛大爺。但實際上我父親的輩分應(yīng)該比他大一輩,原因就是我爸爸在機電廠當水暖工時,和薛里媳婦王雪花的父親是同事,而且我父親和王雪花的父親兩個人關(guān)系不錯。
進立井大門,西邊就是一長溜紅磚房子,廣播室就在東房山頭的房間里,房頂上躺著個大灰喇叭,每天早晚都播放廣播,播侯寶林的相聲,新鳳霞和李憶蘭的評劇《花為媒》,新鳳霞的《劉巧兒》,還有天津大鼓《節(jié)振國》,山東快書《武松打虎》……紅磚房子的盡頭是立井的巨大的圓形的沖天開口的通風(fēng)口,送風(fēng)機從早到晚地給井下送風(fēng),嗡嗡嗡的聲音不絕于耳。伴隨著廣播喇叭聲和鼓風(fēng)機的聲音,薛里回家的腳步總是踉踉蹌蹌、里倒外斜的。有的時候他實在站不穩(wěn)了,也是慢慢地跌倒,馬上又慢悠悠地然而又是頑強地弓身起來。出了立井大院的門,十幾二十幾步的距離,這時候讓他走,他就要走上不短的一段時間才能到家。他下班回家時總是喝醉了酒!至今我也不清楚他是從哪里買來的酒,又是在哪里喝的酒?但他總是喝醉酒的原因我很快就知道了個八九不離十。
每個井口都有職工閱覽室。
薛里從閱覽室總往家里借大書看。他借回家看的那些大書我都跟著借光看過。我和薛新去他家玩兒的時候,看到薛里借來了新書,我都要和薛里提前說好,說我也看。比如借《洪波曲》時我就是這樣說的,我說薛大爺這本書我先看行不?那一次我得到的回答是:行!你先拿去看!
看書的事兒,不僅《洪波曲》那一次,薛里每一次都答應(yīng)得很爽快,他每次都同意,毫不猶豫!經(jīng)常是一本大書借回來,薛里還沒看,就被我拿回家先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獵人筆記》《紅與黑》《東周列國志》《金光大道》《洪波曲》等等書目,我都是在這個時期看的第一遍,有的書也是我至今為止看過的唯一一遍,比如《洪波曲》就是。記得這本挺厚的大書里調(diào)侃某校長的口頭禪“這個是”,說某校長的寧波口音較難分辨,常人不易聽懂,而且他彼時彼地很可能不在狀態(tài)上,所以思維表現(xiàn)出跳躍和不夠連續(xù)的特點,面對坐在臺下黑壓壓一片的黃埔學(xué)生和革命同志,四十五分鐘的即席演講中“這個是”就占去了三十分鐘。
那時我看大書說我是好奇或者說我是年少好學(xué)都行。而薛里看大書是因為“沒意思”和苦悶彷徨。他每次喝醉了酒晃晃蕩蕩地走,就要跌倒到地面上時總是又能馬上頑強地站起來,像是打醉拳的樣子,這時他的嘴里就自言自語,發(fā)音很清晰,聲音傳得老遠:我沒意思啊,我太沒意思了!
