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200重慶市梁平區(qū)人民醫(yī)院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具有極高死亡率,目前臨床上通過內科綜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以達到改善臨床癥狀的目的;也有部分患者通過肝移植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受疾病本身因素的影響,易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現象,繼而對疾病治療效果造成一定影響,為此臨床上建議采用腸內營養(yǎng)支持,從而起到糾正營養(yǎng)指標的作用[1,2]。本院為探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腸內營養(yǎng)支持治療的臨床價值,收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08例,見正文描述。
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08例,隨機分兩組。即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膳食,觀察組給予腸內營養(yǎng)支持治療,各54例;且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及營養(yǎng)指標(TP、TC、AIb、Hb、T-lymph)進行觀察與評估(注:TP為總蛋白,TC為總膽固醇,AIb為白蛋白,Hb為血紅蛋白,T-lymph為總淋巴細胞數)。觀察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齡28~66歲,平均(44.25±0.12)年;平均體重(54.25±15.20)kg。對照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齡28~67歲,平均(44.28±0.16)年;平均體重(54.29±15.25)kg。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膳食,如指導患者于治療階段食用流質飲食。觀察組給予腸內營養(yǎng)支持治療,首先為患者留置鼻腸管,且行鼻飼,每100 mL提供100 kcal能量,待饑餓感及消化道癥狀改善明顯改為胃管。
觀察指標:觀察且評估兩組10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及 營 養(yǎng) 指 標 (TP、 TC、 AIb、 Hb、T-lymph)。臨床總有效率:①顯效:經治療后臨床表現及營養(yǎng)指標均恢復正常;②有效:臨床表現消失,營養(yǎng)指標逐漸恢復正常;③無效:無改變,且加重[3]。
統(tǒng)計學方法:處理及分析文中數據可運用SPSS 20.0版本的醫(yī)學軟件,P<0.05表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08例對比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治療效果:下文數據可看出觀察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的總有效率98.15%(53/54),高于對照組數據(P<0.05),見表1。
對比營養(yǎng)指標:下文數據可看出觀察組5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TP、TC、AIb、Hb高于對照組數據,T-lymph低于對照組數據(P<0.05),見表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屬于病毒性肝炎范圍,患者可在短時間內出現重度乏力,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能夠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4,5];該病不僅能夠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并且還能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繼而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目前臨床上選擇腸內營養(yǎng)支持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能夠對肝細胞營養(yǎng)因子水平起到明顯提高作用,且發(fā)揮修復肝細胞功效[6,7]。
曾有學者研究表明,腸內營養(yǎng)支持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利于避免患者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一系列癥狀,繼而對臨床效果起到明顯提高作用。而本次研究結果可證實以上說法,即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數據(P<0.05),與蔡志誠等學者研究結果一致[8],如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61.29%,高于對照組數據38.71%。由此可證明,采用腸內營養(yǎng)支持治療意義重大,對改善肝功能及營養(yǎng)指標具有積極作用;除此之外,能夠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故此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及推廣。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的營養(yǎng)指標比較
總而言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腸內營養(yǎng)支持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夠在改善營養(yǎng)狀況的基礎上修復肝細胞。除此之外,有利于糾正營養(yǎng)指標,繼而起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因此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及推廣。