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如果說,有人想在這本儒家經(jīng)典中,選出一個“反派”,那么恐怕非陽貨莫屬。
陽貨是魯國的“高級管理層”。不過史書上沒有什么關(guān)于他的身世記載,可見他的出身不怎么好。目前唯一明確的,就是此人曾是季孫氏家臣。
季孫氏是魯國的一個家族,和叔孫氏、孟孫氏一起被稱為“三桓”,掌握魯國的實(shí)權(quán),季孫氏就是三桓之首。而在龍盤虎踞的季孫氏中,陽貨能夠“C位出道”,完全是憑借自身強(qiáng)硬又善于鉆營的的手段。他抓住了季孫氏內(nèi)部權(quán)力交接的空子,通過掌握季孫氏家政,進(jìn)一步控制了魯國政權(quán)。
等到大權(quán)在握之后,陽貨又想到提高自己的聲譽(yù),可自己一沒有編制,二沒有靠山,只能用“提拔寒門出身的名人賢士”的方式了。這時,他便把目光投向了孔子。
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國的貴族,父親不僅做過陬邑大夫,還是魯國有名的勇士,但他在孔子三歲時就去世了。此后,孔子家道中落,吃了不少苦頭。好在孔子勤奮努力,年輕時就博聞強(qiáng)識。但當(dāng)他想?yún)⒓蛹緦O氏舉辦的士人筵席,重回士族時,卻被拒之門外,當(dāng)年拒絕他的人正是陽貨。
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對于這位野心家遞來的橄欖枝,崇尚周禮的孔子敬謝不敏。眼見孔子對自己避而不見,陽貨想到一個辦法。既然孔子那么注重禮節(jié),他便贈送孔子一頭烤豬,等著孔子來拜謝他。
孔子看穿了陽貨的伎倆,他打聽好時間,想趁陽貨不在家時上門拜謝,誰想到在半路上與陽貨不期而遇。陽貨見到孔子也沒什么廢話,開門見山地問:“把自己的本領(lǐng)藏起來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叫‘仁嗎?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jī)會,這是‘智嗎?”最后他還添一句:“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年歲是不等人的?!?/p>
孔子一直對天下大事非常關(guān)注,希望能在“禮崩樂壞”的社會中復(fù)興周道,尊崇周禮。他一直在等待機(jī)遇施展抱負(fù),盡管這份執(zhí)著有時連他的學(xué)生都理解不了,但陽貨卻能看出孔子的雄心。
不得不說,有時候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對手。
在季孫氏的封地費(fèi)邑,長官叫做公山弗擾。和他的名字相反的是,他的地盤頻繁被人打擾,不斷發(fā)生叛亂,所以他想聘請孔子為他出謀劃策。
雖然公山弗擾和陽貨都是季孫氏的家臣,但是不接受陽貨的孔子卻愿意接受公山弗擾的邀請??鬃拥牡茏幼勇凡桓吲d,問:“如果無處可去就算了,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擾那里呢?”孔子答:“他召喚我去,難道只是一句空話嗎?周文王、周武王起于豐、鎬之地而稱王天下,費(fèi)邑雖小,或許也有希望吧!若是有人用我,我就打算在東方復(fù)興周禮,建一個東方的西周?!?/p>
然而,費(fèi)邑之行并沒有成行。但是好在孔子后來終于受到重用,被魯定公任命為中都宰,步步擢升為大司寇。擁有了實(shí)權(quán)的孔子開始實(shí)行自己的政治抱負(fù),采取一系列措施,抑私家、強(qiáng)公室,并計劃通過“墮三都”打擊三桓的勢力。
在孔子治下,魯國不僅在國力上頗有起色,在外交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公元前500年,齊景公邀魯定公在齊魯交界的夾谷會盟??鬃討{借自己的智慧,幫助魯國在外交上取得勝利,又促使齊景公歸還了侵占魯國的幾塊土地。處于大國之間的魯國形勢一片大好,而這種“崛起”引起了齊人警懼。在齊國的設(shè)計下,魯定公開始沉溺于玩樂,不問朝政??鬃哟笫罱K離開魯國,周游列國去了。
有一天,孔子迷了路,不知車子應(yīng)該往哪邊走。他讓子路去問路(問津)。子路見田地里有兩個人正在耕田,便走上前探詢。這兩個耕田者一個叫長沮,另一個叫桀溺。長沮問:“駕車人是誰?”子路答:“是孔丘?!薄笆囚攪浊饐??”他又問。在得到肯定的答復(fù)后,長沮卻說:“他本就應(yīng)該知道渡口在哪里?!?/p>
子路無奈,只好再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我是仲由(字子路)?!薄笆囚攪浊鸬膶W(xué)生嗎?”子路答:“是?!?/p>
卻不想,桀溺譏諷道:“天下到處局勢混亂,你們能改變什么呢?你與其跟隨政見不同的孔子四處漂泊,還不如跟隨避世的我們呢?!?/p>
子路把這些話告訴孔子,孔子嘆了口氣說:“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用不著提倡改革了?!?/p>
孔子崇尚“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太平盛世,卻身處“禮崩樂壞”的世界。他想通過改革恢復(fù)周禮,期待明主采用自己的主張,卻在不同的國家之間輾轉(zhuǎn),還曾窮于商周,圍于陳蔡,受屈于季氏,見辱于陽貨。孔子的政治理想與當(dāng)時尋求霸業(yè)的社會風(fēng)潮并不相符,很多君王只是將他奉為座上賓,卻未采取他的主張??鬃幼罱K對仕途失望,潛心教學(xué)著說。
在孔子去世前,他的弟子子貢來拜見他。草色煙光的殘照中,古稀之年的孔子柱杖倚于門前,嘆息著泰山將要坍塌,梁柱將要腐朽折斷,哲人將要如同草木一樣枯萎腐爛了。
他流下眼淚:“天下無道已經(jīng)很久很久了,沒有人肯采納我的主張。夏朝的人死時在東階殯殮,周朝的人死時在西階殯殮,殷商的人死時在兩個楹柱之間。昨天黃昏,我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我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p>
不久之后,這位出眾的哲學(xué)家、教育家與世長辭。雖然在生前,他宏偉的理想無法實(shí)現(xiàn),滿腹的才華無法施展;雖然他飽經(jīng)風(fēng)霜,經(jīng)歷過險象,看到過“苛政猛于虎”的世道,也嘆息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但他開壇講學(xué),以詩、書、禮、樂教,門下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這些人才成為各國的股肱棟梁。他開創(chuàng)的儒學(xué)思想影響千年之久,組成了中國的文化血脈。在他千年之后,中華民族風(fēng)鵬正舉,文明閃耀世界。
孔子追尋的“禮樂人和”的夢想,終以另一種形態(tài)實(shí)現(xiàn)。
——整理自《論語》《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