薛里原來有家室。三個孩子就是原配所生。
王雪花是后來的。
王雪花算是捏住了薛里的七寸。
他倆每周甚至每天都要例行公事模樣的舉行對罵儀式,他們家常規(guī)的生活模式就是下雷陣雨,經(jīng)常是暴風(fēng)驟雨,只是偶爾才晴天。王雪花總是經(jīng)常像兔子一樣嗖的一下就跳到院子里,回頭往屋里,大嗓門子亮開,祖宗八輩兒地破口大罵薛里,而且擺開架勢隨時準備往院外猛跑,雖然薛里在屋里嘴也不閑著,一邊接王雪花的罵,一邊還嘴回罵,雖然罵不過她,但是薛里從來不攆出來打王雪花,至少我是沒看見過。鄰居們也不過去拉架,都習(xí)慣看他倆吵架啦。
薛里日子過得不開心不快樂,這事兒看上去是真的。不管是王雪花看上了薛里把他拿下,還是薛里看上了王雪花把她領(lǐng)回了家,結(jié)果都是一樣:薛里的人生好像毀了,好像早就毀了。
我見過薛里清醒的時候。我倆也聊過天。他看在我是一個乳臭未干識字不多的小孩子而愛看大書的份上,可能對我也是高看了一眼。薛里人其實很文明,人很干凈,形象也俊朗,口齒清楚,不像其他在大房子里住的男人們那樣都有方言。一口方言的礦工,南腔北調(diào)的礦工給人的印象和感覺總是很復(fù)雜的。薛里說一口純正的北方普通話,他肯定不是闖關(guān)東來到這里的,至少不是第一代闖關(guān)東的人。有一次他和我說:喜歡看大書好啊,小子。長大了更要好好讀書。讀成了能用上。我的學(xué)算是白上了,書也白念了啊。你長大了可不要學(xué)大爺我的樣子啊。說到這兒,他停頓了一下,突然笑了笑,接著說:你怎么會呢!你一定能有出息的!他這樣說的時候,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薛大爺?shù)难壑杏袦I光閃動了一下又一下。
后來有那么一天,我記得是上午九點多鐘,可能是個晴朗的星期天,要不大人們孩子們怎么可能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呢?隔著透明的鋼絲柵欄和低矮的院墻,家家都能看得清彼此在干啥。大家好像事先約好了似的,好像是要等待參加就要舉行的一個重要儀式!
九點多鐘的時候,我們都看見薛里和王雪花收拾得干干凈凈的雙雙走出了家門。薛里和王雪花在自家的院子里的甬道上停留了一會兒,并沒有馬上出院門,王雪花破天荒地和左鄰右舍的大人們打著招呼,有說有笑的。那個時候,各家的豆角架上已經(jīng)開出了細碎的紫色的紅色的豆角花兒,柵欄上墻頭上的紫色的、粉色的喇叭花兒就要綻放,已經(jīng)看得見小蜜蜂繁忙的身影啦。陽光明亮而又溫暖,天空清澈而又湛藍。鄰居們的心情都很好。這時候大家才覺察到:薛里和王雪花今天沒吵架!世界看上去特別美好啊。王雪花已經(jīng)顯懷,小肚子看上去圓鼓鼓的??瓷先ズ⒆右呀?jīng)很大了,快要生了??焐税??鄰居家的主婦們只是應(yīng)景地問,并不是想要得到她的回答。王雪花今天的心情看上去格外的好!難得看見她也會有這樣一種狀態(tài)!大家看到了也真的驚訝。薛里今天看上去也很精神,他人本來就長得標準挺拔,眉眼英俊。幾分鐘后,薛里和王雪花兩個人如影隨形地往院外走。去串親戚?不知是誰關(guān)切地問了這么一句。王雪花已經(jīng)和薛里走到了院門外的前景路上,好像就是等著這一問,她回過頭來大聲地熱情地回答道:“去街道,和薛里登記去!”
