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一 蘇 劍
(一)大數據審計模式概念界定。如今基于數據的審計是指一種新的審計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數據會在信息化條件下直接轉換為定義的電子賬套。最直接的使用數據是大數據審計的最大特點。數據審計的對象是電子數據和系統(tǒng)內部控制。審計人員深入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底層數據庫,獲取更多更廣泛的數據,加以分析處理。這些數據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財務數據,還包括業(yè)務數據和外部數據?;跀祿膶徲嬕卜Q為基于數據的系統(tǒng)審計,它基于系統(tǒng)的內部控制,并通過電子數據的收集,轉換,整理,分析和驗證來實現審計目標?;跀祿膶徲嬕呀浉淖兞藗鹘y(tǒng)的審計核心方法,在數據審計模型中,詳細的調查和測試不再是審計的關鍵問題。面對眾多數量和類型的數據,關鍵問題是審計師是否能夠有效地分析數據并將各種原始數據轉化為審計員的有用信息。數據分析方法已成為審計的核心,該方法需要創(chuàng)建大量新的審計技術。
(二)大數據審計在政府審計中的優(yōu)勢。①大大提高審計效率;②提高審計結果的準確率;③還可以發(fā)現數據系統(tǒng)本身存在的弊端和漏洞;④是幫助選擇科學的抽樣樣本;⑤是發(fā)現制度制定和執(zhí)行層面的問題。
從宏觀上看,一是財務預算績效審計,第一個是數據采集。按月在線采集財政部門數據或各部門定期報送各類財務數據和業(yè)務數據,構建部門電子數據依法定期報送制度和財政聯(lián)網審計系統(tǒng)定期采集制度; 二是數據分析。集中審計機關各方面人才聯(lián)合攻關,對預算編報系統(tǒng)、預算指標系統(tǒng)、非稅征管系統(tǒng)、決算編報系統(tǒng)等的財務和業(yè)務數據,集中進行多系統(tǒng)關聯(lián)、大數據比對;三是分組核查。在審計開始前,統(tǒng)一分發(fā)給審計組各項數據表和疑點表,將數據分析形成的審計中間表和疑點表為每位審計組成員進行講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統(tǒng)一召開進點會,統(tǒng)一分發(fā)自查表和自查報告提綱,提高效率和增強指導性。審計結束后,強化經驗總結,形成數據采集轉換指南,歸集整理形成財政大數據審計模型方法體系表,為進一步深化大數據審計積累經驗。
1.地方審計機關對大數據審計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雖然國務院把大數據審計作為審計信息化工作的重點,但在地方審計實踐中,數據審計仍然是一種可選的審計模式。由于《審計法》和《審計準則》等法規(guī)未對數據審計進行規(guī)定,大多數地方審計機關對大數據仍有較為初步的認識。審計人員認為,使用現場審計實施系統(tǒng)訪問和瀏覽電子賬戶已經足夠。他們缺乏對財務數據和業(yè)務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相關性分析的意識和能力,導致了基層審計。大數據分析人員缺乏思維和技術創(chuàng)新。
2.大數據審計共享平臺急需建立。各地已建立的部分數據分析模型,目前還缺乏成果共享和培訓推廣機制。此外,基層審計機關沒有自己的大型數據存儲中心,難以實現大型數據共享平臺的方式。數據管理的碎片化和大數據采集標準的不一致性,一方面,不同單位和部門之間沒有數據共享,存在“信息孤島”效應。另一方面,各級審計機關缺乏統(tǒng)一的大數據采集標準,導致審計部門數據利用效率低下,數據比較不準確。
3.大數據審計隊伍急需加強。隨著審計領域不斷放大,外延不斷擴展,審計人員在完成既定任務之外難有精力對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同時,審計團隊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如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等。目前,數據分析團隊主要由參與單位的計算機骨干和業(yè)務骨干臨時組成。這種方式影響了數據分析的效率和質量,特別是在宏觀分析和政策實施分析中。臨時數據分析團隊受到軟硬件環(huán)境、人員知識結構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完成系統(tǒng)的宏觀劃分、工作分析。
(一)進一步加強大數據審計思想。信息化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一樣,將審計人員推向大數據時代,但審計師并不完全理解大數據在財務審計中的使用。它們仍然停留在審計思維的傳統(tǒng)概念中。他們認為他們將使用審計網站實施系統(tǒng)。瀏覽電子賬戶就足夠了,他們仍然堅持以賬戶為基礎,會計憑證的概念似乎是獨立和分離的。財務數據和業(yè)務數據尚未分析,導致大量數據無法有效使用。特別是金融、社會保障、稅收、企業(yè)等多種數據類型,數據量大。顯然,使用現有的審計方法是不夠的,這導致了財務審計覆蓋面小、審計覆蓋面深、審計結果差。在這方面,我們要積極推進財務審計大數據平臺,支持地方政府部門的廣泛應用。鼓勵和督促審核員直接使用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改變使用數據庫工具直接分析數據的慣性,逐步在“大數據”中建立審核工作機制和行為習慣環(huán)境;在另一方面,培養(yǎng)審計平臺應用的興趣和信心,在分類審核員平臺的應用中發(fā)現的問題,評估的緊迫性,并解決它及時避免審計人員的恐懼。同時,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大數據審計的組織管理,改變傳統(tǒng)的審計思維模式。樹立大數據分析的理念,探索并嘗試在更多的審計項目中使用大數據審計模式,打破部門和行業(yè)的界限,樹立全球理念,進一步整合審計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審計效率。
(二)進一步提高財政審計大數據運用廣度和深度。在財務審計中,我們以多層次數據和部門數據分析為平臺,將現有成熟的審計模型和方法整合到數據平臺中,構建財務審計信息平臺,充分利用政府數據平臺匯集財政、稅收、工商、住房公積金等各類信息。例如,在金融農業(yè)和科技基金專項審計中,我們可以利用企業(yè)項目橫向數據分析、補貼資金、參加者人數、營業(yè)收入、稅收、企業(yè)補貼總額、企業(yè)補貼補貼等數據來獲取不同的項目。城市金融聯(lián)動分析和終端跟蹤,企業(yè)可能存在的問題分析,數據發(fā)現審計跟蹤驗證。在稅務大數據審計中,我們將地稅與房地產、環(huán)保、國土等部門的數據進行了比較,及時發(fā)現欠繳、欠稅的問題。通過收回欺詐性資金或納稅,我們將提高財政資金的績效,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問責制。
(三)進一步加強大數據審計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大數據的應用要求審計人員具備知識復合和思考,目前的審計團隊掌握了數據倉庫、數據收集和數據挖掘的技能。但審計機構中現有審計員大多數年齡較大,并且知識結構簡單。人才是信息處理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要加強對專業(yè)技術力量的培訓,積極組織財務審計人員參加審計委員會計算機高級培訓課程,并利用考試機制深入了解大數據,努力改進審計以及人事信息技術水平。同時,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結合,引進計算機專業(yè)人員,與財務審計師合作,通過實踐共同提高財務審計信息化水平,創(chuàng)造一種理解的技術。大數據還需要了解財務審計業(yè)務的復合型人才團隊,真正使財務大數據審計工作達到一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