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英
摘 要:云湖國家森林公園是德陽市唯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為園內(nèi)植物多樣性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植物多樣性;保護;四川德陽
云湖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緣龍門山南段的綿竹市境內(nèi),由云湖、清水河兩個景區(qū)組成,公園總面積1013hm2,是德陽市唯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公園自然植被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極具特色的川西丘陵類型,長期有效的生態(tài)保護和人工種植,較完整的保留了人工和原始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為植物多樣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地理條件
云湖國家森林公園地理坐標,云湖景區(qū)為東經(jīng)104?07'01"~104?09'49"北緯31?30'00"~31?33'31",海拔840m~2402m,清水河景區(qū)為東經(jīng)104?05'58"~104?07'07"北緯31?24'13"~31?26'15",海拔1060m~1707.8m。公園地處四川東部地臺與西部地槽過渡地帶,屬龍門山斷裂帶,地層主要是古生代泥盆系、二疊系和中生代三疊系、新生代第四系,地貌屬四川盆地西北緣中低山地貌區(qū),在綿竹地貌分區(qū)體系中屬溶蝕峰叢—洼地峽谷中山區(qū),土壤分布有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山地棕壤。公園氣候?qū)俦眮啛釒駶櫦撅L氣候區(qū)山地氣候類型,表現(xiàn)為春旱、夏濕、秋雨、冬冷、鳳大、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9.7℃,極端高溫25.6℃,極端低溫-9.6℃,年日照時數(shù)800—1000h,年降水量1772mm,相對溫度81%,園內(nèi)大多數(shù)地段海拔在1200m以上,與綿竹市區(qū)比較,高差最大達1800m,立體氣候特征和森林小氣候環(huán)境十分突出。公園河流屬長江水系、沱江上游支流綿遠河、石亭江源頭支流,地下水為碎屑巖裂隙水,通常為重碳酸鹽淡水,顯弱堿性,是優(yōu)良的生活用水。
二、植物多樣性分析
經(jīng)調(diào)查,園內(nèi)植物種類多達139科295屬520種。按起源分:其中人工栽植植物8科12屬12種,天然植物133科288屬510種;按種類分:有藻類2科3屬8種,苔蘚7科7屬10種,維管束植物502種,其中喬、灌木有松科、樟科、殼斗科、薔薇科、杜鵑科、山茶科、禾本科中的竹亞科等61科117屬238種。公園內(nèi)人工林376.9 hm2,以柳杉、杉木、水杉、銀杏、珙桐為主,天然次生林594.6 hm2,主要樹種有樟、楠、槭、漆樹、樺木、杜鵑、水青岡等;另外,公園內(nèi)還有楠竹、慈竹、班竹、百夾竹等10多種竹類。
公園的植物區(qū)系屬于四川盆地西北邊緣亞熱帶常闊葉林區(qū),龍門山植被小區(qū)系范圍,按《四川森林》的植物區(qū)系地理成分劃分理論,該地區(qū)植物區(qū)系除亞熱帶分布類型外,涵蓋了所有溫帶分布類型、世界廣布和中國特有等15個分布類型。屬于溫帶的有124屬占40.03%,中國特有分布的有30屬占10.17%,世界廣布類型的有38屬占12.88%,泛熱帶分布類型的有37屬占12.54%,熱帶亞洲和熱帶美洲分布類型的有22屬占7.46%,熱帶亞洲分布類型的有21屬占7.12%,熱帶亞洲至熱帶澳洲分布類型的有11屬占3.73%,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分布的有3屬占1.02%,其他分布類型9屬占3.05%。
公園將植物按群落類型分為珙桐林、杜鵑林、青岡林、華西箭竹林、柳杉林、楠竹林+柳杉林、水杉林、杉木林、刺槐林、楠木林、美國紅楓、日本落葉松林、蓉城竹林。
公園重點保護植物有:1.具有“植物活化石”之稱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又名“中國鴿子樹”,是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qū)系的孑遺種,由于森林砍伐破壞及挖掘野生苗栽植,數(shù)量較少,分布范圍也日益縮小,若不采取保護措施,有被其它闊葉樹種更替的危險。2.光葉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var.vilmoriniana),是珙桐的變種,由于人為干擾嚴重,現(xiàn)存林分為遭受多次砍伐后萌發(fā)而成,幼苗生長緩慢。3.中國紅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var,chinensis),是中國亞熱帶至暖溫帶特有成分之一,在闊葉林中常有分布,具有較強的萌芽能力,但生長比較緩慢,壽命長,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4.銀杏(Ginkgo biloba),公園有一株古銀杏,樹高37.9米,冠幅96.6m2,胸徑達123.4cm,高大挺拔,雄偉壯觀。
三、保護措施
為了做好云湖國家森林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綜合治理、積極消滅”的方針。做好組織、宣傳和防治工作,建立防火組織,組建撲火隊伍,落實撲火器具,采用多種形式的宣傳方式,加強宣傳力度,做好家喻戶曉。嚴防死守林區(qū)出入口,嚴禁火源入林區(qū),重點林區(qū)建立數(shù)字監(jiān)控網(wǎng)絡。建立森林病蟲害測報站,進行預測預報,提供防治檢疫、防治方案,從技術方面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