隨著王雪花的聲音傳過來落地,那個時刻地球停止轉(zhuǎn)動了至少有五秒鐘,那個時刻王雪花的回眸一笑燦爛耀眼而生動。
人物二:諶? 龍
我殘存的對諶龍的印象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在打他的兩個兒子中的一個時留給我的那個印象。
大房子南北走向,一條長長的大走廊貫穿南北,南房頭和北房頭的走廊盡頭各有一個大門,走廊東西兩邊各有八個門,除了走廊西邊中間部位的大門沖外開、沖西開,其余的門都沖走廊開。大房子改造之前是十六個單元,其中有十五個單元是每單元兩家,走廊西邊中間部位的一個單元被沖西開的這個大門洞占去了一家的空間,所以這個單元只住一家。每個單元里推開靠走廊的門,左右兩邊分別是兩家的灶臺。兩家的門并排,里面各有一鋪火炕,火炕一律都是東西向,炕沿下一條和門一樣寬窄的里屋地面。
諶龍家住在走廊東側(cè)從南往北數(shù)的第二個單元的右門,三號。
諶龍有三個孩子。兩個大的是小子,大的叫諶克己,二的叫諶奉公,倆小子小名分別叫大寶二寶。大寶二寶差一兩歲,大寶長臉尖下頦,南北頭,二寶圓臉方下頦,東西頭,是兩個十分淘氣的小家伙兒。第三個孩子是丫頭,歲數(shù)和兩個哥哥差三四歲的樣子,也就是剛會說話的年齡。
諶龍在立井上班,當轱轆木匠。我印象中的諶龍是一個比較彪悍的男子,樣子魁梧,短粗的黑發(fā),黝黑的臉膛,面目有些兇狠,穿著半截袖深色襯衫,深色褲子,腳上蹬一雙黑色不露腳趾頭的皮涼鞋,是一身已經(jīng)脫去了工作服的、下班回到家的打扮。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兩只掄起來的、長著比較濃密的汗毛的胳膊,胳膊看上去很粗壯很有力,是壯年男子的肌肉發(fā)達的那種胳膊,他正雙手牢牢掐住大寶諶克己的兩側(cè)胳肢窩,在大房子南邊的房山頭上把大寶往山墻上一下接一下地摔,看上去沒用多大勁兒,但是也是真用了點兒力的,是真摔,不是鬧著玩兒!大寶顯然是被摔疼了,瞪大眼珠子殺豬似的嚎叫求饒,沒命似的喊爸爸爸爸爸爸呀……外人一看到這情景就會知道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原因:那個挨打的小子太淘氣,肯定又被別人家的大人找上門來告狀啦,他爸爸正教育他呢!我當時就站在距離他們很近的地方目睹著這一出戲,很驚詫,很同情,很不解,很納悶兒。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見過諶龍,或者說那是我印象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諶龍。在那之后不久的一天,時令大約是在夏秋之交,和諶龍打大寶應(yīng)該是在同一年,大約是在早晨八九點鐘,我印象里記得那時的陽光十分明亮耀眼。我正在大房子的走廊里玩兒,看見諶龍家的門前有人用鑰匙開門正要往里進,是三個人,兩個大人,一個小女孩兒。小女孩兒是諶龍的女兒,就是大寶諶克己、二寶諶奉公的妹妹,大人一男一女,女的是諶龍的媳婦,男的是個高個子,看上去很文明的中年人,沒見過。諶龍媳婦正拿著鑰匙開門,小女孩兒站在地上抱住男子的腿使勁兒晃,吵吵鬧鬧地讓爸爸抱,男的馬上彎腰把小女孩兒抱起來,小女孩兒立即就安靜下來,摟著爸爸的脖子,三個人進屋去了。
大房子改造之前,我剛剛記事兒,還沒上學(xué),腦袋瓜兒還不是很清楚。諶龍的媳婦和三個孩子我是都見過的,那個爸爸我卻是第一次見,我望著他們?nèi)诉M屋的背影,顯然是發(fā)現(xiàn)了有什么地方不對頭,但是也沒有能力和興趣思索,我就接著玩兒,沒理會。
大人們都說諶龍媳婦護孩子,不講理,因此諶龍家在大房子里的人家中口碑不怎么好。護孩子這件事兒在我小時候,是不得人心的,是鄰里關(guān)系不良的另一種說法。我對諶龍媳婦這個人的印象沒有對諶龍的印象清晰。印象里諶龍媳婦不是家庭婦女,有工作,好像還燙著時髦的發(fā)型,穿著合身得體,一側(cè)肩膀上總是掛著一個小包包。他們家里總是靜悄悄的,不記得有過打打鬧鬧、吵架爭執(zhí)。后來大房子改造時,諶龍家從立井這個地方搬走了,什么時候搬走的也不知道。從此銷聲匿跡,至今不知下落,沒有消息。
諶龍的結(jié)局是確切的,是我早就知道的,他得了精神病,很早就死在了精神病院里。后來我推測過他死去的時間,應(yīng)該就是在他往南山墻上摔大寶諶克己的那個時間過去之后不久。他那次打大寶不是教育孩子,極有可能就是他的病嚴重了。當時我就站在離他們很近的地方看熱鬧,為什么沒有想到躲躲禍、避避險?我怎么能肯定諶龍犯病時不會連別人家的孩子一起打?
諶龍怎么得的精神病,什么時候得的,什么時候被誰送進的精神病院?具體的情況我一概不知,現(xiàn)在也不知道。但他的死訊是肯定的。
人物三:蕭? 榮
蕭榮家在大房子改造之前是住在東側(cè)從南往北數(shù)的第一個單元里的,是右邊第一個門,是一號。大房子改造后,他家搬到了大房子南邊新蓋的28棟最東頭住,也是一號。
大房子改造后由31戶變成了16戶,留下來的每家的面積增加了一倍多,因為大寬走廊被分割成了16段平均分到每家的面積里,多出來的十多戶人家,礦山的土建隊在大房子南面,挨著東西走向的26棟的南邊給另外蓋了兩棟新房子安置。是28棟、29棟,也是兩趟正房,每棟住七家。
蕭榮的媳婦小貞子是朝鮮族,是礦山的家屬工。他們有一雙兒女,大的是丫頭叫蕭艷秋,小的是小子叫蕭冬雷。
蕭榮一家在立井這里住的時間很久,我對他們的印象比較清晰。如果說薛里和王雪花夫妻倆是女強男弱,諶龍兩夫妻是女弱男強,那么蕭榮和小貞子兩口子的力量對比應(yīng)該怎么描述呢?說他們旗鼓相當恰當呢還是針尖對麥芒更準確?
蕭榮在下盤井上班,是輔助工種,蹬鉤的,就是看管運煤車,把運煤車一節(jié)一節(jié)的掛鉤給摘開,掛上,掛上,摘開。也下井。絞車把一溜溜的空車從井口斜放下來時,速度也是很快的,風(fēng)馳電掣一般,震耳欲聾!絞車也把一溜溜裝滿煤炭的車牽上去。蕭榮的工作是在車停下來后把一節(jié)一節(jié)的車皮摘開或掛好。他的工作比掘進和采煤輕巧些,但是也有一定的風(fēng)險。下盤井是老井是斜井,是日本人在奶子山最早進行掠奪式開掘的礦井之一,地下巷道地形情況比較復(fù)雜。蕭榮干活的地方在井下作業(yè)面和井上的銜接中轉(zhuǎn)部位,那里風(fēng)大,濕氣寒氣很重,蕭榮不僅和很多井下礦工一樣為了活血祛寒而喜食白酒,而且他尤其喜歡喝白酒,他是個有名的酒包。
給大房子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戰(zhàn)爭是在大房子改造前蕭榮兩口子間發(fā)生的戰(zhàn)爭。在煤礦工人的家庭中像蕭榮媳婦小貞子這樣敢跟丈夫?qū)αR對打的還真是罕見!
那一次也算是他倆之間的常規(guī)戰(zhàn)事,先是暴風(fēng)驟雨般的一陣兒對罵,緊接著就是摔東西的聲音,搪瓷臉盆落地,搪瓷茶缸落地,是鈍厚激昂的金屬器皿的聲音,然后又傳來暖瓶摔落的玻璃瓶膽破裂的清脆的聲音……對罵升級,小貞子高調(diào)的哭罵聲震動四鄰,西邊對門第一單元下夜班正睡覺的王作相被首先驚動,大房子里兩口子打架很少有人看熱鬧,不管是誰遇到了都會去拉架解勸的。老王迷迷瞪瞪地跑出家門,跨過走廊,三兩步就跑過去了,蕭榮家的單元門和房門都是開著的,他倆已經(jīng)從地上打到了炕上,一個揪住另一個頭發(fā)不放,另一個揪住對方的脖領(lǐng)子不撒手,小貞子像獅子般地怒吼著,雖然暫時處于劣勢,絲毫沒有示弱的意思。老王跑進屋拉架,竟然一下子就給拉開了:老王著急中忘了穿鞋,蕭榮家地面上的瓶膽的碎玻璃碴子把王作相的腳丫子給扎得鮮血淋漓。后來王作相就雙腳上纏著白紗布在家里的炕頭上翹著腳躺了很多天,像個功臣似的。在家養(yǎng)傷的那些天里,王作相的水蛇腰的女人每天把飯端到他面前的時候,總忘不了含沙射影地拿拉架這件事兒敲打他幾句,他倆的永遠長不大的大兒子也總是在一旁傻乎乎地淌著涎水看著他一個人大嘴馬哈地吃辣椒炒雞蛋。
蕭榮有嚴重的胃病,經(jīng)常疼得哈哈著腰,一包接一包把面起子當胃藥吃。我就親眼見過他在外面吃藥,他掏出一包面起子,打開紙包一下子倒進嘴里,一口水沖下去,過不了一會兒就把腰直起來了,接著和街坊老徐頭聊天。人很隨和啊!完全沒有和媳婦吵架時的那副兇相。
但是小貞子也完全不像個很潑的人。她的具體形象我記不清了,年代隔得太久遠了,是五十多年前的事兒了!但是模模糊糊、朦朦朧朧的印象里,小貞子應(yīng)該是個形象美好的女子。鼓鼻子鼓臉,一頭帶波浪的褐色長卷發(fā),個頭在中等偏上的樣子,說話的聲音很悅耳,走起路來鶴蹈鴻翩,飽滿而結(jié)實,在大房子的嬸子大娘當中絕對算是漂亮女人。
蕭榮兩口子的戰(zhàn)事頻繁,我的記憶里他倆一直在打架,五天一大打,三天一小打。大房子和后來由大房子分到28棟、29棟的原來住大房子的人家,還有大房子南邊的26棟房,還有東邊下坎兒那一片平房里,經(jīng)常有兩口子吵架的事情發(fā)生,但都是以零散的、非日常的、不那么激烈的為主流。雖然薛里和王雪花經(jīng)常打架,但他們是半路夫妻,他倆和蕭榮小貞子兩口子的起點不同啊。
后來我上學(xué)了,越來越?jīng)]有時間操閑心,就漸漸地疏遠了大房子的日常紛擾,日益埋頭于我自己的世界,不怎么關(guān)心和接觸大房子里的人間事務(wù)了。雖然如此,我對蕭榮兩口子的戰(zhàn)事進展還是時有耳聞。
他倆戰(zhàn)線很長,互有勝負,后來蕭榮撤離,卷鋪蓋卷去了后窯中崗的獨身宿舍躲起了清靜。傳說兩口子是打得離了婚。又后來小貞子領(lǐng)著孩子也搬走了。最近的消息也是在二十年前了,蕭榮小貞子那時也是快到五十歲的年紀了吧,據(jù)可靠的消息說,他們倆誰都沒有往前走,男的沒再娶,女的沒改嫁,而是最終選擇了復(fù)婚。我想,他們雖然可以相逢一笑,但是恩仇未必可泯,在后來我無法再確切知道的關(guān)于他們的越來越老的日子里,蕭榮小貞子兩口子的戰(zhàn)爭還得接著進行吧,不是冤家不聚頭,也許夫妻之道就在這里面?也許蕭榮小貞子注定會一起生活到老、打架到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